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 体液调节 章末检测一、单选题1.(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⑥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A.①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①②寒冷环境下,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皮肤血管收缩,①正确,②错误;③④寒冷环境下,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汗腺分泌减少,③错误,④正确;⑤⑥寒冷环境下,为了增加产热,代谢活动增强,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⑤⑥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④⑤⑥,A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2020高二上·大名月考)“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答案】B【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绝食期间,人体的血糖浓度下降,这时体内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一般正常进食,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体内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B正确。【分析】 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3.(2020高二上·林州开学考)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以经呼吸道等感染人体。某人感染该病毒后,一段时间内体温维持在38.5 ℃左右,表现出咳嗽(一种反射)、腹泻等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患者体温维持38.5 ℃期间,该患者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B.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给该患者输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盐水C.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D.若该患者严重腹泻,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皮肤内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答案】D【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38.5 ℃期间,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A正确;B、腹泻会导致机体缺水,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给该患者输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盐水,B正确;C、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即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C正确;D、若该患者严重腹泻,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4.(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电信号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答案】D【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不是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植物是多细胞生物,但没有神经调节,A错误;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也可以参与体液调节,如某些腺体既可以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可以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错误;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寒冷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传至腺垂体,导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至甲状腺,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5.(2020高二上·林州开学考)具有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 )A.脑干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脊髓【答案】A【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6.(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给蝌蚪饲喂拌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能促进蝌蚪的发育B.TRH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垂体分泌TSH中起拮抗作用C.TSH经血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从而调节甲状腺的活动D.切除甲状腺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答案】C【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所以给蝌蚪饲喂拌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能促进蝌蚪的发育,A正确;B、TRH可促进TSH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抑制TSH的分泌,TRH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垂体分泌TSH中起拮抗作用,B正确;C、TSH能经血液运输到全身,但不能定向运输到甲状腺,TSH之所以作用于甲状腺,是因为甲状腺细胞上有TSH的特异性受体,C错误;D、当甲状腺被切除后,甲状腺激素减少,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调节有机物代谢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7.(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垂体C.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解析】【解答】A、图中的结构②是受体,其化学成分是糖蛋白,A正确;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其靶细胞为垂体,B正确;C、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的合成,C错误;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分析题图: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激素、结构②是受体(化学成分是糖蛋白);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其靶细胞为垂体;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的合成。8.(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B.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答案】A【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解析】【解答】A、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但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垂体细胞还可以分泌促性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因此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或性腺细胞,因此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A正确;B、图中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所以该图只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B错误;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相应细胞,并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肌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因此细胞2可以是肝细胞、肌细胞、组织细胞等,C错误;D、细胞1的分泌物可能是激素,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固醇等有机物,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不同的激素都有自己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但范围有大有小,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9.(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下列对寒冷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增加产热B.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D.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A错误。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形成冷觉,B正确。从水平衡调节来说,寒冷时通过皮肤散失水分减少,此时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使尿量增多,C正确。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人体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这个过程需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完成,D正确。【分析】寒冷时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10.(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答案】B【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B、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C、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错误;D、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11.(2020高二上·邯郸期中)下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TRH 偏高 偏低 偏高TSH 偏低 偏低 偏高A.甲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B.乙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C.丙可能是甲状腺发生病变D.可通过注射TSH判断乙的垂体是否病变【答案】D【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由表格内容可知,甲患者下丘脑分泌的TRH偏高,而垂体分泌的TSH偏低,最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A正确;B、乙患者TRH和TSH都偏低,最可能是下丘脑中分泌TRH的细胞发生病变,B正确;C、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但甲状腺激素含量低,说明可能是甲状腺受损或缺碘导致,C正确;D、可通过注射TRH判断乙的垂体是否发生病变,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呈现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12.(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微量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C.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D.