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C 2.B 3.A 4.B 5.A 6.D 7.B 8.D 9.B 10.D11.A 12.D 13.A 14.B 15.D 16.C 17.C 18.D 19.B 20.C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B 22.D 23.C 24.B 25.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13分)(1)降水总量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2分);降水日数多,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大,且呈下降趋势,2017-2019年降水日数最少(2分)。(2)增加电力供应(1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1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碳排放(1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1分)。(3)金沙江流域降水集中在6-9月(1分),5月底降至最低水位为雨季来临前腾出库容(1分);6-8月防洪压力大(1分),需按汛期限制水位运行;9月进入雨季末期,蓄至最高水位,保障冬季发电的稳定性(1分)和供水需求(1分)。27.(12分)(1)地形以山地为主(1分),山高谷深,崎岖不平(1分);地质条件复杂/位于板块边界/地处断裂带/地质不稳定(1分)。(2)气候/热量(1分) 拓宽运输渠道(1分),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损耗)(1分),降低运输成本(1分),扩大市场范围(1分)。(3)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做好产业规划,发展外向型经济;完善交通,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从人口、城市、产业、交通等角度回答,每点1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8.(20分)(1)冬春季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2分);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湖面较宽阔,西北风经湖面无阻挡/青海湖冬季结冰,摩擦力小,风力强劲(2分)。(2)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2分);生态保护等措施的实施,植被恢复(2分)。(3)有利影响: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气温日较差变小/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湖水盐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地面积增大;沙漠化面积减少。(每点1分,不超过3分)不利影响:湖水上涨,湖滩面积缩小/部分生物面临搬迁(栖息地被淹没);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每点1分,不超过2分)(4)②(1分) 湟鱼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利于鸟类的繁衍(1分);乌粪落入湖中,滋养湖中藻类、浮游生物等(1分);湟鱼通过食用湖中藻类、浮游生物等,净化青海湖的水质(1分),利于维持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分)。1绝密★考试结束前(暑假返校联考)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2.答题前, 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 题纸规定的位置上。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 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 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 Ⅰ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家猪品种“两头乌”,是知名品牌“金华火腿”的主要原料。近期当地一牧场开设了“猪景房” 主题酒店——房间紧挨猪舍, 该猪舍为全封闭系统, 喂料、清理、新风系统等环节自动化、数字化, 客人隔着玻璃就能参观猪从怀孕、哺乳、保育到育肥的养殖全过程。 完成 1、2 题。1.与传统“两头乌”散户养殖相比, 该牧场更注重A.土地 B.市场 C.技术 D.劳动力2.该酒店通过“猪景房”营销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当地的特色品牌 B.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C.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 D.促进乡村的经济振兴印度某山区地形崎岖,夏季强降水天气较多, 当地村民在河两岸用橡胶树的气生根“建桥”,解 决过河通行问题,这种树根桥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工程”(如图所示) 。完成 3、4 题。3.与钢筋水泥桥相比,该类树根桥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1 页 共 8 页①对地形的适应性强②建设成本更加低廉③坚固耐用程度更佳④对雨林环境破坏大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4.以下地区同样适合修建树根桥的是A.云南北部的横断山区B.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C.亚马孙河下游干流两岸D.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山地第 3、4 题图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大型季节性流水在山口流出后形成的洪积扇,沿 大青山山前断裂横向展布,彼此间连接形成规模较大的洪积扇群。下图为大青山山前地区较明显的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2 页 共 8 页三期洪积扇及气候条件示意图。 完成 5、6 题。5.图中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是A.I 期扇 B. Ⅱ期扇C.Ⅲ期扇 D.无法判断6.该区域三期洪积扇的形成说明该区域经历了A. 流水的持续性侵蚀作用B. 流水的间歇性侵蚀作用C. 流水的持续性堆积作用D. 