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远古人类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距今时间地点体貌特征使用工具用火状况组织形式地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云南省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够制作工具制作不同用途的工具知道使用火会使用火,能长期保存火种人工取火群居生活集体生活(氏族)较多猿的特征新石器时代170万年70万-20万年3万年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与现代人最接近旧石器时代距今170万年距今70万——20万年距今约3万年距今1万年温故知新女子:采集住所无法固定肚子咕咕叫,也没有地方好好睡觉觉!郁闷死了!!男子:狩猎食物极不稳定生存相当危险你知道吗 北京人的平均寿命为17.7岁,山顶洞人的平均寿命为26.4岁。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平均寿命 气候、自然灾害、疾病、食物?思考: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2.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5.了解贫富分化、私有制、早期国家的产生。一、原始农业的兴起野生植物栽培植物采集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水稻(去壳后称大米)粟(俗称小米)黍(去皮称黄米)开始出现距今约20000年距今约10000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猜一猜这些农作物的名称?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发现早期栽培稻的遗存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这些人工栽培稻的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南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发现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这些人工栽培粟和黍的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北方东胡林遗址中碳化的粟和黍稻粟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黍长江中下游(南方)北方地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考古证明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猎取野生动物驯化野生动物饲养家畜家禽狩猎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羊头、猪雕塑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原始农业稳定的食物来源“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伴随着一稻一粟的种植,以及家畜饲养的开始,先民过上了原始的农耕生活。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到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大约从距今约一万年前到距今5000多年。耒耜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一、原始农业的发展:由刀耕火种到耒耜耕种一、原始农业的发展:由刀耕火种到耒耜耕种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大禹手持耒治水刀耕火种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聚落模型定居生活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半坡遗址复原模型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一、原始农业的发展:聚落的出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PPT模板 http:///moban/磨制石器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农业的代表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二、河姆渡人的生活——嗨,我来自南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距今时间:所处流域:地点: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1)建筑:①房屋样式:干(ɡàn)栏式建筑特点:房屋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原因:该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湿热。生产生活干栏式建筑遗存图二、河姆渡人的生活地位: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这种房屋有何特点?结合地理环境,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湖南土家族的吊脚楼(1)建筑:②木结构水井生产生活二、河姆渡人的生活地位: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木结构水井复原图河姆渡水井遗存河姆渡出土的稻谷(2)原始农业:①农作物——人工栽培水稻②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生产生活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出土狗骨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稻穗和猪 纹陶盆(3)原始饲养业: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生产生活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骨哨双鸟朝阳纹牙雕二、河姆渡人的生活(4)原始手工业: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象牙雕刻、天然漆。生产生活玉器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中国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的三项中国最早二、河姆渡人的生活三、半坡居民的生活——嗨,我来自北方!三、半坡居民的生活距今时间:所处流域:地点: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时间:所处流域:地点: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特点:防寒保暖,抵御风雨。原因: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1)建筑/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生活三、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建造这种房屋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半坡河姆渡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建筑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出造成南北住房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同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石锛石锥半坡遗址骨铲半坡遗址角锥石刀石凿(2)原始农业:①农作物:主要种植粟;②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生产生活三、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氏族的家畜饲养业比较发达,饲养着猪、狗、牛、羊、鸡等。在半坡聚落遗址中发现两个长方形的圈栏建筑遗迹,这是夜晚圈养家畜的地方。猪骨(3)原始饲养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生产生活三、半坡居民的生活科学家把发现彩陶的原始文明称为彩陶文化,半坡是彩陶文化的一个代表。人面鱼纹陶盆(4)原始手工业: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生产生活三、半坡居民的生活陶纺轮为诱捕猎物所用,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骨针、骨锥生产生活三、半坡居民的生活(4)原始手工业:乐器,如陶埙;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石飞索陶球、石球骨制箭头弓箭骨制渔钩、渔叉石网坠(5)其他: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生产生活三、半坡居民的生活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骨耜、磨制石器制陶、象牙雕刻、天然漆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彩陶、简单纺织、乐器生活年代原始手工业原始农业房屋样式(南方代表)(北方代表)半坡居民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河姆渡人相 同 点都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术的萌芽流域、地点不同的主要原因南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生产力的发展观察下列图片,说出它们之间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耜/耒耜生产工具得到不断发展,逐步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出现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拓展延伸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材料分析材料1:山东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距今5千年前后,大汶口原始居民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很多且精美,有的墓室一无所有。材料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表明新石器晚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私有制产生,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材料2: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祭坛上权贵的墓地里,随葬品丰富且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的随葬品很少。拓展延伸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民以食为天,稻、粟、黍的驯化使得华夏先民有了稳定而可靠的食物保障,进而择地定居,聚村为城,聚城为国,形成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华夏文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课堂小结:原始农耕生活——文明的曙光看图区分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感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