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三-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一轮复习背诵学案(含思维导图+考点梳理+重难突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必三-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一轮复习背诵学案(含思维导图+考点梳理+重难突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判断的概述
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判断的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4.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考点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3)种类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质”与“量”的结合上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2.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分类: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
(4)意义
①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三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2)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2)种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①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进都是真的。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3)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4)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2)假言判断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4)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小技巧
1.如何判断联言判断的真假?
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
2.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相容情况:有一真即为真,全假则为假。不相容情况:有且只有一真方为真,全假全真皆为假。
3.要正确区分三种不同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
(1)在汉语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常用“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来表示。
(2)在汉语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常用的联结项是:“只有……才……”“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等。
(3)在通常的汉语中,没有一个可以恰当准确地表达充要条件联结项的词项。当且仅当的表达方式仅见于数学著述,在日常语言中是不用的。下面的一些词项,可以勉强地表达充要条件的联结项。“当且仅当……才……”“只要……并且只有……才(就)……”等。在文章和著作中,有时还用“如果……那么……”来表达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重难突破
1.判断的表达
(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判断与语句之间的关系是思维与语言之间关系的具体表现。与判断这种思维形式相对应的语言形式是语句,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
(3)判断与语句不完全对应,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些语句表达判断,有些语句不表达判断;第二,表达判断的语句有陈述句、反问句、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第三,询问句、设问句、祈使句不表达判断。
(4)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5)同一个语句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2.运用性质判断常见的错误
(1)我们强调运用性质判断“质”“量”要准确,凡“质”“量”不准确的性质判断都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三种:
①主谓失合。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是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样的错误叫作主谓失合。
②断定过量。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在运用性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当运用特称判断。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也没有错误。例如,一个人并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的时候,用了“有些金属是导体”这样一个特称判断,尽管客观上每一种金属都是导体,这个特称判断也没有错。
③误用多重否定。最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
(2)准确进行性质判断的要求: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和谓项配合不当;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
3.关系判断
(1)对称关系
类型 图示 典例 特点 常见
对称关系 小华和小娜是双胞胎 互相具有同一关系 朋友、同学、交叉等
反对称关系 张明比李辉高 不都具有同一关系 大于、重于、晚于等
非对称关系 蓝队支持红队 不一定具有同一关系 尊重、帮助、佩服等
(2)传递关系
类型 图示 典例 特点
传递关系 A比B高,B比C高,则A肯定比C高 互相具有同一关系
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则甲一定不是丙的儿子 不都具有同一关系
非传递关系 小明认识小光,小光认识小红。那么,小明未必认识小红 不一定具有同一关系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主要有:“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2)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5.正确认识选言判断
相容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判断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相容的选言支)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不相容的选言支)
联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成立条件 真 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假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6.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由前件、后件、联结项构成,其主要类型如下: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逻辑要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只有……才……”“除非……才……”等 “当且仅当……,则……”
真假判断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前件假,后件必假,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