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思维导图考点一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原始社会(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生产力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表现为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3)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4)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5)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6)解体①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2.奴隶社会(1)生产力特点: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2)生产关系特点: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3)阶级与国家①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②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②地主阶级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对农民进行剥削。③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①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②政治上: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③思想上: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4.资本主义社会(1)生产关系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建立: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2)开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新的历史阶段。(3)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4)经济危机①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②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③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④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5)必然灭亡①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难突破1.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比较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结果原始社会 人们主要作用石制工具,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带到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封建社会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考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的历史条件(1)合理性:①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②对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进行了探索。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③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②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共同意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①发表: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③历史价值:《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虽然中间出现严重曲折,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重难突破1.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2.《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深刻影响(1)《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2)《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策略原则,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信念,激励他们为之不懈 奋斗。3.“真理的味道非常甜”(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蓬勃生机。(3)《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党的早期理论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4)《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滋养下,于华夏大地上孕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甘甜的果实。4.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2)实践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经历了各种考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