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科学思维经历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比热容概念的过程。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热岛效应”,有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2.经历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比热容概念的过程。3.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三、教学分析《比热容》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课题,学生们已具备基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并能独立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和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等各个环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属性(1)质量和密度,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物体的其他属性及比热容。(二)新课讲解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通过形象化讲解沙滩与海水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回顾旧知。同样在阳光照射下,为什么温度不一样呢 因为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升温的不相同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 (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紧接着通过小游戏再次体会比热容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温度、热量、内能概念的区别。活动: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师让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并通过互动游戏“你猜,你猜,你 猜猜猜!”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其他属性)密度、比热容、可塑性、透明度、导热性、导电性、硬度、熔点、沸点、弹性、颜色、气味、磁性、延展性……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