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思维导图考点一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①肯定方面: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②否定方面: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2)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①对立性: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②统一性: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3)危害: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考点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1)感性具体①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②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思维抽象①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②原因:感性具体认识存在局限性,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③途径: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在思维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④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的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①起点: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②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③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重难突破1.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观点 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 或者简单肯定一切,或者简单否定一切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2.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关系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区别 以整体形象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外在现象的整体反映,是综合性的感性认识 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内在方面(要素、属性和关系)的特定反映,是分离性的理性认识 以完整结论或理论体系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各方面联系的完整再现,是整体性的理性认识联系 ①相互依存:思维抽象以感性具体为基础,思维抽象本身又是思维具体的基础。②相互渗透:具体中有抽象,思维具体包含着抽象规定;抽象中有具体,思维抽象包含着感性具体的要素。③相互转化:在一定关系中是抽象的东西,在另一关系中会转化为具体的东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