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地质灾害(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习目标】1.理解地震、震级、烈度等相关概念。2.掌握地震灾害的分布和危害。3.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4.掌握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危害。【学习重难点】重点: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预习新知】(一)地震1.形成2.地震构造(1)图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ab为________、bc为________。(2)弧线de为________线:是把地面________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3.震级和烈度震级 烈度地震释放________大小的等级 地面受到的影响和________程度一次地震有______个震级 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____个烈度3级以下为无感地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直接因素:震级、________等;间接因素:地质构造、地面________等4.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________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间接危害: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________健康。(3)次生灾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________、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5.分布(1)世界(2)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6.防避措施防避地震的措施灾前准备 准备防灾________,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________位置,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灾中救助 及时、有序地撤到________地带;被掩埋时,要寻找合适的________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灾后自我保护 往往还有________,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________、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_____________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_____________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2)滑坡多发区:岩体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3)危害:破坏或掩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堵塞河道。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等激发的,含有大量________、石块的特殊洪流。(2)发生的主要条件:____________、具有丰富的____________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3)危害:______________,破坏森林、_____________,淤塞江河。(4)我国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区域 成因类型 特征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冰川引发泥石流 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 降雨引发泥石流 暴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黄土高原 暴雨引发的黄土泥石流 暴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山区华北和东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暴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3.共性:两者都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___________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_____________,发生频繁,尤以______________最为多发。【思考探究】读图2—17,判断下列哪些省区属于多地震地区:河北省、湖南省、台湾省、黑龙江省、新疆、云南省。说明你的家乡是否属于多发地区或位于地震带上。【巩固训练】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省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km,部分城镇和社区实现了“大喇叭”倒计时预警,民众及时提前进行疏散,减少了伤亡。下图为此次预警时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此次长宁地震震源位于( )A.上地幔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壳2.此次长宁地震( )A.震中位于图中的乙地B.地震预警系统能对民众预报纵波到达时间C.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D.发生在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龙潭槽谷位于重庆东南地区,多岩溶泉出露。岩溶地区地表水从溶洞流出并在河谷两侧出露,形成岩溶泉。研究发现,降水与下垫面状况对岩溶泉的流量影响较大。该地岩溶泉泉水春秋季流量偏大,夏季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该地区存在发生大规模滑坡灾害的风险。下图为龙潭槽谷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3~4题。3.推测河谷的构造地貌类型及甲、乙两地更易发生大规模滑坡的是( )A.背斜谷乙地 B.向斜谷甲地 C.向斜谷乙地 D.背斜谷甲地4.该地岩溶泉夏季流量偏小的主要原因有( )①降水强度大,下渗水量占比少②高温伏旱时间长,地表水蒸发量大③降水总量小,下渗补给量偏少④岩溶地貌多裂隙,地下水补给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近些年来,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据此完成5~6题。5.影响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地壳运动 C.植被变化 D.气候变化6.与河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的沉积物( )A.粒径较小 B.分选性好 C.棱角分明 D.多粉砂质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 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8.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 B.位于山区C.植被覆盖差 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该震源深度为16km,故震源位于地壳,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答案:A解析:图中P城接收到预警时间最短,说明P城距离震中最近,甲、乙、丙、丁中,乙地距离P城最近,说明震中位于乙地,A正确;地震波的纵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地震监测设备可以及时对民众预报横波到达时间以让相关区域人们及时逃生(注意:横波造成的破坏往往比纵波更大),B、C错误;根据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该震源深度为16km,故震源位于地壳,长宁地震发生在莫霍面之上,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据图推断,河谷地带的岩层向上,靠近背斜顶部,故为背斜谷;甲地岩层走向与坡向一致(顺向坡),岩层易走滑,具备发生大规模滑坡的条件;乙地岩层走向与坡向垂直(逆向坡),岩层较为稳定,不易发生大规模滑坡,D正确,A、B、C错误。故选D。4.答案:A解析:据材料“降水与下垫面状况对岩溶泉的流量影响较大”可知,降水总量与降水的强度都会影响岩溶泉的水量;从降水总量来看,龙潭槽谷位于重庆东南地区,夏季降水总量较大,但因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下渗历时短,下渗水量占比少,①正确,③错误;因高温伏旱等天气持续时间长,易出现地表水长时间补给偏少与蒸发量大的情况,②正确;岩溶地貌多裂隙,岩溶泉出露多,地下水补给量各季节差异不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受气候变化影响,近些年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债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易发生冰川泥石流,D正确;冰川泥石流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人类活动影响较小,A错误;地壳运动易造成地震、滑坡等,冰川泥石流受地壳运动影响较小,B错误;植被的变化对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6.答案:C解析:风和流水作用由于能量减小,颖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好,而冰川和风化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因为冰磺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差,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多粒径较大的砾石,粉砂质沉积物较少,棱角分明、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差,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D解析:气温日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地质结构不稳定;降水集中、山体坡度大都是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D正确。故选D。8.答案:D解析: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山区自然灾害,两者的发生条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泥石流的发生需要有水的参与,而滑坡不需要,D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