胰岛素制剂、性激素均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答案】D【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解析】【解答】A、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激素不可以,只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A错误;B、激素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B错误;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有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有些不是蛋白质,并非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C错误;D、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不能口服,口服会被消化酶分解,失去胰岛素的作用;性激素是小分子物质,可以注射的方式使用,也可以口服的方式使用,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激素作用特点:①微量、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动物激素及化学本质:(1)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①垂体分泌的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②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13.(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B.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答案】C【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寒冷刺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即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A正确;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D、⑤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产生的,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题图分析,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肾上腺素,⑤是抗利尿激素,⑥为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14.(2020高二上·吉林月考)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答案】B【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切除垂体,由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无法合成,因此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和雌雄性激素含量减少,因此B正确。【分析】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分泌许多垂体激素:1、生长激素;2、催乳素;3、促甲状腺激素;4、促性腺激素;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6、卵泡刺激素;7、黄体生成素;8、黑色素细胞刺激素;9、抗利尿激素;10、催产素;……15.(2020高二上·绥化月考)如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B.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答案】B【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恒温动物体温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当外界温度低时,为了维持正常体温,需增加耗氧量,而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降低体温下降,需要消耗的氧气量减少。所以图中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故答案为:B。【分析】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较寒冷的环境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体温;而变温动物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代谢较慢,需氧较少。16.(2020高二上·绥化月考)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甲、乙、丙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甲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乙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丙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甲、乙、丙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胰岛素能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注射此种激素能降低血糖,过量注射时,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症,并昏迷休克;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注射此种激素会引起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多的现象,故可知甲是胰岛素,乙是生长激素,丙是甲状腺激素,即C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人体内主要激素的名称和功能化学本质 名称 主要来源 主要作用含 氮 激 素 肽类及蛋白质类激素 促激素释放激 下丘脑 促进(或抑制)相应激素的释放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从尿中排出促激素 垂体 促进相关腺体生长发育,促进相关激素合成分泌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代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调节代谢,降低血糖胸腺激素 胸腺 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氨基酸 衍生物 肾上腺素 肾上腺 加速代谢,升高血糖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神经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类固醇(甾体) 激素 雌激素 主要是卵巢 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雄激素 主要是睾丸 分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17.(2020高二上·绥化月考)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B.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C.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UCP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线粒体活动使产热增加,A正确;B、图示表明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B正确;C、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C错误;D、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据图分析: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cAMP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18.(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答案】A【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促胰液素是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等处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具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A错误;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组(即将盐酸注入血液),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B正确;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创新是成功的关键,C正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等处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沃泰默的实验: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盐酸注入小肠上段 分泌胰液 分泌胰液盐酸注入血液 不分泌胰液 不分泌胰液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将盐酸注入小肠上段 不分泌胰液 分泌胰液19.(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素质,下列关于长跑过程中机体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C.途中运动员的血糖浓度未明显降低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关D.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答案】A【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B、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B正确;C、长跑过程中,耗能增加,血糖浓度有下降的趋势,故血液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多以维持血糖平衡,C正确;D、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使下丘脑兴奋,故应及时补充水分,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加强,肺的通气量加大,以适应人体剧烈活动的需要。同时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多,该调节过程是神经和体液调节。20.(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B.a、b、c均靠体液传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C.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D.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器官甲为垂体,A错误;B、a、b、c均靠体液传输,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C、寒冷或紧张时,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对甲垂体、丙下丘脑分泌激素a、b有抑制作用,C正确;D、器官丙为下丘脑,下丘脑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垂体,乙表示甲状腺,丙表示下丘脑,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21.(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C.该过程涉及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答案】C【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该过程有神经调节,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A正确;B、该过程是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D、神经调节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22.