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作业设计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作业设计2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信息
科学 四年级 第二学期 教科版 动物的一生
单元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第一课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2 第一单元第二课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信息
3 第一单元第三课 蚕长大了
4 第一单元第四课 蚕变了新模样
5 第一单元第五课 茧中钻出了蚕蛾
6 第一单元第六课 蚕的一生
7 第一单元第七课 动物的繁殖
8 第一单元第八课 动物的一生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学习内容 3-4 年级学习目标
7.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 描述生物的特征。
的特征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
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
差异。 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9.2 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 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
化。 化对维持生存的作用。
11.1 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
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 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段。
11.2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 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
多种。 同。
12.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
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 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
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 等。
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求。
12.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 举例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1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蚕长大了
蚕变了新模样
动物的一生 茧中钻出了蚕蛾蚕的一生
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一生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以蚕的一生研究为载体,由蚕的一生延伸到昆虫的一生,再到更多动物的一生。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构建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通过对不同阶段蚕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整个单元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用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
(三)学情分析
饲养小动物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活动,本单元在一年级“动物”单元观察蜗牛、鱼等常见动物的基础上,以养蚕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观察蚕的生命需求、不同时期蚕的形态结构及与其相适应的生命活动现象,了解蚕的繁殖方式,建立生命周期的模型。单元内容由蚕的繁殖拓展到其他动物繁殖、由蚕的一生拓展到昆虫的一生及更多动物的一生,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能够制定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并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2.通过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3.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4.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5.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6.知道昆虫的概念,根据昆虫的只要特征,学会辨别昆虫与非昆虫。
7.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8.简单了解家蚕养殖业在生活中的应用。
9.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主要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10.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11.能基于动物的一生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点。
12.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依据课程标准和现用教材,遵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
