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2.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能够运用民法和人身权等知识,正确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1.高频考点: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民法基本原则、人身权。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非选择题的题型方面多以案例分析类为主,常常结合公民法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考查。必备知识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1.民法内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主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物、行为、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身利益等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3.民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道德滋养法治: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3)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4.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必备知识二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1.人身权的重要性: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人身权的类别: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地位 内容 常见侵权行为生命权 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身体权 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侵害自然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侵害假肢、义眼、心脏起搏器等,也认定为侵害身体权健康权 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侵害自然人身体各组织及整体功能的正常使用(2)姓名权、肖像权姓名权 内涵: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内涵: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3)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①内涵: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②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①内涵: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②保护: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制度捍卫公共利益,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受到广泛关注。以下案例属于公益诉讼范畴的是( )①某医疗科技公司诉某健康科技公司名誉权纠纷案②陈某在某世界自然遗产地“金顶摩崖”刻字案③孙某与某通信公司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④罗某侵害抗美援朝“冰雕连”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③:民事诉讼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某医疗科技公司诉某健康科技公司名誉权纠纷案,孙某与某通信公司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属于民事诉讼,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是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陈某在某世界自然遗产地“金顶摩崖”刻字案,罗某侵害抗美援朝“冰雕连”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属于公益诉讼范畴,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居民去办理户政业务,因异地往返不便,一时难以提供相关证明。户籍民警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告知该居民可以采用“个人承诺”的方式先期提交材料,后续由派出所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核实,最终手续得以顺利完成。北京市户政领域适用“告知承诺制”的情形中,承诺内容如下:◇申请人所填写的基本信息、提交的所需材料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申请人已经知晓告知的全部内容。◇申请人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以及告知的违诺失信惩戒后果。◇申请人所作承诺是申请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申请人明确其承诺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体现了民事活动的自愿原则②申请人承诺失实应承担法律责任,说明权力与责任是相匹配的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渠道畅通,有助于“告知承诺制”的落实④政府通过“减证”实现了便民利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根据民法,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但该题是政府的管理,公民和政府不是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①不符合题意。②:申请人承诺失实应承担法律责任,说明权利与义务是相匹配的,权力与责任指的公权力,②说法错误。③④: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渠道畅通,有助于“告知承诺制”的落实,因异地往返不便,一时难以提供相关证明,主动告知该居民可以采用“个人承诺”的方式先期提交材料,政府通过“减证”实现了便民利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 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③侵害了乙的所有权 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因此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①说法正确。②:甲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而没有违反民法的诚信原则,②观点不符合题意。③: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排放噪音和热浪,因此侵害了乙的所有权,③说法正确。④:甲虽然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但也侵犯了邻居乙的所有权,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因此甲违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日,夏某到甲餐厅用餐,餐厅员工擅自将其品尝新菜的画面拍摄下来,并将照片作为宣传文章的内容发布在餐厅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照片中夏某的脸部和身体特征清晰可辨。夏某得知此事后,要求甲餐厅删除该照片,遭到拒绝。夏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餐厅侵害了夏某的荣誉权 ②甲餐厅侵害了夏某的肖像权③甲餐厅发布的照片属于物证 ④夏某与甲餐厅之间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本案中不涉及夏某的荣誉权,甲餐厅并未侵害夏某的荣誉权,①不符合题意。