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2.社会保障的内容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全覆盖2.量力为3.权责清4.多层次~~~~~~~~~~~~~~~~~~~~~~~~~~~~~~~~~~~~~~~~~~~~~本框重点和难点: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解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1)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2)社会保障的重要性a.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b.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c.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d.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社会保障的内容(1)社会保障既有经济保障,也有服务保障。(2)经济保障是国家通过货币或有价票证的形式,为国民提供经济援助,满足其基本的生活所需。经济保障主要以社会救助金、社会保险金、社会福利金等形式提供保障。(3)服务保障是通过提供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保障需求。国家提供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儿童收养救助服务、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残疾人服务等形式,以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及全体国民的高层次保障诉求。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1)体系的构成a.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b.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基本保障外,还存在大量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如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注意: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2)理解社会保险a.地位: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b.筹资: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c.功能: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d.类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注意:购买商业保险不属于社会保障,而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经营方式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费用来源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3)理解社会救助 注意: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会救助。a.特点: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b.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c.目的: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d.作用: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4)理解社会福利a.实质: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b.目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c.特点: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5)理解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部分谈的是举措,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特点)1.全覆盖(1)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2)要求: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量力为(1)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权责清(1)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2)要求: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4.多层次:总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注意:发展社会保障最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注意此题——我国政府为什么多次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答:(1)有利于改善退休人员生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使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3)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也必须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一、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1.原因(1)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2)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3)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4)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5)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2.要求(1)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2)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3)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1.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2.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一系列素质。3.创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4.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总之,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2.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不同消费观念的碰撞。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原因(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国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2.要求(1)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2)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