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1、本章教材编排体系:本章教材共五节加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一、杠杆;三、滑轮;三、功;四、功率;五、机械效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可分为两单元:第一单元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和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单元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知识网络2、本章教材的地位:简单机械的内容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生活中也常用,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使用机器省力、方便的道理。也是后面学习功和能的基础知识。功和功率概念、公式和单位,在后面学习机械能、内能,学习电功、电功率都要用到,也是以后高中学习的必要预备知识,所以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3、本章教材的特点:(1)从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开始的“拔图钉”到最后的“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所有这些活动始终突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材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人手,简单、有趣,由浅人深,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充分体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着提出的问题制定探究计划,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集思广益,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共同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进其求知欲,使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接受学习到探究学习,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既加深了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4)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5)注意提高学生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物理物理的能力。本章最后安排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6)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教材在本章最后的“知识梳理”栏目中总结了整章概念,并介绍了“怎样用概念图梳理知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总结、概括知识的方法和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此方法,对今后学习的各章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二、教学目的要求(一)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2、知道功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机械效率,能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效率。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3)理解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4)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通过讨论了解功率的意义。(4)通过参与利用动滑轮做功的探究的活动,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3)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三、教学重点1、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仅可以说明杠杆的作用和原理,而且是分析滑轮实质的重要依据,杠杆的应用在生活中常见,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参加工农业生产者有重要作用。所以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2、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好功的概念才能掌握功率和机械效率,才能理解后续学习的机械能的概念。因此功的初步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功率的要领和功的概念紧密联系,又是今后学习电功率的基础,所以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四、教学难点1、力臂的概念和作法。由于力臂的概念抽象,学生易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看作力臂,作力臂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放尺子,甚至没有用尺的习惯。所以这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2、功的概念。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力是否对物体作功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判定。所以它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3、机械效率的意义。对于机械效率的概念,由于受功不易形象表现出来的影响,学生接受时也感觉较困难。所以是本章的一个难点。五、教学关键及难点处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使用杠杆省力的情况不仅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使用杠杆省力的情况,不是哏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而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有关。从而引入力臂概念。指导学生做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引导学生正确得出结论,是掌握好杠杆平衡条件的关键。功的概念从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就要费距离,省距离就要费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同时注意紧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正确建立起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教学通过实验、讨论做功的目的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意义。明确机械效率概念、理解公式。六、课时安排 共14课时一、杠杆 3课时;二、滑轮 2课时;三、功 1课时;四、功率 2课时;五、机械效率 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三到五节习题课 1课时;本章综合练习 1课时;综合练习讲评 1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