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心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议题一: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比过渡时期前后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历史意义: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前后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2、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理解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价值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注意: 中国近代以来,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再次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拓展:比较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区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中国的出路只有社会主义,要顺利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