流水的间歇性堆积作用(断裂带Ⅲ期冲积扇缘(冷干)Ⅱ期冲积扇缘(暖湿)Ⅰ期冲积扇缘(暖干)河流)第 5、6 题图近年来随着国家草畜平衡政策的推广,浑善达克沙地被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下图示意 浑善达克沙地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 7、8 题。7.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的空间分布差异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8.为维护生态安全,浑善达克沙地的西缘 M 地适 合A.植树 B.种草(第7、8题图)C.栽灌木 D. 自然演化环城游憩带是指环绕城市外围,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便捷,以近城乡镇景观为主,由观光、休闲、 康体、运动等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 下图示意上海市环城游憩带等游览频率线分布图。完成 9、10 题。9.“上海环城游憩”的主要功能体现在A.城市生态屏障B.城市休闲娱乐C.城市土地后备资源D.城市生物栖息地域10.影响 M 处游览频率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郊区,地价较低B.地处山区, 交通不便C.省市交界, 基础设施完善D.靠近湖泊,旅游资源丰富第 9、10 题图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 。完成 11、12 题。第 11、12 题图11.导致图中自然带Ⅱ向南突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 C.河流 D.冰川12.图中 R 处冰川丰富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处阴坡,消融量少 ②地形陡峭,积雪易留存③纬度较高,消融量少 ④极地东风影响,降雪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图 1 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 2 为沿 30°N 海域甲— 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 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 完成 13、14 题。第 13、14 题图 1 第 13、14 题图 213.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表层盐度 ②底层盐度 ③表层温度 ④底层温度B.①表层盐度 ②底层盐度 ③底层温度 ④表层温度C.①底层盐度 ②表层盐度 ③表层温度 ④底层温度D.①底层盐度 ②表层盐度 ③底层温度 ④表层温度14.与乙海域相比, 甲海域冬季表层、底层海水温度相近的主要原因是A.密度小 B.水深浅 C.距离陆地近 D.受暖流影响大2023 年 6 月 1 日, 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在南海正式投用。海上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压缩, 并通过回注井被注入海底地层,实现稳定封存,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 封存技术的空白。完成 15、16 题。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3 页 共 8 页(热棒) (b) (第17、18题图) (凹面镜人影) (第19、20题图)15.与陆上相比,海上碳封存具有的特点有①建设成本低 ②安全性更高 ③选址难度大 ④封存规模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6.“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促进固碳的重要措施,其重要意义体现在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利于实现“碳中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青藏铁路部分路段有插入地基下方的热棒,是一种为多年冻土路段设计的高效导热装置。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 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 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右图为青藏铁路的热棒照片及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 17、18 题。17.青藏铁路部分路段热棒的使用,利于缓解A.横风 B.团雾C.沉降 D.滑坡18.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 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及倾斜插入 的原因A.夏季 降温效果明显B.夏季 降低修建难度C.冬季 防止事故多发D.冬季 深入铁轨下方2023 年 6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亚运会圣火采集仪式,采用凹面镜反射并聚焦阳光的方式点燃火炬,该凹面镜朝向正南方。右图为点火完成后的场景。完成 19、20 题。19.采集时为了能快速点燃圣火,火炬头放置的最佳位 置是凹面镜的A.中心偏北 B.中心偏西C.中心偏南 D.中心偏东20.采集圣火时, 6 月 15 日经度范围与 6 月 14 日之比为A.9:15 B.15:9C.13:11 D.11:13二、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 (如图所示) 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 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完成第 21 题。第 21 题图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4 页 共 8 页21.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发生冰进的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A.西岸森林火灾频发 B.东西部的水温差异增大C.东岸地区降水偏多 D.表层海水运动速度减慢河套平原某灌区的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多年平均埋深 1.68m,可自由流动。每年 6 月耕地灌溉时, 耕地和盐荒地的表层土壤(土层深度 0~40cm)和深层土壤(土层深度大于 40cm)含盐 量均发生变化。秋季农作物收割后,要对耕地和盐荒地一起灌水(简称“秋浇”)。下图示意该地 6 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图。