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案中,甲餐厅擅自拍摄夏某照片,并在无授权的情况下将该照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用作商业宣传,且在夏某提出删除的要求后予以拒绝,主观上具有侵权的故意,故甲餐厅侵害了夏某的肖像权,②正确。③:物证是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而本案中甲餐厅发布的照片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且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属于电子数据证据,③说法错误。④: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本案中夏某因肖像权被侵害,并与甲餐厅产生人身权利方面的民事纠纷,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④正确。故本题选D。5.(2022·海南·高考真题)张某饲养了一只宠物狗,拴在自家院内。小周(15周岁)路过时拿棍子戏逗,宠物狗受到惊吓挣脱绳子冲出院门,把路过的王爷爷撞倒在地,造成其左腿粉碎性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由此产生纠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爷爷的生命权受到侵犯②王爷爷的身体权受到侵犯③王爷爷有权请求张某支付医疗费④王爷爷有权请求小周父母支付医疗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②:王爷爷被宠物狗撞倒在地,造成左腿粉碎性骨折,其健康权受到侵犯,不是生命权、身体权受到侵犯,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小周(第三人)未满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王爷爷有权请求张某或小周父母支付医疗费,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023·广东惠州·校考一模)2022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英烈权益保护典型案例:网民罗某在微博上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冰雕连”英烈的违法言论,给英烈亲属带来极大困扰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三亚市城郊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城郊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在相关网站及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本案中(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罗某平侮辱英烈的侵权行为②罗某平同时侵害了“冰雕连”英烈的名誉权和荣誉权③侵害他人名誉构成犯罪的,应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④罗某平损害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本案涉及人身关系,客体是人身利益,而不是侵权行为,①错误。②: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荣誉指特定民事主体在社会生产、社会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或贡献,政府、单位团体或其他组织所给予的积极评价,罗某同时侵害了“冰雕连”英烈的名誉权和荣誉权,②正确。③:侵害他人名誉构成犯罪的,被侵权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来维护名誉,③错误。④:城郊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在相关网站及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可知本案中网民罗某损害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④正确。故本题选C。2.(2023·浙江金华·统考三模)张某因不满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以李某为名上网恶意发布“差评”,该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和微信个人账号等信息。本案中( )①张某恶意发布“差评”侵犯商家名誉权②张某盗用李某名字侵犯李某姓名权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人身利益④商家应当赔礼道歉、赔偿损失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③:消费者享有合理评价的权利,且经营者负有相应的容忍义务。但是,如果消费者超出合理范围、捏造或者歪曲事实,以诋毁商家信誉为目的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恶意评价的,就会侵犯经营者的名誉权,在本案中,张某侵犯了商家的名誉权,商家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可见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人身利益,①③正确。②:根据题意可知,张某化名为李某发布“差评”,李某并不存在,②错误。④:本案中,张某和商家的做法都有不当之处,不该只有商家需要赔偿,④错误。故本题选B。3.(2023·辽宁·校联考三模)李某与吴某是一条胡同相邻的两户,吴某家违规搭建小厨房,影响到了李某家的采光和通风。李某与吴某多次沟通未果,一气之下便将对方对峙现场的视频截图发布在了个人抖音号上,画面中是吴某夫妇,并配文“瞧瞧这两个人的低素质,违法是逃不出法律制裁的”。截图发出不久后,吴某向平台投诉要求撤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李某对黄某的侵权行为②应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以“曝”治“暴”不理智③李某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可以要求恢复原状④李某侵犯了吴某的肖像权,可以要求赔礼道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李某与吴某的争议属于人身关系,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而非侵权行为,①错误。②④:将对方对峙现场的视频截图发布在个人抖音号上,画面中显示吴某夫妇并配发侮辱性言辞,可见,李某侵犯了吴某的肖像权,吴某可以要求李某赔礼道歉,这启示我们应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以“曝”治“暴”是不理智的行为且要承担法律责任,②④正确。③:李某侵犯了吴某的肖像权,李某的录像都是对其对峙真实的反映,并没有侵犯其名誉权,③排除。故本题选C。4.(2023·河北保定·统考二模)李某在康西瓦烈士陵园内,脚踩陈祥榕烈士墓碑底座,以不雅手势对着墓碑摆拍,并将照片发布至今日头条个人账号,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扩散,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社会公众对李某的强烈愤慨。公诉机关以李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李某提起诉讼。本案中的李某( )①其行为侵害了英雄烈士的人格权②其行为侵害了英雄烈士的身份权③应享有民事诉讼被告的合法权益④可能被法院依刑法规定判处罪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②:由“公诉机关以李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李某提起诉讼”可见,李某的行为侵害了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属于侵害人格权,而非身份权,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李某脚踩烈士墓碑底座,以不雅手势对着墓碑摆拍,并发布在网上,致使迅速扩散,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公诉机关以李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李某提起诉讼,说明这一案件已不是民事案件而是刑事案件,李某不是民事诉讼被告,而是触犯了刑法,人民法院应依刑法给予定罪,③错误,④正确。故本题选B。5.