(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答案】A【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胰岛素的功能:(1)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2)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A正确;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抑制②③过程,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肝糖原的分解和③非糖类物质转化的过程,C错误;D、在肝脏细胞中,②、⑥过程均可发生,但在肌肉细胞中只能发生⑥过程,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血糖的三个来源是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的去路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其中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血糖的去路使得血糖浓度降低。2、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3、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23.(2020高二上·大名月考)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C.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B【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B正确;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也有多种激素参与,如抗利尿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等,C错误;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 ℃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分析】 1、体温调节示意图:2、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24.(2020高二上·大名月考)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0℃,呼吸强度、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增加、增加、不变 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C.减少、增加、增加、不变 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0℃,机体会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多,汗腺分泌减少,尿量会增多;因为机体温度不变,故酶活性不变。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人是恒温动物,当温度降低时,维持体温,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会增强,抵御寒冷。所以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消耗氧气增加,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水和能量。25.(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如图①~③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方式中,②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B.①可表示下丘脑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②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D.③可表示卵巢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答案】D【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三种方式中,①是神经和体液调节,②是神经调节,③是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最快,A正确;B、①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进而垂体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作用于性腺细胞,B正确;C、②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或腺体,C正确;D、③可表示卵巢细胞分泌雌激素,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神经和体液调节,②表示神经调节,③表示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最快。26.(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K+-ATP 酶将H+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B.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 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答案】A【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H+/K+-ATP酶将H+泵到胃液中,胃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由以分析可知,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B正确;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嵴,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C正确;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灼热,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分析示意图,受到食物刺激,无活性的H+/K+-ATP酶变成有活性的H+/K+-ATP酶,ATP分解提供能量,胃上皮细胞排出H+,吸收钾离子,使胃液呈酸性,组织胺的作用和食物刺激类似。27.(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表彰了三位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作出的贡献,该机制中离不开一种称为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蛋白“开关”,在正常的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但当氧气含量下降时,HIF含量增加,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百米赛跑时肌细胞中HIF合成可能会增多B.正常人体细胞中也会存在缺氧相关基因C.HIF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成分的相对稳定D.降低HIF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缺氧性疾病【答案】D【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时,肌细胞中可能会缺氧,HIF的合成可能增多,A正确;B、正常人体细胞中也存在缺氧相关基因,在缺氧情况下,可以进行表达,适应低氧环境,B正确;C、HIF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中氧气含量的稳定,C正确;D、提高HIF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缺氧性疾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由题意可知,在缺氧的情况下,HIF会积累,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适应低氧环境;当氧气充足时,HIF会被分解。28.(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下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降钙素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B.人体血钙浓度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C.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D.甲状旁腺素只能通过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分析图示可知,降钙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通过作用于骨而降低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而不是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A项错误;B、图示说明人体血钙浓度在激素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B项错误;C、甲状旁腺素通过作用于骨和肾而提高血钙浓度,降钙素通过作用于骨而降低血钙浓度,所以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C项正确;D、甲状旁腺素作用于骨和肾提高血钙浓度,D项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据图分析:在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作用维持血钙浓度含量相对稳定,该过程是负反馈调节,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在调节血钙过程属于拮抗作用。29.(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体内失水过多,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③ B.②③ C.②⑤ D.①④【答案】D【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①体内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①正确;②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误;③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③错误;④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④正确。综上①④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30.(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A.生长激素、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胰岛素、性激素 D.性激素、生长激素【答案】B【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三种:蛋白质(多肽类):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这类激素易被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补充,不宜口服;固醇类: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这类激素口服后可以被吸收;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口服后也可以被吸收。所以本题可通过“饲喂法”。故答案为:B。【分析】1、动物激素是分泌细胞或者内分泌腺分泌的微量、高效性的作用全身的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本质分为:(1) 肽类和蛋白质类,例如①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等等;②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③ 胰岛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2、饲喂法:饲喂的物质经过消化器官,蛋白质会被水解;注射法,不经过消化器官,注射物质直接由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等。二、非选择题31.(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如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①~⑨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两种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体内环境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 细胞合成分泌的 会增加,进而促进图中 (填标号)等生理过程。(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 分泌减少,使血糖 、 、 受阻。(3)图中a、b两种激素相互 ,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调节。【答案】(1)A;胰高血糖素;①③(2)B;胰岛素;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非糖物质(3)拮抗;反馈【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当人体内环境血糖浓度降低时,由胰岛 A细胞合成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进而促进①肝糖原分解和③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非糖物质受阻。