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轮复习背诵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二-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轮复习背诵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2.居民收入来源多种多样
3.勤劳合法致富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
本框重点和难点: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1)国民收入的分配: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补充: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2)分配制度的具体内容: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关于按劳分配
a.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注意: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c.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d.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之间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注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句话是错的;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我国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决定的,所有制不是根本性因素。
注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到,未来社会的全部总产品的分配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为了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必要扣除;二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必要扣除;三是在作了上述必要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注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也有可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a.具体内容: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这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居民收入来源多种多样
(1)从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单位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2)居民收入除了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还包括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经营餐馆、经营企业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助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3.勤劳合法致富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所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到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我们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对待劳动的态度)
(3)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注意:按劳分配的形式包括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农民的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所得不算按劳分配、农民变成雇工种地获得的收入也不算按劳分配、财产性收入是指租金、红利、利息等非劳动非经营所得,也不是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种地收入是按劳分配。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注意: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再分配的措施;初次分配主要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如企业里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报酬,农民耕种土地的收益、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个人投资理财所得收入等都属于初次分配范畴。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它是国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总思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注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