(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王某看到路边张某等几人在吵架,就随手拍下他们的视频并直接发布在网上。次日清晨,张某发现后联系王某,经协商王某删除了该视频。但因该视频已发布一晚,该事件很快在张某亲戚朋友间传播开来,给张某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张某遂向法院对王某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某涉嫌侵犯张某的隐私权②王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③王某没有捏造事实,不用承担民事责任④删除视频是王某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王某看到路边张某等几人在吵架,未经张某等人同意就随手拍下他们的视频并直接发布在网上,涉嫌侵犯张某的隐私权,①可选。②: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王某并未以侮辱、诽谤等方式导致张某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降低,②不选。③:王某虽未捏造事实,没有侵犯张某的名誉权,但其行为已侵犯张某的隐私权,仍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③不选。④: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删除视频属于停止侵害的一种具体行为,④可选。故本题选B。6.(2023秋·黑龙江鹤岗·高三鹤岗一中校考开学考试)2022年4月,吴某在某超市购物,在结束购物经过安检闸门时突然发出警报。超市员工周某怀疑吴某携带了未付钱的商品,遂将其拦住。吴某主动脱掉外套交由周某检查,之后周某以拍手臂、捏裤袋等方式对吴某进行搜身,并遭到群众围观。周某又让吴某去超市办公室核实情况。后来报警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安检闸门警报是因吴某携带的钥匙扣上带有磁扣。就超市及员工周某的侵权问题,双方因多次协商无果,2022年7月,吴某将超市及员工周某诉至法院。对本案认识不正确的是( )A.被告方超市及员工周某侵犯了原告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B.周某的搜身行为存在过错,应对侵犯原告名誉权承担责任C.原告可要求被告方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D.作为民事主体的周某在行使民事权利时没有超出正当界限【答案】D【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ABC:周某以拍手臂、捏裤袋等方式对吴某进行搜身,并遭到群众围观,反映了被告超市及员工周某侵犯了原告吴某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应承担侵犯名誉权责任,吴某可要求被告超市及员工周某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超市员工周某以拍手臂、捏裤袋等方式对吴某进行搜身,已经超出正当界限,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2023秋·湖北·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2月17日,2023年贵州省文旅产品创意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要求选手报名参赛上传作品需签署信用承诺书,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并追究参赛者法律责任。下列对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肖像权和名誉权属于人格权②肖像权和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③肖像权和名誉权属于身份权④肖像权和著作权属于民事权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属于人格权,①正确。②: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属于人身权利,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创造等智力成果或者商标、地理标志等工商业标记享有的专有性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②错误。③:身份权是指权利人因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民事权利,包括监护权、亲属权、荣誉权、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等,而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属于人格权,③错误。④:肖像权属于人格权、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二者都属于民事权利,④正确。故本题选B。8.(2023秋·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张某与李某系近邻,两家房屋之间有一共用通道。李某母亲在通道里倒中药渣时与张某发生争执,李某从家中冲出对张某进行殴打,致张某左耳鼓膜破损,治愈后伤残鉴定为10级,但李某拒不赔偿张某的医疗费用。下列对本案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案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李某的侵权行为②李某母亲的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③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和健康权④李某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该案是人身侵害案,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张某的人身利益,①错误。②:在公共交通的通道内倒药渣的行为是对公共秩序和居住环境的破坏,违背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②正确。③:李某殴打张某的行为致张某左耳伤残,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和健康权,③正确。④:李某的侵权行为已经结束,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而没有停止侵害一说,④排除。故本题选C。9.(2023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原告小美和被告小伟因感情纠纷存在矛盾,二人分手后,小伟求复合一直未果,后小美新交往男友,小伟便心生怨恨,在其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短视频平台多次发布配有小美姓名、照片和侮辱性文字的短视频,侮辱、诽谤小美,并将抖音视频到处传播,给小美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小美遂起诉至法院,要求小伟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对于本案,你认为小伟( )①侵犯了小美的名誉权②侵犯了小美的隐私权③应承担小美的违约金④应支付小美精神抚慰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短视频平台多次发布配有小美如名、照片和侮辱性文字的短视频,侮辱、诽谤小美,并将抖音视频到处传播,给小美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侵犯了小美的名誉权,给小美造成身心伤害,应支付小美精神抚慰金,①④符合题意。②:题目没有涉及隐私权,②不符合题意。③:题目没有涉及违约,不存在违约金,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2023春·高二课时练习)阿秀与阿萍是同一个小区的业主。阿萍公公辞去小区业委会主任一职后,阿秀在小区微信群里发信息称阿萍公公素质低等。阿萍看到后便在群里发表了对阿秀带有侮辱性的言论,阿秀便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本案,下列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①阿萍侵犯了阿秀的名誉权②阿秀侵犯了阿萍公公的隐私权③阿秀的隐私权受到了侵犯④阿萍公公的名誉权受到了侵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阿萍在群里发表了对阿秀带有侮辱性的言论,侵犯了阿秀的名誉权;阿秀在小区微信群里发信息称阿萍公公素质低,表明阿萍公公名誉权受到了侵犯,①④正确。