2.贴近学生生活,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的沟通,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社会经验出发,让他们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现科学学习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不过分强调统一评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展示学生的科学素养。
4.作业难度适宜,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热情,拓宽知识来源,获得独特体验。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1.作业内容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蚕卵孵化时的注意事项以及蚕宝宝除了桑叶还能吃什么,并记录下来。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可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相关知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蚕宝宝的知识,因蚌埠气候原因,可能在上这一课内容时,蚕宝宝已经孵化出来,但是桑树并没有开始出叶,要学会寻找替代的食物(生菜叶等)。
5.评分规则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科学概念 充分了解蚕卵孵化时 了解蚕卵孵化需要 知道蚁蚕是由蚕
所需要的条件。 一定的条件。 卵孵化出来的。
能利用网络或书籍多 通过课堂交流了解 通过教师讲解了
科学探究 方面获取蚕卵的相关 解蚕卵的相关知
蚕卵的相关知识。
知识。 识。
对蚕卵及养蚕活动表 对蚕卵及养蚕活动
现出浓厚的兴趣,对 对蚕卵及养蚕活
表现出浓厚的兴
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 动表现出兴趣,对
科学态度 趣,对饲养的蚕表
和责任心,细心照管 饲养的蚕表现出
现出爱心和责任
蚁蚕,课后坚持观察 爱心和责任心。
心,细心照管蚁蚕。
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能根据现有条件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 是否适应养蚕的需 能根据现有条件判 不能根据现有条
求,并不断改进养蚕 断是否适应养蚕的 件判断是否适应
与环境
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 需求。 养蚕的需求。
求。
6.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3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第二课时
1.作业内容
写出卵各部分结构名称并与它的作用连接起来。
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
提供氧气
发育成小动物
保护卵
提供营养物质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气室
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
卵壳 提供氧气
卵黄 发育成小动物
保护卵
胚盘 提供营养物质
卵白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回忆课堂上了解的鸡卵各部分的作用,帮助学生建构卵的结构模型,进一步理解卵中孕育着新生命,卵内有可供新生命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结构。
5.评分规则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了解鸡卵的结构,并 了解鸡卵的结构, 了解鸡卵的结构,
并将鸡卵的部分结
科学概念 将鸡卵的结构与其作 并知道不同的结
构与其作用相对
用相对应。 构有不同的作用。
应。
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 能观察并能识别鸡
的内部结构,能根据 卵的内部结构,能 能观察并能识别
科学探究 卵各部分结构的特 根据卵各部分结构
鸡卵的内部结构。
点,推测各部分的功 的特点,推测出一
能。 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 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 对卵为什么能孵化 对卵为什么能孵
小动物有好奇心,对 出小动物有好奇 化出小动物有好
4
动物卵有探究的兴 心,对动物卵有探 奇心,对动物卵有
趣,能通过研究动物 究的兴趣,能通过 探究的兴趣。
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 研究动物卵体会生
和可延续性。 命的多样性。
体会动物产卵对于动
科学、技术社会 物本身及人类的意 体会动物产卵对于 体会动物产卵的
义,体会到人类行为 动物本身及人类的
与环境 意义。
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 意义。
和生长。
6.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第三课时
作业 1
1.作业内容
利用纸板、小棍或草梗为蚕宝宝搭建结茧需要的小架子,并放在蚕房中。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利用身边的材料,为蚕搭建结茧需要的小架子,可根据蚕的数量适当放置在蚕房中。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蚕吐丝结茧时需要借助外界物体固着吐出的丝,学生亲自搭建小架子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的兴趣。
作业 2
1.作业内容
通过畅言发布七彩任务,学生分组分别观察蚕的日常活动,每组从蚕吃食物、排除粪便、运动方式、蜕皮、吐丝结茧这几种生命活动现象中选取一种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拍照、拍视频、画图表达出来,并配简单的文字叙述。
2.时间要求:30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基于观察到的事实,画出看到的真实的样子。
5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画图、记录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观察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能力。
