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3.2内能 教案-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3.2内能 教案-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资源简介

内能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质量与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三、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分
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物理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现象、归纳物理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引入新课
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具有什么能 汽车的动能从何而来呢
屏显有关内能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内能:燃烧和摩擦。
(二)新课讲解
(一)内能
1观察比较:运用类比法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
运动的汽车具有内能 运动的分子呢
物体被举高受地球吸引而具有势能 相互吸引的分子呢
被压缩的弹簧相排斥而具有势能 相互排斥的分子呢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小结建立内能概念(这时采用了类比法)
观察书本中的图片
(a)车胎中的气体
(b)铁水
(c)冰山
它们都具有内能,从而得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对于一个质量的物体,要想改变它的动能,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速度来改变它的动能;对于质量一定的物体,我们要改变它的内能,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去实现这它呢
演示实验: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试一试:
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看一看:
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__________.
引导学生概括结论:
小结: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质量和温度
问题讨论:内能和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例题检测与巩固
(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教师引导:既然内能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哪些呢
投影图片
(1)金属勺放在热汤中,勺把变烫
(2)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变低
(3)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加热
信息快递:
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到温度相同。
想一想:
在上述过程中内能是如何转移的
内能的转移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来进行的
议一议:生活中还有哪些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内能转移的方向是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那么下面我们研究另一个问题即内能转移的多少。
(三)热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热量;用符号Q来表示,热量的单位下能量单位相同,也是焦(J)
(二)作业
1、基础性作业:完成教材第1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
2、拓展性作业:尝试将铁丝升温,至少四种方法
(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