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思维导图考点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我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我国民主党派(1)发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2)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内容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前提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在政党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政治地位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等活动准则 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4.我国政党制度的创新性和优越性创新性 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优越性 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5.我国政党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1)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2)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3)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主题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职能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求 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考点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特点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表现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2)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4.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2)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3)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建设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3.民族区域自治(1)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3)内容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职权 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前提和基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考点一 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1)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2)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3)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权义统一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法律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政教分离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原则 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1)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2)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3)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要任务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具体要求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考点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1.基层群众自治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农村基层群众自治(1)村民委员会(村委会)性质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职能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成员的产生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2)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3.城市基层群众自治(1)城市居民委员会(居委会)性质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任务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成员的产生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2)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作用: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发展基层民主重要性: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1)民主选举共同点 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具体做法 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2)民主协商必要性 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原则 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范围 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3)民主决策必要性 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要求 ①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②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4)民主管理要求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来进行具体方法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5)民主监督必要性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要求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1)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要求: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重难突破1.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类别 中国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区别 性质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基础 工人阶级是其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 现阶段,其成员以各界知识分子为主地位 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亲密友党联系 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2.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 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协商 侧重决策机构决策之前征求意见民主监督 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 侧重决策机关决策和执行的建议批评参政议政 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狭义的参政议政侧重政协主动建议,广义的参政议政则包括前两个职能3.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1)民族自治机关享有民族立法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变通执行权、组织公安部队权和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但不享有独立立法权和司法权。(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立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更不是设立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3)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4)自治机关,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拥有自治权,自治地方的其他国家机关不是自治机关,不拥有自治权。4.全面把握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治因素(1)根本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2)政治环境: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4)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合理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自由,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5.认识各政治生活主体在民族地区发展中肩负的责任主体 措施中国共产党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提高执政能力,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大 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相关国家机关落实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政协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公民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平等。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以自身的行动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6.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基层政权组织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区别 在农村是指乡镇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城市指县或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 包括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它们不是国家机关联系 ①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基层政权组织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委会和居委会自治范围内的事情;②是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村委会和居委会协助基层政权组织开展工作7.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性质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内容 选举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协商 本着有序参与原则,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需求最佳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决策 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 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管理 农村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来进行。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城市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居民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来进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监督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