②③:本案中阿秀、阿萍公公的品德、声望受到了影响,被侵犯了名誉权,与隐私权无关,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11.(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小美在某照相馆拍了一组写真,并约定取片15日内销毁底片。1个月后,小美途经照相馆时,发现橱窗玻璃上挂着自己的照片,只是照片的背景色作了处理。小美找到照相馆老板要求销毁照片并赔偿。下列对本案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照相馆以非法方式获取、使用、公开他人照片,侵犯了小美的名誉权②照相馆未经小美同意私自用小美照片作宣传,侵犯了小美的肖像权③赔偿应当考虑小美因此受到的伤害损失或照相馆因此获得的利益④照相馆的行为没有给小美带来直接财产损失,小美赔偿主张不成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②: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照相馆未经小美同意私自用小美照片作宣传,侵犯了小美的肖像权,而不是名誉权,①错误,②正确。③: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因此,赔偿应当考虑小美因此受到的伤害损失或照相馆因此获得的利益,③正确。④: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小美赔偿主张成立,④错误。故本题选C。12.(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校考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张某等人因不满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上网发布“差评”,该商家认为张某侵犯了其名誉权,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等人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微信个人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张某等人认为商家上述行为侵害其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向法院起诉要求商家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及赔偿精神损失等。针对张某的诉求,法院审理后,作出如下判决:判令商家立即停止公开监控录像,删除公众号文章中“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表述及张某等人的微信个人账号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并向张某等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张某是否侵犯了商家的名誉权 请说明理由。(2)请阐述法院作出判决的理由。【答案】(1)没有侵犯商家的名誉权,民法为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设定了界限,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因为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须的。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张某上网发布“差评”,如果有事实根据,不是诽谤、诋毁,不构成侵权。(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信息。本案中消费者在经营者提供的包间内的活动具有私密性,商家为了澄清“差评”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消费者包间内监控录像并称可提供全程录像,构成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害;商家未经张某等人同意公布其微信个人账号信息,侵害了张某等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分析】背景素材:一起侵权案件考点考查:名誉权、隐私权、权利行使注意界限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张某是否侵犯了商家的名誉权,并说明理由。考生需要调用名誉权、权利行使,注意界限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张某等人因不满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上网发布“差评”→可联系民法为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设定了界限,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法院作出判决的理由。本题应调用隐私权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商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等人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微信个人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可联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3.(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色剧本杀”以角色扮演方式在游戏中传承红色基因,这种沉浸式体验深受青少年喜爱。A剧本杀店张贴海报,吸引玩家纷至沓来。某日,大三学生小明约同学去该店玩以某英雄连事迹为主线的情景式剧本杀。在游戏过程中,小明发现剧本内容包含对某英烈的侮辱性言辞。震惊之余,小明与主持人发生争执,不牢固的布景装置导致了小明小腿骨折。小明向执法机关举报了该店。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A剧本杀店涉嫌哪些违法行为;若小明诉至法院请求损害赔偿,可提出哪些理由。【答案】(1)①剧本内容包含对某英烈的侮辱性言辞,侵犯了英烈的名誉权,损害社会共利益。②不牢固的布景装置导致了小明小腿骨折,侵犯了小明的身体权和健康权。③在宣传海报中,“海量下载,改编的红色剧本”涉嫌侵犯他人的著作权。(2)理由:①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②英烈和小明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该店主观上存在过错,该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析】背景素材:小明与剧本杀店的纠纷考点考查: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尊重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剧本杀店的违法行为和小明可以提起的申请赔偿的理由,从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尊重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该店涉嫌哪些违法行为:关键词①:小明发现剧本内容包含对某英烈的侮辱性言辞→可联系侵犯了英烈的名誉权;关键词②:不牢固的布景装置导致了小明小腿骨折→可联系侵犯了小明的身体权和健康权;关键词③:海量下载,改编的红色剧本→可联系著作权的相关知识。理由:关键词①:若小明诉至法院请求损害赔偿,可提出哪些理由→可联系《民法典》关于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相关规定;关键词②:震惊之余,小明与主持人发生争执,不牢固的布景装置导致了小明小腿骨折→可联系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课标要求考纲解读考情分析体系构建考点梳理真题在线模拟演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2.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能够运用民法和人身权等知识,正确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1.高频考点: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民法基本原则、人身权。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非选择题的题型方面多以案例分析类为主,常常结合公民法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考查。