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教材分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翻开风云激荡的近现代篇章,回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透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将明确中国革命的步骤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教学目标】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2、近代中国选择复兴之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地位作用、革命道路、战胜敌人的法宝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指导思想5、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2.科学精神: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弘扬科学精神。3.公共参与: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路在哪里呢?为何屡遭失败?新民主义革命为什么取得胜利?你想知道吗?那就和我一起走进我们的课堂吧!教师活动:出示本课议题新课讲授:总议题: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探索议题1:内忧外患谋出路,路在何方?议题2:艰辛探索复兴路,为何屡遭失败?议题3:另辟新路——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路就在这里!第一幕: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鸦片战争》议学问题: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深陷沉沦悲苦的中华民族儿女的迫切愿望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历史与近代的没落(1)灿烂文明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中华民族近代的没落:①重要原因: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②对中国性质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此,近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知识拓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2、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复兴之路——路在何方?历史任务——怎样完成?议题2:艰辛探索复兴路,为何屡遭失败?议学情境二: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探索复兴之路议学问题:为什么这些救国探索都失败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失败原因:(自身+中外势力)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②地主阶级没有进行根本的制度改革;内有顽固派掣肘,外有列强压迫入侵。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难以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议学小结:4、近代中国人民的尝试和斗争:(1)结果: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2)结论:在半殖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完两大历史任务,必须另辟新路。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2)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3)中国的封建势力强(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弱第二幕: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议题3:另辟新路——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路就在这里!议学情境:观看视频《新民主主义革命》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结合视频和教材,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议学提示:从几个角度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探索的革命道路3、取胜法宝4、近代中的基本国情5、革命的性质、胜利成果、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取得胜利的法宝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步骤: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的条件: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新民主义革命(1)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革命领导: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斗争的主心骨。(3)革命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4)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①是什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②三者关系: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B.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C.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5)内涵:①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②步骤: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分两步走的原因:中国“双半”社会基本国情决定的。两步之间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6)特点①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②新的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 ——新的领导权③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④新的奋斗目标: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的革命前途⑤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⑥新的革命立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所属世界革命范畴知识拓展: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7)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对中国的影响: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诀别过去)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展望未来)对世界的影响: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影响世界)(8)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功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性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重难点突破:①拥有革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②坚持正确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③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④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⑤坚持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⑦符合国情:分两步走符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⑧革命的前途: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突破提升:用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②上层建筑的变革: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为无产阶级统治;③从而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再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提供必要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是新的上层建筑和的经济基础的确立本课小结:课堂练习1.(2023春·辽宁铁岭·高一校联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材料表明(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改变国家命运需要另辟新路②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国社会作出积极贡献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④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改变国家命运需要另辟新路;而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①④正确。②:旧民主主义革命也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②错误。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相互交织,但材料并没有体现这一点,③排除。故本题选B。2.(2023春·江苏南京·高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校考期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 )①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②人民地位的根本性转变③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符合题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②符合题意。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但并未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③说法错误。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实现奠定了基础,④排除。故本题选A。3.(2023春·广西百色·高一统考期末)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并相继提出自己的方案。在众多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B.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进步和发展D.近代中国无产阶级已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答案】B【详解】B: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主要是因为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题意。A:该选项表述的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的主要原因,排除A。C: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带来进步和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进步和发展”,不符合历史实际,C错误。D: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D错误。故本题选B。4.(2023春·黑龙江大庆·高一铁人中学校考期末)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使中华民族重新左右世界发展的趋势C.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答案】C【详解】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C正确。A: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A错误。B:中国共产党并不能左右世界发展的趋势,B错误。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D错误。故本题选C。5.(2023春·天津滨海新·高一统考期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答案】A【详解】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位。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④: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④排第三位。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位。故正确排序是③→①→④→②。故本题选A。6.(2023春·北京顺义·高一统考期末)一张长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摆放着茶具、花瓶和紫铜烟缸,餐桌四周围着小圆凳,靠墙的位置还有两把椅子……步入中共一大会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雷激荡的夜晚——围着餐桌,代表们意气风发地讨论着:建设一个怎样的党?如何改变旧中国面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标志着工农联盟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②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③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①表述错误。②③:建设一个怎样的党?如何改变旧中国面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②③符合题意。④: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7.(2023春·贵州黔西·高二校考期末)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救中国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①错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而非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②错误。③:“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③正确。④:“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正确。故本题选D。8.(2023春·福建南平·高一统考期末)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推翻封建统治、发展生产③抵制西方列强、实现统一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①④正确。②③:“推翻封建统治、发展生产”“抵制西方列强、实现统一”均不符合题意,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9.(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统考期末)在近代社会,如何唤起民众、激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为此提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的主张。该主张的科学性在于( )A.契合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B.指明了人民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C.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答案】B【详解】A:契合了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而不是各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故A错误。B:“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的主张。该主张的科学性在于指明了人民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故B正确。C: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故C错误。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D错误。故本题选B。10.(2023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校联考期末)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志士仁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前赴后继地寻找救国方案,却屡遭挫折和失败。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经过百年奋斗创造了光耀千秋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最恢宏的史诗。导致这一迥异历史结局的原因有( )①先辈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革命尝试均以最终失败告终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指引③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④旧民主主义革命缺乏革命纲领,未尝试解决土地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依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该选项所示的内容是这一历史现象,而不是其原因,①项排除。②: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之下科学地进行革命与斗争,最终实现了历史性的胜利,②项正确。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最终实现了伟大胜利,③项正确。④:旧民主主义革命也有三民主义等革命纲领的指导,④项错误。故本题选C。11.(2023春·云南临沧·高一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出新”是希望,当年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出新”。这样的“出新”带来了十月革命,也带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带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新”是( )①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③革命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④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就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①说法错误。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③正确。④:就革命前途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2.(2023秋·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科学预见和正确指引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方向。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进行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详解】②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②④说法正确。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①说法错误。③: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进行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