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历史(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地球的历史(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资源简介

1.3 地球的历史(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2.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3.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难点:
1.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
2.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
【预习新知】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
(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 岩石。
(2)特征: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 构造。
2.化石
(1)概念: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生物的 或 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
(2)特征: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 或者 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越 生物的化石。
[易错提醒]
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化石是生物遗体和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只有在沉积地层中才能找到化石,但是并非所有沉积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3.地质年代表
(1)划分依据: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_ 。
(2)具体划分:按照 、 、 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 亿年的时间,约占地球历史的 。
(2)演化过程
阶段 生命的出现和演化 成矿情况
冥古宙 只有一些 ,没有生命的迹象 大量的 、 、镍、铬等矿藏出现
太古宙 等原核生物
元古宙 演化出 生物和 生物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5.41亿年~ 亿年。
(2)环境变化: 发生了多次大变迁,形成 。
(3)演化过程
阶段 生物进化 成矿情况
早古生代 __ _动物发展,陆地上出现 的植物 地质历史上重要的
晚古生代 动物发展,早期的 ,中期的 ,晚期的 。 植物出现, 植物繁盛
3.中生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 万年。
(2)环境变化: 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 。
(3)生物进化
① 动物盛行,尤其是 。
②中后期,开始向 发展;小型 动物出现。
③ 植物极度兴盛。
(4)物种灭绝: ,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5)成矿情况:主要的 期。
4.新生代
(1)时间:距今 万年至今。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 格局。
②生物演化:
动物: 动物→人类 第四纪
植物: 植物高度繁盛
③气候演化: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 期。
【思考探究】
材料 小明在参观某国家级地质公园时,发现一个恐龙化石,如图1所示。小明想起家中爷爷也有一个珍贵的化石,如图2所示。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图示岩石属于哪一类岩石,此类岩石具有什么特点?
(2)两种化石形成的时期是否一样?
提示:(1)含有化石的岩石为沉积岩。其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是水平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即化石。
(2)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恐龙和三叶虫是不同时期的两种生物,因此两种化石形成的时期是不同的。
【巩固训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正式亮相。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集纳了无数大众喜爱倾向、经过系统翔实的大数据调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们取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所发现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这是生活在安徽潜山距今约6200万年的“兔祖先”,考古发现的重要头骨化石上面就保存着大门齿。下图示意部分地质年代的顺序。据此完成下1~2题。
1.“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古近纪 B.侏罗纪 C.二叠纪 D.泥盆纪
2.“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
A.出现了人类 B.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
C.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恐龙走向灭绝
H沙地近十万年以来地壳总体处于稳定下沉状态,某地理研究小组在研学过程中从科研机构获取H沙地的研究资料(表1及表2),以此探讨该地的地壳和气候演变。据此完成3~4题。
表1
地层编号 起止深度/m 地层特征
H1 0~2.64 上层为疏松黄红色沙丘砂层,下层为紧实浅棕红色古土壤
H2 2.64~3.44 松散黄红色沙丘砂层
H3 3.44~4.24 紧实浅棕红色古土壤
H4 4.24~5.74 松散灰白色沙丘砂层
表2
沉积物样本编号 采样点埋深/m 样本年龄(距今万年)
Y1 0 1.49
Y2 2.64 3.68
Y3 3.44 4.97
Y4 4.24 5.71
Y5 5.74 7.70
3.某同学实地采样后测得沉积物样本年龄是5.2万年,该样本可能采自( )
A.H1地层 B.H2地层 C.H3地层 D.H4地层
4.根据地层特征,推测该地气候持续干冷的阶段是距今( )
A.2~3万年间 B.3~4万年间 C.5~6万年间 D.6~7万年间
2022年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其中,奇迹秀山鱼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生物,奇迹秀山鱼生活在4.4亿年前,科研人员表示,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的发现,是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的关键证据。据此完成5~6题。
5.奇迹秀山鱼生活在(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元古宙
6.在奇迹秀山鱼生活的时期可以看到( )
A.被子植物在陆地上繁盛 B.裸子植物在陆地上繁盛
C.三叶虫游于浅海地区 D.成群的恐龙在陆地漫步
下图为寒武纪到古近纪生物多样性统计图和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发生在( )
A.前寒武纪 B.二叠纪末 C.三叠纪末 D.白垩纪末
8.图中( )
A.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古生代生物比中生代生物更复杂 D.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
2021年9月29日,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生活于4.3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一混翅鲎(hou)化石,并将这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秀山恐鲎,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完成9~10题。
9.秀山恐鲎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太古宙
10.秀山恐鲎生存的地质年代( )
A.恐龙称霸地球 B.现代海陆形成 C.重要成铁时代 D.蕨类植物繁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安徽模鼠兔”是生活在安徽潜山距令约6200万年的‘兔祖先’”可知,“安徽模鼠兔”生活在距今约6200万年,根据所学地质年代表可知,距今6600万年到距今2303万年为古近纪,A正确;侏罗纪为距今2.01亿年到距今1.45亿年;二叠纪为距今2.99亿年到距今2.52亿年:泥盒纪为距今4.19亿年到距今3.59亿年。故选A。
2.答案:B
解析:“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为古近纪,古近纪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B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根据表2可知,沉积物样本年龄(距今)5.2万年处于4.97万年—5.71万年之间,对应采样点埋深3.44-4.24m,再结合表1可知,采样点埋深3.44—4.24m的地层编号为H3,C正确。故选C。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层组成物质偏红色时一般预示着干热或湿热的沉积环境。表1中H1、H2、H3地层沉积物偏红色,说明这三层样本地层形成时是干热或湿热的沉积环境,只有H4地层为灰白色,最有可能是气候持续干冷阶段沉积形成的,该地层样本采样埋深为4.24-5.74m,对应表2样本年龄(距今)5.71万年—7.70万年,选项中只有6万年—7万年位于该时段内,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奇迹秀山鱼生活在4.4亿年前,此时为古生代,A正确;中生代的年代为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B错误;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C错误;元古宙距今约25亿年至距今约5.7亿年,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新生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在此时最为繁盛,A错误;裸子植物在陆地上繁盛是中生代,B错误;三叶虫是寒武纪时代的,属于古生代,有可能看到,C正确;恐龙是距今2亿3500万年前的三叠纪出现,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在图示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中,位于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幅度最大,且这一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在几次大灭绝中也是最少,这反映了二叠纪末物种灭绝的规模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A错误;侏罗纪是属于爬行动物时代,不是属于哺乳类动物时代,B错误;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据图中的生物多样性显示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比中生代生物多样性高,C错误;图中的实线是全球海平面变化,黑点表示的物种大灭绝多出现在全球海平面的阶段低值区附近,所以推断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材料中显示,秀山恐鲎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根据地球生物进化史可知,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于古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恐龙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时期,C错误;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D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