(3)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a、b两种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分析】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图中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2.(2020高二上·江阴期中)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激素①的名称是 。(2)当激素③含量过高时,使激素 (填序号)的含量减少,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长期注射激素③最终可导致图一中 (填器官名称)功能衰退。(3)激素③的化学成分为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激素④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主要是 ,其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 细胞。(4)远距分泌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 。【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①②;负反馈;卵巢(3)固醇类(脂质);胰高血糖素;肝脏(4)②③④【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一中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③表示雌性激素,当雌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降低;长期注射雌性激素会导致卵巢的功能衰退。(3)③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④是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因此两者表现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浓度。(4)远距分泌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图一中的促性腺激素、雌性激素和胰岛素都是通过该方式传送的。【分析】据图分析,图一中下丘脑通过垂体调控卵巢分泌相关激素,因此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性腺激素,③表示雌性激素;④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表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图二中显示激素的三种传送方式: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自身、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33.(2020高二上·邯郸期中)下图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a~h表示激素,甲、乙、丙、丁表示内分泌腺,①~⑧表示部分生理活动,c的分泌受h的调控,乙为肾上腺,虚线表示神经调节。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机体内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 (填“低”或“高”),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 。(2)图中,激素a与b具有 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当人饥饿时,除下丘脑外,还有 (用“甲”“乙”“丙”“丁”作答)内分泌腺活动加强,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当处于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人体能通过 (填序号)促使相关腺体分泌激素,使血糖浓度快速上升,可见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 调节。(3)图中,通过下丘脑、丙、丁调节激素g的产生,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调节。【答案】(1)低;被灭活(2)(相互)拮抗;甲、乙、丙;⑥;神经一体液(3)分级【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2)分析题图:图示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其中甲为胰岛,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当人饥饿时,除下丘脑外,还有甲胰岛,乙肾上腺,丙垂体内分泌腺活动加强,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当处于非常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激素含量会升高,使血糖浓度快速上升,可见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由图可知,通过下丘脑、丙垂体、丁甲状腺,调节激素g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分级调节。【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其中甲为胰岛,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乙为肾上腺,c和d应为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分泌的e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丙为垂体,其分泌的f是促甲状腺激素;丁为甲状腺,其分泌的g为甲状腺激素。2.图中所示过程为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4.(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引起③ (激素名称)分泌增多,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与此同时, 骨骼肌收缩表现出颤抖, 请写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 。(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还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 。在此反射弧中汗腺属于 。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 24h 内都处于37℃左右,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 散热总量。(3)③激素的分泌受 控制,④激素的分泌受 控制。(4)当食物过咸时,内环境渗透压 ,下丘脑将释放⑤ 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排尿量 。同时,下丘脑还会将兴奋传给 , 产生渴觉。【答案】(1)甲状腺激素;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2)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稳定;效应器;=(3)下丘脑和垂体;下丘脑(4)上升(升高);抗利尿;减少;大脑皮层【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战栗,人体的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2)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同时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在此反射弧中汗腺属于效应器。体温在 24h 内都处于 37℃左右,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等于散热总量。(3)③代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④代表下丘脑发出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4)当某人吃的食物过咸而又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会产生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分析】据图分析:①代表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作用于垂体,②代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甲状腺,③代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④代表下丘脑发出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以上③④两种激素均作用于骨骼肌和内脏,促进产热过程,属于体温调节过程。⑤表示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⑥过程表示寒冷刺激感受器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到下丘脑。35.(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如图1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请据图回答:(1)若内分泌腺代表甲状腺,则A代表的刺激是 ;②代表的激素是 。在此条件下,人体还可通过途径 (填代号)增加肾上腺素,使产热增加,共同来维持体温恒定。(2)若内分泌腺代表卵巢,则③ 激素可使卵巢多产卵。(3)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通过②一方面分泌 贮存于垂体;另一方面分泌 作用于垂体细胞膜上受体蛋白。(4)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答案】(1)寒冷、过度紧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⑥⑦(2)促性腺(激素)(3)抗利尿激素;神经递质(4)A【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若内分泌腺代表甲状腺,则A代表寒冷、过度紧张刺激,在该刺激条件下会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该过程中②代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此条件下,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增加肾上腺素,促进物质代谢使产热增加,即图中的⑥⑦过程,进而维持体温恒定。(2)若内分泌腺代表卵巢,则③为促性腺激素,该激素能促进卵巢发育并产生卵细胞,因此该激素可使卵巢多产卵。(3)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一方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通过②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贮存于垂体,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另一方面下丘脑神经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垂体细胞膜上受体蛋白,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4)A、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分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故可以研究外源激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该实验有对照实验,切除胰腺及垂体前即为对照,B错误;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生物体重的维持方面起协同作用,C错误;D、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题图分析,图1中,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⑤和⑦两个过程控制。分析图2:由曲线可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能促进小鼠的生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1 / 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 体液调节 章末检测一、单选题1.(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⑥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A.①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2.(2020高二上·大名月考)“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3.