必备知识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1.民法内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主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物、行为、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身利益等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3.民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道德滋养法治: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3)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4.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必备知识二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1.人身权的重要性: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人身权的类别: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地位 内容 常见侵权行为生命权 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身体权 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侵害自然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侵害假肢、义眼、心脏起搏器等,也认定为侵害身体权健康权 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侵害自然人身体各组织及整体功能的正常使用(2)姓名权、肖像权姓名权 内涵: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内涵: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3)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①内涵: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②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①内涵: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②保护: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制度捍卫公共利益,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受到广泛关注。以下案例属于公益诉讼范畴的是( )①某医疗科技公司诉某健康科技公司名誉权纠纷案②陈某在某世界自然遗产地“金顶摩崖”刻字案③孙某与某通信公司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④罗某侵害抗美援朝“冰雕连”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居民去办理户政业务,因异地往返不便,一时难以提供相关证明。户籍民警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告知该居民可以采用“个人承诺”的方式先期提交材料,后续由派出所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核实,最终手续得以顺利完成。北京市户政领域适用“告知承诺制”的情形中,承诺内容如下:◇申请人所填写的基本信息、提交的所需材料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申请人已经知晓告知的全部内容。◇申请人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以及告知的违诺失信惩戒后果。◇申请人所作承诺是申请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申请人明确其承诺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体现了民事活动的自愿原则②申请人承诺失实应承担法律责任,说明权力与责任是相匹配的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渠道畅通,有助于“告知承诺制”的落实④政府通过“减证”实现了便民利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 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③侵害了乙的所有权 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日,夏某到甲餐厅用餐,餐厅员工擅自将其品尝新菜的画面拍摄下来,并将照片作为宣传文章的内容发布在餐厅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照片中夏某的脸部和身体特征清晰可辨。夏某得知此事后,要求甲餐厅删除该照片,遭到拒绝。夏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餐厅侵害了夏某的荣誉权 ②甲餐厅侵害了夏某的肖像权③甲餐厅发布的照片属于物证 ④夏某与甲餐厅之间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2·海南·高考真题)张某饲养了一只宠物狗,拴在自家院内。小周(15周岁)路过时拿棍子戏逗,宠物狗受到惊吓挣脱绳子冲出院门,把路过的王爷爷撞倒在地,造成其左腿粉碎性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由此产生纠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爷爷的生命权受到侵犯②王爷爷的身体权受到侵犯③王爷爷有权请求张某支付医疗费④王爷爷有权请求小周父母支付医疗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023·广东惠州·校考一模)2022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英烈权益保护典型案例:网民罗某在微博上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冰雕连”英烈的违法言论,给英烈亲属带来极大困扰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三亚市城郊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城郊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在相关网站及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本案中(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罗某平侮辱英烈的侵权行为②罗某平同时侵害了“冰雕连”英烈的名誉权和荣誉权③侵害他人名誉构成犯罪的,应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④罗某平损害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浙江金华·统考三模)张某因不满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以李某为名上网恶意发布“差评”,该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和微信个人账号等信息。本案中( )①张某恶意发布“差评”侵犯商家名誉权②张某盗用李某名字侵犯李某姓名权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人身利益④商家应当赔礼道歉、赔偿损失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3.(2023·辽宁·校联考三模)李某与吴某是一条胡同相邻的两户,吴某家违规搭建小厨房,影响到了李某家的采光和通风。李某与吴某多次沟通未果,一气之下便将对方对峙现场的视频截图发布在了个人抖音号上,画面中是吴某夫妇,并配文“瞧瞧这两个人的低素质,违法是逃不出法律制裁的”。截图发出不久后,吴某向平台投诉要求撤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李某对黄某的侵权行为②应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以“曝”治“暴”不理智③李某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可以要求恢复原状④李某侵犯了吴某的肖像权,可以要求赔礼道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河北保定·统考二模)李某在康西瓦烈士陵园内,脚踩陈祥榕烈士墓碑底座,以不雅手势对着墓碑摆拍,并将照片发布至今日头条个人账号,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扩散,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社会公众对李某的强烈愤慨。