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开学适应」“拖拖”变形记有些人在打算做一件事时,总是找出各种理由一拖再拖。今天心情不好,晚上再刷会手机,还是明天开始吧!结果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吖。察觉拖延,克服懒惰。很多时候,束缚你的不是能力,而是面对的勇气。·01 基本信息·适用学段:小学五六年级课程课时:一课时(40min)·02 设计思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中对于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出了“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的要求。小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从假期的时间宽裕自由安排的状态突然转变为需要严格遵守学校的时间规定需要进行一定的过渡。本节课通过小学生喜爱的绘本形式,跟随故事里的主角看到拖延造成的困扰,帮助学生觉察自己并评估拖延程度,采用绘本续编的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应对拖延的方法,并应用于新学期的学习生活。·03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到拖延产生的原因,并觉察自身的拖延程度;情感目标:体验拖延变形带来的不同感受;行为目标:学会应对拖延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04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改变拖延的重要性,觉察自身的拖延程度和产生原因。难点:掌握应对拖延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中。·05 课前准备·PPT、学案纸、视频。教学设计“拖拖”变形记Part1. 导入阶段你是“拖拖”吗?(5分钟)1.分享讨论:假期的你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还有没有类似经历?造成了哪些困扰或麻烦?(如符合,举手示意)2.联系自身,引出主题:想一想,你刚才举手了几次?评估自己的拖延程度,在学案纸上用涂色的形式表示出来,写下最困扰你的拖延行为。Part2. 转化阶段初识“拖拖”(8分钟)1.观看视频:认识“拖拖”。2.分享讨论:拖拖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拖拖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拖拖的出现呢?3.联系自身:请大家分析学案纸上写下的拖延表现,找找产生原因和心理需求。Part3. 工作阶段改变“拖拖”(25分钟)1.绘本续编:每组认领一个“拖拖”的产生原因,以小组为单位,在海报纸上画出“拖拖”变形后的样子,并说明变形的过程(使用了哪些改变拖延的方法)。2.神器赋能:介绍GTD时间管理方法。3.实践应用:请大家结合课上所学方法,为自己学案纸上写下的拖延表现,拟定“变形计划”。Part4. 结束阶段正视“拖拖”(2分钟)1.学习收获: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总结:拖拖的意义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拖拖的积极意义,把它作为一种心理准备方式和自我休整;也要学会合理应对其消极影响,让拖拖变身成为我们实现目标的助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