(2020高二上·林州开学考)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以经呼吸道等感染人体。某人感染该病毒后,一段时间内体温维持在38.5 ℃左右,表现出咳嗽(一种反射)、腹泻等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患者体温维持38.5 ℃期间,该患者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B.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给该患者输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盐水C.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D.若该患者严重腹泻,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皮肤内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4.(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电信号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5.(2020高二上·林州开学考)具有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 )A.脑干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脊髓6.(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给蝌蚪饲喂拌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能促进蝌蚪的发育B.TRH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垂体分泌TSH中起拮抗作用C.TSH经血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从而调节甲状腺的活动D.切除甲状腺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7.(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垂体C.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8.(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B.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9.(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下列对寒冷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增加产热B.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D.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10.(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11.(2020高二上·邯郸期中)下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TRH 偏高 偏低 偏高TSH 偏低 偏低 偏高A.甲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B.乙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C.丙可能是甲状腺发生病变D.可通过注射TSH判断乙的垂体是否病变12.(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微量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C.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D.胰岛素制剂、性激素均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13.(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B.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14.(2020高二上·吉林月考)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15.(2020高二上·绥化月考)如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B.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16.(2020高二上·绥化月考)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甲、乙、丙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甲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乙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丙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甲、乙、丙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17.(2020高二上·绥化月考)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B.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C.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18.(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19.(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素质,下列关于长跑过程中机体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C.途中运动员的血糖浓度未明显降低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关D.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20.(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B.a、b、c均靠体液传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C.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D.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21.(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C.该过程涉及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22.(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23.(2020高二上·大名月考)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C.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24.(2020高二上·大名月考)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0℃,呼吸强度、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增加、增加、不变 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C.减少、增加、增加、不变 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25.(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如图①~③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方式中,②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B.①可表示下丘脑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②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D.③可表示卵巢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26.(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K+-ATP 酶将H+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B.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 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27.(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表彰了三位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作出的贡献,该机制中离不开一种称为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蛋白“开关”,在正常的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但当氧气含量下降时,HIF含量增加,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百米赛跑时肌细胞中HIF合成可能会增多B.正常人体细胞中也会存在缺氧相关基因C.HIF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成分的相对稳定D.降低HIF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缺氧性疾病28.(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下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降钙素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B.人体血钙浓度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C.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D.甲状旁腺素只能通过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29.(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体内失水过多,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③ B.②③ C.②⑤ D.①④30.(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A.生长激素、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胰岛素、性激素 D.性激素、生长激素二、非选择题31.(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如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①~⑨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两种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体内环境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 细胞合成分泌的 会增加,进而促进图中 (填标号)等生理过程。(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 分泌减少,使血糖 、 、 受阻。(3)图中a、b两种激素相互 ,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调节。32.(2020高二上·江阴期中)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激素①的名称是 。(2)当激素③含量过高时,使激素 (填序号)的含量减少,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长期注射激素③最终可导致图一中 (填器官名称)功能衰退。(3)激素③的化学成分为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激素④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主要是 ,其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 细胞。(4)远距分泌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 。33.(2020高二上·邯郸期中)下图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a~h表示激素,甲、乙、丙、丁表示内分泌腺,①~⑧表示部分生理活动,c的分泌受h的调控,乙为肾上腺,虚线表示神经调节。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机体内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 (填“低”或“高”),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 。