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 防灾减灾 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通过学习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2.认识防灾减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难点】1.重点: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和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方法。2.难点: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方法。【预习新知】(一)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________为主,_________相结合”2.主要手段(1)灾害监测我国建成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_________,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__________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________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________,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并促进_______和_________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帮助增强防灾能力。(一)自救与互救1.灾前准备(1)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_______及________信息,做好________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往往是__________的,较难准确预测,但做好灾前准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__________,牢记地震___________和附近_________位置,经常参加___________活动,树立_____________等。2.灾中救助(1)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____________的地方逃生。(2)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_________、__________地撤到安全地带。(3)如遭遇泥石流,应向________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____________转移。3.灾后自我保护:(1)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_________的食物,要_______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__________,待电器再使用。(2)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__________,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思考探究】问题1:(综合思维)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提升社会防灾减灾的能力。问题2:(区域认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主要防御何种自然灾害?提示:洪涝灾害。问题3:(地理实践力)我国防御台风灾害的基本前提手段是什么?提示:加强台风监测。【巩固训练】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据此完成1~2题。1.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不停地祷告 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2.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3~4题。3.我国四川等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华中和华南(湖北、河南、湖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更为频繁多发的原因有( )①地壳运动更为强烈②地形更为复杂崎岖③降水强度更小④植被覆盖率更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滑坡、泥石流的自救,正确的是( )①发现迹象收拾好随身物品后转移疏散②灾害发生后,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③野外扎营时,选谷底平坦的河漫滩④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1年第18号台风“圆规”于10月13日15点40分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给多地带来了强风雨天气。图是台风卫星影像图。据此完成5~6题。5.为了监测台风的形成过程,人们可以运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D.红外线成像技术6.下列关于台风防御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②加固门窗、房屋、广告牌等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该河流水系发达,自西向东注入南海8.西江下游地区为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 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A错误;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B错误;不停地祷告无助于自救,C错误;用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的危害,D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躲避,D正确;等到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开阔的地方,A错误;原地待命可能会错过逃生机会,B错误;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C错误。故选D。3.答案:A解析:四川等西南地区属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更为强烈,易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①正确;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形更为复杂崎岖,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②正确;中南地区的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等地受台风影响,降水强度比西南内陆地区更大,③错误;西南地区有我国第二大林区,植被覆盖率较高,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4.答案:D解析:发现滑坡、泥石流的迹象马上转移疏散,紧急避险,①错误;灾害发生后,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②正确;野外扎营时,选谷底平坦的河漫滩,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应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③错误;遇到泥石流时,应向泥石流前进的垂直方向跑,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5.答案:B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卫星云图的状况,因此,监测台风的形成过程,人们可以运用遥感技术,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可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可导航和定位,红外线成像技术可形成影像,都不能全面监测台风形成过程,A、C、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海上船只要快速进入港口避风,①不符合题意;台风来临会大量狂风暴雨,因此要加固门窗、房屋、广告牌等,②正确;要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做好准备工作,③正确;低洼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居民要向安全地区转移,④正确。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7.答案:C解析:图示河流为珠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汛期长,集中于夏季,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大,最低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C正确。故选C。8.答案:D解析:下游地区要加固大堤,可以增加蓄洪量,疏浚河道可以增加洪水的下泄量,可以防范洪水的灾害,D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