资源简介 课题:常见的植物(第一课时)——种子植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常见的动物》后一节,在教学中应用了前面教学的生物分类的知识,同时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所以本节课围绕种子植物开展教学。相对动物而言,学生对植物分类的了解相对较为薄弱,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帮助下更好地获得理性认识。并通过活动“解剖”白果与花生,让学生从做中学,从而对难以理解的果皮与种皮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常见的动物》一节后,对生物分类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可以将生物分类的一些知识迁移应用至《常见的植物》一节课中,能通过展示植物的一些明显特征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同时,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容易观察的生物,可以利用学生在课堂之外观察过的植物或简单了解未深入观察的植物激发兴趣,使得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认识到生活处处有科学,平时在生活中应善于观察、仔细记录。二、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说出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定义及代表植物名称;(2)科学思维:根据植物特点,准确判断常见植物所属的类别;(3)实践探究:通过图片、实物观察(花生与白果),总结分析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与表达交流的能力;(4)态度责任:列举种子植物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植物与生活关系密切,我们应当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三、教学重点(1)种子植物的定义;(2)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3)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代表植物。四、教学难点(1)准确区分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并与实际植物对应;(2)区分果皮与种皮。五、教学准备PPT、白果、花生(四人一小组,每组白果与花生各两粒)。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 展示班级学生在国庆徒步时观察板栗果实的照片,引出自然界中有多种多样的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常见的植物》的学习之旅。 学生回顾徒步之旅中观察到的多种多样的植物。 从学生亲身徒步过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 ——被子植物 1、思考与讨论: (1)你有观察过板栗树呢?它能开花吗?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能开花呢? (3)这些开花植物都有哪些器官呢? (4)在第三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什么植物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 2、介绍并总结被子植物的特点。 ①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②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③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也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板书书写: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思考与讨论: (1)被子植物拥有果实这一器官,说说你平时吃的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植物的果实? (2)果实中都含有什么? 4、介绍这些植物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我们把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板书书写: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学生回顾自己的曾经对板栗树的观察,并可以通过板栗树能结果的证据来推断分析板栗树是否会开会。 并利用平时经验的积累回答剩余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并在教师的提示中关注到这些植物的种子外都有果实包被。 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留意、观察。 介绍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帮助学生可以从绿色开花这一角度判断植物所属的类别。 从生活实际中引出各种各样的果实,并在进一步观察下,得出共同点——种子外有果皮包被,从而引出被子植物定义。新课教学——裸子植物、种子植物 1、思考与讨论: (1)展示苏铁开花的图片,并提问学生苏铁属于什么植物? (2)如果苏铁是种子植物,应该要符合哪些特点,苏铁都符合吗? (3)圈出苏铁的绿色球形结构——种子,提问学生苏铁究竟是什么植物呢? 【板书:裸子植物、种子裸露】 2、思考与讨论: (1)展示松果图,并提问它属于什么植物?(介绍松果球中黑色的就是松子——种子) (2)裸子植物有哪些器官? 【板书:有有根、茎、叶、种子】 3、清晰裸子植物的定义之后,提问学生苏铁开的是花吗?松果是松树的果实吗? (介绍苏铁的花与松果的鳞片其实都是变态的叶,他们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花与果实) 4、出示图片,请学生比较苹果、豌豆与红松种子的不同? 5、思考与讨论: (1)出示银杏图,提问银杏是被子植物吗? (2)提问学生如何判断才高效准确? (3)白果应该是银杏的什么器官?总结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4)介绍种子植物的定义及分类。 【板书:种子植物】 6、任务一: 四人为一小组,试着“解剖”花生与白果,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你解剖的这些结构应该是什么呢? (简要介绍果皮与种皮) 7、思考与讨论: (1)出示无花果、仙人掌,提问所属植物类别? (2)这些绿色开花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那裸子植物除了介绍的银杏、松树外,你还知道什么呢? (3)出示水杉与悬崖上松树的图片,请学生讨论总结裸子植物的特点? ①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 ②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许多叶子呈针状或鳞片状; ③靠种子繁殖,种子裸露。 8、练习:将常见植物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进行对应。(水稻、青菜、玉米、侧柏、葱、银杏、无籽葡萄等) 学生给出答案,并在教师追问下反思自己的回答,并纠正答案。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判断松树的植物类别,并总结裸子植物的器官。并进一步回头分析苏铁没有真正的花、松树没有真正的果实。 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并总结植物所属类别的判断依据。 学生动手操作,从“解剖”活动中,深入观察果实与种子的结构。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无花果与仙人掌所属植物种类。 学生从杉树、松树特点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特点。 学生先自己分析写下答案,再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呈现答案。 在教师追问之下,让学生思考自己下意识的回答是否正确,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 在介绍完学生容易出错的铁树开“花”后,紧接着出示松果(“果实”),结合裸子植物的定义与器官特点,分析得出这些并非真正的花与果实,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生活中的俗称与科学术语有一定的差异。 一道解答题进行练习,在课堂上落实相关解答题的答题规范。 从学生对银杏所属类别的判断中总结出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判断技巧——看是否有花。 从做中学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从自己的亲身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果皮与种皮的区别。 出示容易混淆的无花果、仙人掌植物,让学生记清易混淆的植物名称,并能准确判断植物所属类别。 通过水杉及松树让学生分析讨论裸子植物的特点,有效培养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及口语表达的能力。 该环节请学生分析答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并巧借学生之口总结判断依据,加深学生印象。新课教学——植物与生活 任务二: 出示参观乌岩头博物馆的照片,让学生从参观之旅入手思考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衣、食、住、观赏等方面来思考讨论) 从学生国庆实际参观之旅入手分析,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国庆参观之旅为切入点,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思考植物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到植物与生活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保护植物、爱护自然。课堂小结 1、以表格形式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完成填空。 2、之前关注的植物体相对高大,接下去在徒步之旅的照片中放低目光,观察贴近地表的植物种类,并告知学生这里蕴藏的秘密就等着下节课来探索。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小结中的表格填空。 学生回答徒步过程中观察到的贴近地表的植物种类。 从学生在表格中的填空中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并且表格中需要学生填写的是完整的一整句话的表述,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最后以徒步之旅的照片作为结尾,首尾呼应,从学生对低矮植物的回答中,提前知晓学生对孢子植物的了解情况,有利于下节课更好地开展。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的“演太线徒步之旅”这一情境为线索,串起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植物与生活关系三块内容,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过程以“演太线徒步之旅”中学生观察板栗图为导入,以“演太线徒步之旅”中观察低矮植物为结束,首尾呼应。(2)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解剖”花生与白果,一开始没有清楚落实学生的任务,所以导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剖开花生与白果后就无所事事,活动中途才强调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判断“解剖”的花生与白果的每一结构在时间上有些晚,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教学过程应该注重讲练结合,45分钟的课程应该分成两部分——30分钟讲、15分钟练,但是在教学中的知识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较少,在后续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练习的时间分配,在学完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后搭配一些小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