(2)图中,激素a与b具有 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当人饥饿时,除下丘脑外,还有 (用“甲”“乙”“丙”“丁”作答)内分泌腺活动加强,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当处于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人体能通过 (填序号)促使相关腺体分泌激素,使血糖浓度快速上升,可见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 调节。(3)图中,通过下丘脑、丙、丁调节激素g的产生,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调节。34.(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引起③ (激素名称)分泌增多,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与此同时, 骨骼肌收缩表现出颤抖, 请写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 。(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还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 。在此反射弧中汗腺属于 。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 24h 内都处于37℃左右,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 散热总量。(3)③激素的分泌受 控制,④激素的分泌受 控制。(4)当食物过咸时,内环境渗透压 ,下丘脑将释放⑤ 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排尿量 。同时,下丘脑还会将兴奋传给 , 产生渴觉。35.(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如图1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请据图回答:(1)若内分泌腺代表甲状腺,则A代表的刺激是 ;②代表的激素是 。在此条件下,人体还可通过途径 (填代号)增加肾上腺素,使产热增加,共同来维持体温恒定。(2)若内分泌腺代表卵巢,则③ 激素可使卵巢多产卵。(3)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通过②一方面分泌 贮存于垂体;另一方面分泌 作用于垂体细胞膜上受体蛋白。(4)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①②寒冷环境下,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皮肤血管收缩,①正确,②错误;③④寒冷环境下,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汗腺分泌减少,③错误,④正确;⑤⑥寒冷环境下,为了增加产热,代谢活动增强,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⑤⑥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④⑤⑥,A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答案】B【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绝食期间,人体的血糖浓度下降,这时体内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一般正常进食,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体内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B正确。【分析】 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3.【答案】D【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38.5 ℃期间,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A正确;B、腹泻会导致机体缺水,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给该患者输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盐水,B正确;C、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即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C正确;D、若该患者严重腹泻,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4.【答案】D【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不是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植物是多细胞生物,但没有神经调节,A错误;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也可以参与体液调节,如某些腺体既可以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可以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错误;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寒冷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传至腺垂体,导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至甲状腺,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5.【答案】A【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6.【答案】C【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所以给蝌蚪饲喂拌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能促进蝌蚪的发育,A正确;B、TRH可促进TSH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抑制TSH的分泌,TRH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垂体分泌TSH中起拮抗作用,B正确;C、TSH能经血液运输到全身,但不能定向运输到甲状腺,TSH之所以作用于甲状腺,是因为甲状腺细胞上有TSH的特异性受体,C错误;D、当甲状腺被切除后,甲状腺激素减少,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调节有机物代谢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7.【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解析】【解答】A、图中的结构②是受体,其化学成分是糖蛋白,A正确;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其靶细胞为垂体,B正确;C、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的合成,C错误;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分析题图: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激素、结构②是受体(化学成分是糖蛋白);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其靶细胞为垂体;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的合成。8.【答案】A【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解析】【解答】A、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但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垂体细胞还可以分泌促性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因此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或性腺细胞,因此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A正确;B、图中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所以该图只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B错误;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相应细胞,并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肌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因此细胞2可以是肝细胞、肌细胞、组织细胞等,C错误;D、细胞1的分泌物可能是激素,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固醇等有机物,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不同的激素都有自己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但范围有大有小,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9.【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A错误。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形成冷觉,B正确。从水平衡调节来说,寒冷时通过皮肤散失水分减少,此时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使尿量增多,C正确。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人体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这个过程需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完成,D正确。【分析】寒冷时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10.【答案】B【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B、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C、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错误;D、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11.【答案】D【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由表格内容可知,甲患者下丘脑分泌的TRH偏高,而垂体分泌的TSH偏低,最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A正确;B、乙患者TRH和TSH都偏低,最可能是下丘脑中分泌TRH的细胞发生病变,B正确;C、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但甲状腺激素含量低,说明可能是甲状腺受损或缺碘导致,C正确;D、可通过注射TRH判断乙的垂体是否发生病变,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呈现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12.【答案】D【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解析】【解答】A、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激素不可以,只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A错误;B、激素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B错误;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有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有些不是蛋白质,并非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C错误;D、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不能口服,口服会被消化酶分解,失去胰岛素的作用;性激素是小分子物质,可以注射的方式使用,也可以口服的方式使用,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激素作用特点:①微量、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动物激素及化学本质:(1)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①垂体分泌的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②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13.