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 气象灾害 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分析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识记常见气象和水文灾害及其成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办法。难点:主要气象、水文灾害的空间分布,比较同一灾害在危害程度的区域差异。【预习新知】(一)洪涝灾害1.定义洪涝灾害是因___________或短时__________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1)气候因素: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_______区、_______区、_______区、_________区。(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__________的地区。3.危害(1)淹没__________、_________等。(2)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础设施。(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4)引发河流___________、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___________,制约区域经济发展。(5)洪涝过后易发_________,威胁人类身体健康。(6)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4.我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2)主要分布:________区各大江河的_________。广大_________也常受到洪水侵袭。(二)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时,称为干旱灾害。3.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4.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2)影响________,影响__________、加剧_________和沙漠化。(3)引发_________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4)严重时影响_____________和社会稳定。(5)极易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灾害。5.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_________变化、__________变化大,易发生旱灾。(3)旱灾多发区:华北、_______、西南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________,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________级以上。2.多发海域:___________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3.台风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4.我国的台风灾害(1)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____________。(2)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多发于___________季节。(四)寒潮灾害1.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________,并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的天气过程。2.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北半球________地区的__________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3.危害(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_________,造成农业损失。(2)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4.我国的寒潮灾害(1)寒潮是我国___________主要的气象灾害。(2)寒潮源地:主要发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3)影响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思考探究】为什么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不易侵入?答案:寒潮在南侵过程中,受沿途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势力不断减弱,所以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区,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少。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所以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则因海拔特别高而使寒潮不易侵入。【巩固训练】据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2020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达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并超过了2016年的395毫米和1998年的358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据此完成1~2题。1.2020年6—7月长江流域降雨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B.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华南地区停留时间长C.全球变暖,降雨增加D.长江流域受热带低压影响时间长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支流众多,地势低平 B.河流含沙量大C.台风影响,暴雨较多 D.过度围湖造田2022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我国大部地区经历了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在其推动下,冬季的版图急剧扩张,我国约四分之三国土被冬季覆盖。据此完成3~4题。3.寒潮主要发生在(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②深秋到初春③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④夏秋季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影响我国的寒潮( )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B.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D.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剧烈影响读某湖区的变化图,完成5~6题。5.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地质灾害—洪涝 B.气象灾害—旱灾C.海洋灾害—海啸 D.生物灾害—蝗虫6.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减少2022年9月,第16号台风“奥鹿”已于25日在菲律宾北部奎松省登陆,一路长驱直入。据此完成7~8题。7.台风“奥鹿”登陆时,沿途地区的天气特征为( )A.狂风暴雨 B.洪涝灾害 C.山体滑坡 D.强风暴潮8.台风来临时,政府部门应采取的合理防灾措施是( )A.到海边空旷地扎营 B.寻找坚固建筑物躲避C.及时在大树下躲避 D.加强对民众避难监管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2020年6—7月长江流域降雨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可以结合夏季风分析。根据雨带在我国的移动规律,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时雨带北移速度快,常造成南旱北涝,这与材料中长江流域降雨量大不符,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华南地区停留时间长,江淮准静止锋长时间停留在长江流域,造成6—7月该区域降雨量大,B正确;全球变暖不是此次长江流域降雨量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是受锋面系统影响形成的,不是受热带低压系统的影响形成的,D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支流众多,汇水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造成水位上涨,A正确;长江含沙量较黄河小,河流含沙量大不是该区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的主要自然原因,B错误;受准静止锋影响,该区域降水较多,C错误;过度围湖造田是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东部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深秋到初春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易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寒潮影响,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故选A。4.答案:B解析:影响我国的寒潮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自北向南或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B正确,A、C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寒潮影响不明显,D错误。故选B。5.答案:B解析: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长期无降水、无河流注入,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属于气象灾害,B正确。故选B。6.答案:B解析: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B正确。故选B。7.答案:A解析:台风“奥鹿”登陆时,给沿途地区带来大风和强降雨天气,造成洪水、山体滑坡和风暴潮等灾害,A正确。故选A。8.答案:D解析:台风来临时,政府部门应采取的合理防灾措施,加强对民众的撤离和避难监管,D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