5.评分规则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 蚕的幼虫分为头、 蚕的幼虫分为头、
腹三部分,身体有口、 胸、腹三部分,身
胸、腹三部分,身
科学概念 眼、足、气门等结构, 体有口、眼、足、
体有口、眼、足、
与取食、运动、呼吸 气门等结构,并有
气门等结构。
等功能相适应。 不同的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 通过查阅资料和积
累经验,掌握正确
经验,掌握正确的养 通过查阅资料和
的养蚕方法。能用
蚕方法。能用文字和 积累经验,掌握正
文字和图画面描述
图画面描述幼蚕的形 确的养蚕方法。能
科学探究 幼蚕的形态特征,
态特征,并且能基于 用文字和图画面
并且能基于观察到
观察到的现象,推测 描述幼蚕的形态
的现象,了解幼蚕
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 特征。
身体变化及生命活
活动现象。
动现象。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 对养蚕活动及研
蚕的生长变化保持 究蚕的生长变化
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
浓厚的兴趣,理解 保持浓厚的兴趣,
科学态度 的兴趣,理解坚持做
做好观察记录的重 懂得珍爱生命。
好观察记录的重要
要性,懂得珍爱生
性,懂得珍爱生命。
命。
体会到动物健康生活 体会到动物健康生 体会到动物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 需要适宜的环境,人 活需要一定的环
生活需要一定的
与环境 类的行为影响动物的 境,人类的行为影
环境。
生存。 响动物的生存。
6.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
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第四课时
1.作业内容
一年级的小朋友小轩在家养了 10 条蚕,每天都很细心地观察蚕的变化,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有 1 条蚕不再吃桑叶,身体缩短、发黄而且有点透明,他非常
6
担心,认为蚕宝宝可能生病了,于是找你寻求帮助,你能帮小轩的蚕宝宝“看看病”吗?安慰小轩并告诉他蚕宝宝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发生的变化。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小轩你不要担心,你的蚕宝宝不是生病了,它马上要吐丝啦,马上你就会发现它的头不停来回摆动并突出细丝,蚕会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一个蚕茧,蚕宝宝会在里面慢慢变成蛹哦!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让学生试着复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活动的检查,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幼虫发育成蛹的认识。
5.评分规则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 蚕蛹由蚕的幼虫发
而来,是蚕生长发育
育而来,是蚕生长 蚕蛹由蚕的幼虫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
发育过程中的一个 发育而来,是蚕生
科学概念 段,蚕蛹身体分为头、
重要阶段,蚕蛹身 长发育过程中的
胸、腹三部分,身体
体分为头、胸、腹 一个重要阶段。
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
三部分。
很大。
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 能基于课前观察概
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括蚕吐丝结茧的过 能基于课前观察
并与同学交流。能根
科学探究 程。能根据获得的 概括蚕吐丝结茧
据获得的信息推测蚕
信息推测蚕蛹身体 的过程。
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
可能发生的变化。
化。
科学态度 能坚持长期观察,真 能坚持长期观察, 能坚持长期观察,
实记录并描述蚕吐丝 真实记录并描述蚕 真实记录并描述
结茧的过程,与同学 吐丝结茧的过程, 蚕吐丝结茧的过
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 与同学交流过程中 程。
人的观点,完善自己 能接纳他人的观
的探究。 点。
科学、技术社会 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 通过蚕丝与人类的 通过蚕丝与人类
与环境 系,初步理解人类的 关系,初步理解人 的关系,初步理解
7
生活依赖自然,并可 类的生活依赖自 人类的生活依赖
以通过技术合理的利 然,并可以通过技 自然。
用自然资源,改善自 术合理的利用自然
己的生活。 资源。
6.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第五课时
作业 1
1.作业内容
用平板对钻出蚕茧的蚕蛾拍照,上传到畅言晓学,并标注出拍摄的是雄蚕蛾还是雌蚕蛾。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能正确区分雌雄蚕蛾即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回顾课堂上了解的雌雄蚕蛾不同的身体特征,分辨生活中蚕蛾的雌雄,引导学生仔细、全面的观察蚕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业 2
1. 作业内容
(1)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的是( )
A. 蚂蚁 B. 蜘蛛 C.马陆
(2)图中的两只蚕蛾在( )
A.不小心碰到一起了
B.玩耍做游戏
C.交尾繁殖后代
时间要求:5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A(2)C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描述蚕蛾的形态、行为及蚕蛾是怎样繁殖
后代的。建立蚕蛾与蛹之间的联系,理解蚕蛾是蚕蛹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帮助学生从对蚕蛾的认识拓展到对昆虫的认识。
8
5.评分规则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蚕蛾是蚕的成虫,由
蚕蛹发育而来。蚕蛾 蚕蛾是蚕的成虫, 蚕蛾是蚕的成虫,