【答案】C【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寒冷刺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即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A正确;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D、⑤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产生的,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题图分析,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肾上腺素,⑤是抗利尿激素,⑥为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14.【答案】B【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切除垂体,由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无法合成,因此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和雌雄性激素含量减少,因此B正确。【分析】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分泌许多垂体激素:1、生长激素;2、催乳素;3、促甲状腺激素;4、促性腺激素;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6、卵泡刺激素;7、黄体生成素;8、黑色素细胞刺激素;9、抗利尿激素;10、催产素;……15.【答案】B【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恒温动物体温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当外界温度低时,为了维持正常体温,需增加耗氧量,而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降低体温下降,需要消耗的氧气量减少。所以图中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故答案为:B。【分析】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较寒冷的环境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体温;而变温动物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代谢较慢,需氧较少。16.【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胰岛素能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注射此种激素能降低血糖,过量注射时,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症,并昏迷休克;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注射此种激素会引起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多的现象,故可知甲是胰岛素,乙是生长激素,丙是甲状腺激素,即C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人体内主要激素的名称和功能化学本质 名称 主要来源 主要作用含 氮 激 素 肽类及蛋白质类激素 促激素释放激 下丘脑 促进(或抑制)相应激素的释放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从尿中排出促激素 垂体 促进相关腺体生长发育,促进相关激素合成分泌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代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调节代谢,降低血糖胸腺激素 胸腺 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氨基酸 衍生物 肾上腺素 肾上腺 加速代谢,升高血糖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神经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类固醇(甾体) 激素 雌激素 主要是卵巢 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雄激素 主要是睾丸 分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17.【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UCP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线粒体活动使产热增加,A正确;B、图示表明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B正确;C、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C错误;D、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据图分析: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cAMP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18.【答案】A【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促胰液素是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等处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具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A错误;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组(即将盐酸注入血液),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B正确;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创新是成功的关键,C正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等处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沃泰默的实验: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盐酸注入小肠上段 分泌胰液 分泌胰液盐酸注入血液 不分泌胰液 不分泌胰液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将盐酸注入小肠上段 不分泌胰液 分泌胰液19.【答案】A【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B、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B正确;C、长跑过程中,耗能增加,血糖浓度有下降的趋势,故血液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多以维持血糖平衡,C正确;D、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使下丘脑兴奋,故应及时补充水分,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加强,肺的通气量加大,以适应人体剧烈活动的需要。同时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多,该调节过程是神经和体液调节。20.【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器官甲为垂体,A错误;B、a、b、c均靠体液传输,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C、寒冷或紧张时,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对甲垂体、丙下丘脑分泌激素a、b有抑制作用,C正确;D、器官丙为下丘脑,下丘脑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垂体,乙表示甲状腺,丙表示下丘脑,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21.【答案】C【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该过程有神经调节,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A正确;B、该过程是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D、神经调节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22.【答案】A【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胰岛素的功能:(1)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2)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A正确;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抑制②③过程,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肝糖原的分解和③非糖类物质转化的过程,C错误;D、在肝脏细胞中,②、⑥过程均可发生,但在肌肉细胞中只能发生⑥过程,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血糖的三个来源是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的去路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其中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血糖的去路使得血糖浓度降低。2、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3、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23.【答案】B【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B正确;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也有多种激素参与,如抗利尿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等,C错误;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 ℃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分析】 1、体温调节示意图:2、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24.【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0℃,机体会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多,汗腺分泌减少,尿量会增多;因为机体温度不变,故酶活性不变。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人是恒温动物,当温度降低时,维持体温,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会增强,抵御寒冷。所以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消耗氧气增加,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水和能量。25.【答案】D【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三种方式中,①是神经和体液调节,②是神经调节,③是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最快,A正确;B、①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进而垂体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作用于性腺细胞,B正确;C、②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或腺体,C正确;D、③可表示卵巢细胞分泌雌激素,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神经和体液调节,②表示神经调节,③表示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最快。26.【答案】A【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H+/K+-ATP酶将H+泵到胃液中,胃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由以分析可知,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B正确;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嵴,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C正确;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灼热,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分析示意图,受到食物刺激,无活性的H+/K+-ATP酶变成有活性的H+/K+-ATP酶,ATP分解提供能量,胃上皮细胞排出H+,吸收钾离子,使胃液呈酸性,组织胺的作用和食物刺激类似。27.