公诉机关以李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李某提起诉讼。本案中的李某( )①其行为侵害了英雄烈士的人格权②其行为侵害了英雄烈士的身份权③应享有民事诉讼被告的合法权益④可能被法院依刑法规定判处罪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王某看到路边张某等几人在吵架,就随手拍下他们的视频并直接发布在网上。次日清晨,张某发现后联系王某,经协商王某删除了该视频。但因该视频已发布一晚,该事件很快在张某亲戚朋友间传播开来,给张某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张某遂向法院对王某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某涉嫌侵犯张某的隐私权②王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③王某没有捏造事实,不用承担民事责任④删除视频是王某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秋·黑龙江鹤岗·校考开学考试)2022年4月,吴某在某超市购物,在结束购物经过安检闸门时突然发出警报。超市员工周某怀疑吴某携带了未付钱的商品,遂将其拦住。吴某主动脱掉外套交由周某检查,之后周某以拍手臂、捏裤袋等方式对吴某进行搜身,并遭到群众围观。周某又让吴某去超市办公室核实情况。后来报警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安检闸门警报是因吴某携带的钥匙扣上带有磁扣。就超市及员工周某的侵权问题,双方因多次协商无果,2022年7月,吴某将超市及员工周某诉至法院。对本案认识不正确的是( )A.被告方超市及员工周某侵犯了原告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B.周某的搜身行为存在过错,应对侵犯原告名誉权承担责任C.原告可要求被告方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D.作为民事主体的周某在行使民事权利时没有超出正当界限7.(2023秋·湖北·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2月17日,2023年贵州省文旅产品创意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要求选手报名参赛上传作品需签署信用承诺书,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并追究参赛者法律责任。下列对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肖像权和名誉权属于人格权②肖像权和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③肖像权和名誉权属于身份权④肖像权和著作权属于民事权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秋·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张某与李某系近邻,两家房屋之间有一共用通道。李某母亲在通道里倒中药渣时与张某发生争执,李某从家中冲出对张某进行殴打,致张某左耳鼓膜破损,治愈后伤残鉴定为10级,但李某拒不赔偿张某的医疗费用。下列对本案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案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李某的侵权行为②李某母亲的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③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和健康权④李某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原告小美和被告小伟因感情纠纷存在矛盾,二人分手后,小伟求复合一直未果,后小美新交往男友,小伟便心生怨恨,在其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短视频平台多次发布配有小美姓名、照片和侮辱性文字的短视频,侮辱、诽谤小美,并将抖音视频到处传播,给小美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小美遂起诉至法院,要求小伟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对于本案,你认为小伟( )①侵犯了小美的名誉权②侵犯了小美的隐私权③应承担小美的违约金④应支付小美精神抚慰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3春·高二课时练习)阿秀与阿萍是同一个小区的业主。阿萍公公辞去小区业委会主任一职后,阿秀在小区微信群里发信息称阿萍公公素质低等。阿萍看到后便在群里发表了对阿秀带有侮辱性的言论,阿秀便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本案,下列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①阿萍侵犯了阿秀的名誉权②阿秀侵犯了阿萍公公的隐私权③阿秀的隐私权受到了侵犯④阿萍公公的名誉权受到了侵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小美在某照相馆拍了一组写真,并约定取片15日内销毁底片。1个月后,小美途经照相馆时,发现橱窗玻璃上挂着自己的照片,只是照片的背景色作了处理。小美找到照相馆老板要求销毁照片并赔偿。下列对本案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照相馆以非法方式获取、使用、公开他人照片,侵犯了小美的名誉权②照相馆未经小美同意私自用小美照片作宣传,侵犯了小美的肖像权③赔偿应当考虑小美因此受到的伤害损失或照相馆因此获得的利益④照相馆的行为没有给小美带来直接财产损失,小美赔偿主张不成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校考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张某等人因不满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上网发布“差评”,该商家认为张某侵犯了其名誉权,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等人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微信个人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张某等人认为商家上述行为侵害其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向法院起诉要求商家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及赔偿精神损失等。针对张某的诉求,法院审理后,作出如下判决:判令商家立即停止公开监控录像,删除公众号文章中“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表述及张某等人的微信个人账号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并向张某等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张某是否侵犯了商家的名誉权 请说明理由。(2)请阐述法院作出判决的理由。13.(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色剧本杀”以角色扮演方式在游戏中传承红色基因,这种沉浸式体验深受青少年喜爱。A剧本杀店张贴海报,吸引玩家纷至沓来。某日,大三学生小明约同学去该店玩以某英雄连事迹为主线的情景式剧本杀。在游戏过程中,小明发现剧本内容包含对某英烈的侮辱性言辞。震惊之余,小明与主持人发生争执,不牢固的布景装置导致了小明小腿骨折。小明向执法机关举报了该店。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A剧本杀店涉嫌哪些违法行为;若小明诉至法院请求损害赔偿,可提出哪些理由。课标要求考纲解读考情分析体系构建考点梳理真题在线模拟演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学案(原卷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doc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学案(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