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精品单元卷系列八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卷一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一次盛况空前的高峰会议。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21cnjy.com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2.当你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如右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刻写该法典的文字应该是用(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3.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下图中的( )2-1-c-n-j-y A. B. C. D.4.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与得到考古证明的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出现是相一致的。为了寻觅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个——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被发揭。商朝青铜器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上述材料说明的是( )【来源:21cnj*y.co*m】A.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B.商朝能制作青铜器C.商朝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D.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5.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6.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制度,这个家庭可以投的票数是( )【版权所有:21教育】A.4票 B.3票 C.2票 D.1票7.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为下列何者?(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C.古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8.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9.“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10.“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21*cnjy*comA.焚书坑儒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罢黜百家 D.大兴文字狱[11.“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行12.“相传在古埃及的世界里,以尼罗河为界线划分为东、西二个部分,城市多位在尼落河东岸,而亡者都埋葬在尼罗河西岸,一如日出与日落的方位,象征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下列哪一张示意图最符合上文对古埃及人土地利用的描述?( ) A. B. C. D.13.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14.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A.突厥 B.匈奴 C.南诏 D.吐蕃15.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对灾区实施救助。“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2·1·c·n·j·y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1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 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 ③饮茶之风盛行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17.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18.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领袖是( )A.国王 B.贵族 C.骑士 D.教会和教皇19.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20.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21、【关键词——创新】(1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21教育网(2)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 (2分)。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2)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2分)探究三:文化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和宋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4分)www.21-cn-jy.com探究四:感悟篇(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22、【关键词——改革】(12分)“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行重农政策,……取得显著成效。(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4分)21·世纪*教育网(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2分)“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2分)(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2分)23、【关键词——发展】(12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历史进步的主旋律。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21*cnjy*com材料二:历史图片(见右图)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6分)(2)材料二图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分)(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4、【关键词——交流】(14分)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www-2-1-cnjy-com丝绸之路不是具体的一条路,而是后世对中国与西亚、中亚、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最重要的两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图一中的“大秦”是指当时的哪个国家?(2分)汉朝为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对西域在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4分)相关链接: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2)唐朝时期的海陆对外交通特别繁荣,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请列举当时中印、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各一个?(2分)(3)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专设官员加以管理,对外贸易的税收成为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对外政策等角度分析)。(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或强或富的朝代,又是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你觉得国家的富强与对外交往频繁间有着怎样的联系?(2分)25、【关键词——统一】(12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成就辉煌,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密切相关。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歌曲《一家人》中唱到:“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相扶风雨中,危难见真情。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你我一家人,爱才那样深……”【出处:21教育名师】(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开始于什么事件?(2分)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21·cn·jy·com ——唐太宗语出自《贞观政要》(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的“为君之道”。(4分)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 地理志》(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2分)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4)概括指出材料中的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2345678910ACBBBDBCDC11121314151617181920ADBDDACDCD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