【答案】D【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时,肌细胞中可能会缺氧,HIF的合成可能增多,A正确;B、正常人体细胞中也存在缺氧相关基因,在缺氧情况下,可以进行表达,适应低氧环境,B正确;C、HIF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中氧气含量的稳定,C正确;D、提高HIF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缺氧性疾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由题意可知,在缺氧的情况下,HIF会积累,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适应低氧环境;当氧气充足时,HIF会被分解。28.【答案】C【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分析图示可知,降钙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通过作用于骨而降低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而不是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A项错误;B、图示说明人体血钙浓度在激素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B项错误;C、甲状旁腺素通过作用于骨和肾而提高血钙浓度,降钙素通过作用于骨而降低血钙浓度,所以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C项正确;D、甲状旁腺素作用于骨和肾提高血钙浓度,D项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据图分析:在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作用维持血钙浓度含量相对稳定,该过程是负反馈调节,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在调节血钙过程属于拮抗作用。29.【答案】D【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①体内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①正确;②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误;③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③错误;④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④正确。综上①④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30.【答案】B【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三种:蛋白质(多肽类):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这类激素易被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补充,不宜口服;固醇类: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这类激素口服后可以被吸收;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口服后也可以被吸收。所以本题可通过“饲喂法”。故答案为:B。【分析】1、动物激素是分泌细胞或者内分泌腺分泌的微量、高效性的作用全身的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本质分为:(1) 肽类和蛋白质类,例如①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等等;②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③ 胰岛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2、饲喂法:饲喂的物质经过消化器官,蛋白质会被水解;注射法,不经过消化器官,注射物质直接由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等。31.【答案】(1)A;胰高血糖素;①③(2)B;胰岛素;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非糖物质(3)拮抗;反馈【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当人体内环境血糖浓度降低时,由胰岛 A细胞合成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进而促进①肝糖原分解和③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非糖物质受阻。(3)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a、b两种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分析】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图中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2.【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①②;负反馈;卵巢(3)固醇类(脂质);胰高血糖素;肝脏(4)②③④【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一中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③表示雌性激素,当雌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降低;长期注射雌性激素会导致卵巢的功能衰退。(3)③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④是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因此两者表现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浓度。(4)远距分泌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图一中的促性腺激素、雌性激素和胰岛素都是通过该方式传送的。【分析】据图分析,图一中下丘脑通过垂体调控卵巢分泌相关激素,因此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性腺激素,③表示雌性激素;④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表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图二中显示激素的三种传送方式: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自身、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33.【答案】(1)低;被灭活(2)(相互)拮抗;甲、乙、丙;⑥;神经一体液(3)分级【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2)分析题图:图示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其中甲为胰岛,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当人饥饿时,除下丘脑外,还有甲胰岛,乙肾上腺,丙垂体内分泌腺活动加强,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当处于非常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激素含量会升高,使血糖浓度快速上升,可见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由图可知,通过下丘脑、丙垂体、丁甲状腺,调节激素g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分级调节。【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其中甲为胰岛,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乙为肾上腺,c和d应为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分泌的e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丙为垂体,其分泌的f是促甲状腺激素;丁为甲状腺,其分泌的g为甲状腺激素。2.图中所示过程为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4.【答案】(1)甲状腺激素;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2)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稳定;效应器;=(3)下丘脑和垂体;下丘脑(4)上升(升高);抗利尿;减少;大脑皮层【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战栗,人体的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2)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同时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在此反射弧中汗腺属于效应器。体温在 24h 内都处于 37℃左右,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等于散热总量。(3)③代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④代表下丘脑发出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4)当某人吃的食物过咸而又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会产生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分析】据图分析:①代表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作用于垂体,②代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甲状腺,③代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④代表下丘脑发出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以上③④两种激素均作用于骨骼肌和内脏,促进产热过程,属于体温调节过程。⑤表示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⑥过程表示寒冷刺激感受器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到下丘脑。35.【答案】(1)寒冷、过度紧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⑥⑦(2)促性腺(激素)(3)抗利尿激素;神经递质(4)A【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若内分泌腺代表甲状腺,则A代表寒冷、过度紧张刺激,在该刺激条件下会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该过程中②代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此条件下,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增加肾上腺素,促进物质代谢使产热增加,即图中的⑥⑦过程,进而维持体温恒定。(2)若内分泌腺代表卵巢,则③为促性腺激素,该激素能促进卵巢发育并产生卵细胞,因此该激素可使卵巢多产卵。(3)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一方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通过②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贮存于垂体,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另一方面下丘脑神经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垂体细胞膜上受体蛋白,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4)A、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分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故可以研究外源激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该实验有对照实验,切除胰腺及垂体前即为对照,B错误;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生物体重的维持方面起协同作用,C错误;D、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题图分析,图1中,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⑤和⑦两个过程控制。分析图2:由曲线可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能促进小鼠的生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 体液调节 章末检测(学生版).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 体液调节 章末检测(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