是昆虫,具有昆虫的 由蚕蛹发育而来。
由蚕蛹发育而来。
科学概念 共同特征。蚕蛾有雌 蚕蛾是昆虫,具有
蚕蛾是昆虫。蚕蛾
雄之分,雌蛾与雄蛾 昆虫的共同特征。
有雌雄之分。
交配后,雌蛾产卵繁 蚕蛾有雌雄之分。
殖后代。
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 能基于课前观察记 能基于课前观察
的信息,描述蚕蛾的 录的信息,描述蚕
记录的信息,描述
主要生命活动现象。 蛾的主要生命活动
蚕蛾的主要生命
科学探究 根据外部形态特征, 现象。根据外部形
活动现象。根据外
识别雌、雄蚕蛾。能 态特征,识别雌、
部形态特征,识别
依据昆虫的共同特 雄蚕蛾。能了解昆
雌、雄蚕蛾。
征,认识更多的昆虫。 虫的共同特征。
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 愿意观察蚕蛾,在 愿意观察蚕蛾,在
察蚕蛾,在活动中感 活动中感悟生命的
活动中感悟生命
科学态度 悟生命的神奇,敢于 神奇,敢于表达、
的神奇,敢于表
表达、乐于分享观察 乐于分享观察蚕生
达、乐于分享。
蚕生命过程的收获。 命过程的收获。
科学、技术社会 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 能坚持观察和记 能观察和记录,体
观察和记录,体验到 录,体验到科学的
与环境 验到科学的乐趣。
科学的艰辛和乐趣。 艰辛和乐趣。
6.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
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第六课时
作业内容
《养蚕日记》
总听老师提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于是我对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妈妈帮我买了 11 条蚕准备自己亲自养一养。
202x 年 4 月 2 日 星期二 晴
我家来了 11 颗“黑芝麻”,它们个头圆圆的,小小的,直径大约 2 毫米……
20xx 年 4 月 19 日 星期五 晴转多云
小蚕从“黑芝麻”里钻出来了,它们如同马克笔细笔头一端画出的一条条黑线。小蚕孵出来了,我把新鲜的桑叶剪成小细条,放在盘子里给蚕吃。过了一会
9
儿,桑叶上出现了几个小细孔。
202x 年 5 月 1 日 星期三 多云
小蚕长得好快,不久就从“细黑线”变成了“粗白条”。有几条蚕在脱皮,尾部聚集了一层皱皱的皮,怎么使劲都挣脱不了……
202x 年 5 月 19 日 星期日 晴
蚕宝宝们大量吐丝把自己包起来,一层又一层,不吃桑叶了,也不睡觉了,终于结成了茧,它们大概是很累了,在里面睡了一场大觉,它们大概自己也没料到,一觉醒来,自己会变成长着翅膀的蛾吧。
……
(1)蚕的一生经历的主要阶段依次是( )
A.卵、幼虫、成虫、茧
B.卵、蛹、幼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2)“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对蚕的误解。其实,蚕吐完丝时并未死亡,只是发育成不吃不动的( )。
A.蚕卵 B.蚕蛹 C.蚕蛾
(3)当蚕不吃叶子,并且身体发黄发亮时,说明它快要死了( )。
A.正确 B.错误
(4)蚕的一生很短,从出生到死亡刚好一年( )。
A.正确 B.错误
时间要求:1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C (2)B (3)B (4)B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梳理自己积累的观察记录达成对蚕一生生命历程的认识,也要梳理
观察记录的方法、研究动物的方法、饲养动物的方法,提升自己饲养与研究动物的能力,为以后更深人研究动物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5.评分规则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蚕的一生可以分为 蚕的一生可以分为 蚕的一生可以分
卵、幼虫、蛹、成虫 卵、幼虫、蛹、成
为不同阶段,每个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 虫四个阶段,每个
阶段的身体形态、
的身体形态、行为表 阶段的身体形态、
行为表现各不相
现各不相同。其生长 行为表现各不相
同。其生长发育需
科学概念 发育需要空气、食物、 同。其生长发育需
要一定的条件。蚕
生活空间及适宜的温 要一定的条件。蚕
与所有动物一样,
度和适度。蚕与所有 与所有动物一样,
都要经历出生、成
动物一样,都要经历 都要经历出生、成
长、繁殖、死亡的
出生、成长、繁殖、 长、繁殖、死亡的
过程。
死亡的过程。 过程。
能采用适合的方式交 能交流观察记录的 能交流观察记录
科学探究 流观察记录的蚕一生 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的蚕一生的生长
的生长变化情况。能 情况。能基于观察 变化情况。能基于
10
基于观察记录,描述 记录,描述蚕一生 观察记录,描述蚕
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 经历的生命过程, 一生经历的生命
程,并能用数学的方 并能用数学的方法 过程,并能知道蚕
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 统计蚕的不同阶段 的寿命。
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 经历的时间以及蚕
寿命。 的寿命。
真实客观地陈述自己 真实客观地陈述自 真实客观地陈述
的观察记录结果,愿 己的观察记录结
自己的观察记录
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 果,愿意与人分享
结果,愿意与人分
果,倾听并吸纳他人 自己的成果,倾听
科学态度 享自己的成果,体
的观点,体会到坚持 他人的观点,体会
会到观察并做好
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 到坚持长期观察并
记录对科学研究
记录对科学研究的重 及时做好记录对科
的重要性。
要性。 学研究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 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初步具有保护环境 初步具有保护环
的意识和社会责任
与环境 和社会责任感。 境的意识。
感。
6.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
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第七课时
1.作业内容
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填序号)。除此之外你还能再举例吗?
