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轮复习背诵学案(含思维导图+考点梳理+重难突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轮复习背诵学案(含思维导图+考点梳理+重难突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原因: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2)国情: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共产党
(1)应运而生: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4)前景: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政治力量 政治主张 实践结果
第一种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建立新中国
(1)成立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初期的工作: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2.过渡时期
时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标志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成就 两大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四大事业: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个地位: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两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开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作用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目的 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意义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新时代的历史定位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①对中华民族: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对科学社会主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对人类社会: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征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结论 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知识拓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 具体表现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伟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的伟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重难突破
1.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1)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党在百年的探索奋斗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我们党在百年的探索奋斗中,始终自觉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
(3)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我们党在百年的探索奋斗中,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沿着正确的道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2)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首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3.建立新中国
(1)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她依靠各族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3)历史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改造
性质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过程和组成部分
目的 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质 对中国的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5.改革开放
开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性质 ①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开放,即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实践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