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1-3课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1-3课复习

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第二单元 2.1-2.3时间
口号
地点
任务
结果
性质1917年3月(俄历2月)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打倒沙皇”,“土地、面包与和平”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宣布继续战争
人民的生活没有改变
人民仍没有分到土地人民的革命情绪再度高涨俄国“二月革命”基本信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时间
方式
任务
成果
性质

俄国“十月革命”基本信息1917年11月7日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2、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3、俄国工人阶级力量集中,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胜利标志攻克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采取的措施:1、成立苏维埃政府。2、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3、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法令》: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和平法令》: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图片反映哪次革命?革命的成果有什么?俄国“十月革命”1、成立苏维埃政府。2、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3、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1917年3月1917年11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继续参加“一战”建立苏维埃政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退出“一战”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比一比:彼得格勒两次武装起义的不同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 斯大林(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1920年,农民契诃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该是( )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的粮食被没收
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 D、行为合法,没人干预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余粮收集制(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BB1、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
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的最基本的依据
是( )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A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主要措施: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意义: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由农业国变成为工业国。
b.推行农业集体化
作用: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保证。但强制性的手段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粮食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斯大林体制特点:
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从“一五”计划的目标、重点等方面,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一些特点。


目标: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特点: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采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管理,追求高速度,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宣传海报材料一: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材料二: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思考: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在经济上仍面临着何种任务?为此苏联采取了何政策?任务: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体制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
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图片中的“左右脚”分别受苏联当时何政策影响?请说明该体制特点?a. 社会主义工业化;b.推行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体制特点:
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接受检阅的土耳其国防部队从国旗及首任总统凯末尔画像前经过①1920年初,土耳其召开议会,通过《国民公约》,重申土耳其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废除特权条约。②土耳其人民通过两年多的斗争,击溃了入侵的外国军队,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于1923年10月29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③1923年,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承认其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1)、凯末尔革命的过程 2、领导土耳其改革——现代化之路颁布发展工商业的法令,
并积极鼓励私人经济发展实行政教分离;颁布宪法,
以欧洲法律为蓝本制定法律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1.方便人们学习掌握本族
语言;2.为保存和继承民
族文化创造了条件颁布服饰改革的法律
采用公元历法
提倡妇女接受教育
土耳其改革的影响 土耳其一系列的改革,使土耳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世纪30年代,土耳其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了11﹪,与苏、日、德并列,是当时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西亚病夫”成为令人尊敬的现代文明国家。 甘 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他一生中曾5次遇刺,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刺杀身亡,时年79岁。在印度甘地被称为“圣雄”甘 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取消印度各阶层与英国人合作的运动,是对非“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补充和完善。2、三次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①1920年,以不合作的态度普遍抵制英货。②1930年,以不服从的态度抵制英国食盐专营法 ③1940年,要求英国“退出印度”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年代的大危机原因:开始标志:特点:生产“过剩”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1929—1933年③ 破坏性 特 别 大② 时 间 相 当 长范围广1、引发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D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意义:美国经济慢慢恢复,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罗斯福新政内容:1、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政策是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自由放任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强制手段干预经济B2、下列关于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
B.利用计划经济调整经济
C.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D.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B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D、斯大林模式?B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美元贬值,降低物价????? ?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调节农业生产C材料一: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 (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雇佣条件。? ——美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
材料二: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一抄录的”????????——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四:??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1)材料二反映了一部分资本家对待新政是什么态度?结合材料一分析他们采取这一态度的理由。??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罗斯福“迁就工人”的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分析罗斯福“迁就工人”的做法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同反对他的资本家之间是否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他们的分歧是什么??(1)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政府在工会组织、工时工资标准、雇佣条件方面给了工人太多的权利。?
(2)缓和阶级矛盾,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3)工人运动受到挫折,没有冲破资产阶级两党制度。?
(4)不存在根本厉害冲突,都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何长远利益出发。策略不同,反对派主张对工人实行公开的暴力压迫,而罗斯福主张采取“民主”的、让步的政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