完成 22、23 题。(①②③④)第 22 、23 题图22.6 月耕地灌水后,图中表示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23.与仅耕地“秋浇”相比, 盐荒地“秋浇”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土壤肥力 B.抑制杂草生长 C.腾出空间储盐 D.改善土壤墒情局地回流会造成空间内污染被风场输送出去后再次输送回来。下图为 2021 年春季辽宁葫芦岛市 某测站记录的海陆风日水平风局地回流图。完成 24、25 题。24.据图推测, 该测站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 B.西北方C.西南方 D.东南方25.该海陆风局地回流A.陆风比海风更加显著B.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C.风速最小的时间段为 11:00-13:00D.陆风转海风的时间约为 12:00 前后第 24 、25 题图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5 页 共 8 页非选择题部分三、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26.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3 分)材料一:2022 年 12 月, 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河段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与干流 上的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等水电站连珠成串,共同构成了一条跨越 1800 公里的世界最大 清洁能源走廊。 白鹤滩水库水位的运行机制为每年 5 月底降至最低水位,6-8 月按汛期限制水位(为 保证水库安全, 预留调洪库容设立的上限水位)运行, 9 月蓄至最高水位。材料二:图 1 为 1980-2019 年成都地区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年际变化示意图, 图 2 为西南水电站 群落示意图。(第26题图2)第 26 题图 1材料三:金沙江流域各月平均降水量表。第 26 题表月 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降水量 (毫米) 9.9 10.4 16.1 34.0 83.0 171.0 228.6 195.3 155.2 80.5 29.4 8.3(1) 根据图 1 信息,简述成都地区的主要降水特征。(4 分)(2)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长江上游水电站连珠成串的原因。(4 分)(3) 结合金沙江流域的降水特点,说明白鹤滩水库水位运行机制的合理性。 (5 分)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6 页 共 8 页27.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一:截至 2022 年 12 月 2 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一年, 在中国和东盟间构建了一条便捷 物流通道,为沿线发展按下“加速键” 。铁路全长 1035 公里, 桥隧比高达 76.5%,是从我国延伸到 邻国的第一条高等级电气化铁路, 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下图为中老铁路沿线地形示 意图。材料二:目前,我国经中老铁路而来的进口农产品中, 热带水果占比最大,产自于泰国、老挝、 马来西亚等地的榴莲运输到老挝万象南站后, 由榴莲专列运进我国。2022 年榴莲的进口量成为了我 国第一大进口水果, 且价格也比往年要低。(23°26′第27题图)(1) 说出制约中老铁路建设的地形地质条件。(3 分)(2) 榴莲在我国产量少的主要因素是 ▲ 。分析中老铁路的开通对东南亚榴莲等水果销售 的有利影响。 (5 分)(3) 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我国云南一些城市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 成为对外开放 的前沿。简述这些城市未来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 (4 分)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7 页 共 8 页28.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20 分)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其湖水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滨地带的沙丘,集 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湖区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 9~10 级。据监测, 从 2015 年到现在, 青海湖平均水位上涨了近 3 米, 青海湖水的面积增加了 164.38 平方公里,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由半 岛恢复成岛屿。材料二:湟鱼是青海湖“水-鱼-鸟-草”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 每年的 5 月到 8 月, 成熟 的湟鱼需要游到淡水中洄游产卵。2022 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湟鱼蕴藏量达到 11.41 万吨,是保护初 期的 44 倍。材料三:图 1 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图 2 和图 3 分别为 2015 年 5 月和 2023 年 6 月拍摄的鸟岛 俯瞰图。(第28题图1)第 28 题图 2 第 28 题图 3(1) 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6 分)(2) 说明自 2015 年以来鸟岛由湖中半岛恢复成岛屿的原因。(4 分)(3) 评价青海湖水位上升后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5 分)(4) 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 最适宜湟鱼洄游的地点是 ▲ 。从整体性角度,分析湟鱼数 量的增加对青海湖“水-鱼-鸟-草”生态系统的影响。 (5 分)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Z20 地理答案(终稿).docx Z20 地理(终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