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典例剖析读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a、b两图的正确说法是 (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赤道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答案】1.A 2.B 【解析】1.a图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冬季;b图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低压中心,即亚洲低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故选A。2.结合上题分析,亚洲高压位于60°N附近,故切断了60°N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故选B。考点分析一、海陆气压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全球性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利用图示理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具体分析如下: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压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二、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根据风向判断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三、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见右上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四、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源地 蒙古、 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考法训练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读图完成1-2题。1.若该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A.③气流位于盛行西风带 B.④气流控制下天气干燥C.甲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2.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③气流为西北季风 D.④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下图为夏季某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高压中心( )A.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B.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C.被海洋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D.被海洋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4.图中高压中心夏季异常偏强的年份,我国易出现(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旱北旱 D.南涝北涝图为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5-6题。5.关于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季节a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B.①②等压线的数字可能分别为1016、1008C.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 D.此时巴西大雪纷飞6.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偏北风 C.东风 D.南风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月日本常出现连绵阴雨天气,被称为“秋雨前线”。下图示意1993年和1994年9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据此完成7-8题。7.在“秋雨前线”的形成过程中( )A.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 B.陆地大气对流增强C.雨带持续向北推进 D.亚洲高压逐渐增强8.1994年北海道9月降水总量比1993年更大,最可能是因为( )A.冷暖气团交汇明显 B.连续受高压脊线控制C.盛行风向来自高纬 D.距离高压中心更远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9-10题。9.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A处的数值为1 004②A处的数值为1 012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④B处的数值大于1 020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关于C、D两处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C处常年盛行东南风B.C处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D处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处常年盛行东北风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据此完成11-13题。11.该地的冬季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12.该地冬季风的源地( )A.蒙古、西伯利亚 B.夏威夷群岛 C.阿留申群岛 D.冰岛13.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14-15题。14.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15.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你妈喊你穿秋裤啦!”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图完成16-18题。16.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阿留申低压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江淮准静止锋17.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A.连续阴雨 B.天高云淡C.浓雾蔽天 D.云雨大风18.“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表形态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20.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的影响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2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年秋季至初春季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低地会出现一种强劲的干热风,被称为“圣塔安娜风”(如下图),一般为东北风。“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对当地广阔的森林影响巨大。(1)据图文资料分析“圣塔安娜风”的形成原因。(2)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在当地易引起火灾的原因。1.D 2.B3.A 4.B5.A 6.B7.D 8.A9.D 10.C 11.B12.A13.C14.D15.D16.A 17.D 18.B19.A20.B21.(1)冬半年,内陆高原荒漠地区形成冷高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地区位于冷高压西南部,盛行东北风;该气流由高原吹向沿海低地的过程中,下沉增温,形成于热的“圣塔安娜风”。(2)“圣塔安娜风”为干热风,易引发火灾;该风风力强劲,易助长火势;当地森林面积大,此时节枯枝落叶多,易发火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