①蚕 ②蝙蝠 ③人 ④鸽子 ⑤蚂蚁 ⑥鲸鱼 ⑦牛 ⑧蜗牛
胎生动物 卵生动物
其他例子: 其他例子:
时间要求:5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胎生动物:②③⑥⑦ 其他例子:猫、大象、羊……;卵
生动物:①④⑤⑧ 其他例子:麻雀、鸭子、青蛙……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繁殖方式给动物分类,认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进一
11
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动物,建立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5.评分规则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
是多种多样的,常见
式是多种多样的,
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 生物繁殖后代的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
种,即卵生和胎生。 方式是多种多样
式有两种,即卵生
科学概念 昆虫、鱼类、鸟类等 的,常见的动物繁
和胎生。胎生动物
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 殖方式有两种,即
一般都用哺乳的方
物,胎生动物一般都 卵生和胎生。
法喂养它们的后
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
代。
们的后代。
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 能收集信息,了解
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
动物的繁殖过程。 能基于动物的繁
息,了解动物的繁殖
能基于动物的繁殖 殖方式,将动物分
科学探究 过程。能基于动物的
方式,将动物分为 为胎生动物和卵
繁殖方式,将动物分
胎生动物和卵生动 生动物两类。
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
物两类。
物两类。
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产 对动物的繁殖方式
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对动物的繁殖方
产生浓厚的探究兴
科学态度 能采用多种方法,收 式产生浓厚的探
趣,收集动物繁殖
集动物繁殖后代的案 究兴趣。
后代的案例。
例。
科学、技术社会 体验亲近自然、珍爱 体验亲近自然、珍 能够亲近自然、珍
生命是建立和谐家园 爱生命是建立和谐
与环境 爱生命。
的重要因素。 家园的因素。
6.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
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第八课时
作业内容
小蝌蚪游啊游,见到动物就喊妈。很奇怪,小蝌蚪为什么不认识自己的妈妈
呢?因为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青蛙)长相太不一样了。
12
小蝌蚪变成青蛙要经过两到三个月的时间。长大过程中会先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然后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消失,变成青蛙。
青蛙的繁殖发生在每年的四月中下旬。在繁殖过程中,青蛙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拥抱。青蛙通过抱对促进雌蛙的排卵。一般来说,青蛙在水中产卵受精。孵化后,卵成为蝌蚪,生活在水中,然后变成幼蛙着陆活动。
不过树蛙的产卵方法与众不同,斑腿树蛙产出的卵好像一团白色的肥皂沫,又像一团奶油,粘附在水草上。最有趣的是峨眉树蛙,它把卵块产在水边的树叶上,卵就在卵块中发育,然后落到湖里,继续发育。又如鸣声悦耳的弹琴蛙,在产卵前还会先筑一个泥窝,然后把卵产在里面。有些属于树蛙的蛙类并不上树,而是生活在水里。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
(1)青蛙也跟其它动物一样,生命周期一般都会经历( )四个阶段。A.出生﹣﹣繁殖﹣﹣生长发育﹣﹣死亡B.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C.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出生
(2)青蛙既不属于哺乳动物,也不属于鸟类( )。
A.正确 B.错误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动物,收集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说给其他人听一听。
时间要求:15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 (2)A (3)许多动物的一生中都会有些奇特的有趣的事情,随着环境的变化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变色龙;随着季节变化而行为发生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鼓励学生放宽视野,关注更多动物的趣事。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
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能繁殖后代等。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更多动物一生有趣的事情,关注动物、一生随环境变化,其身体特征及行为发生的变化,继续丰富学生对动物一生的认识。
5.评分规则
13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不同动物一生经历的 不同动物一生经历
时间不同,身体形态 不同动物一生经
的时间不同,身体
发生的变化不同,繁 历的时间不同,繁
科学概念 形态发生的变化不
殖后代的方式也不 殖后代的方式也
同,繁殖后代的方
同。知道鸟类和哺乳 不同。
式也不同。
动物的身体特征。
能基于不同动物的一 能基于不同动物的 能基于不同动物
一生的相关资料,
生的相关资料,归纳 的一生的相关资
归纳出鸟类及哺乳
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 料,归纳出鸟类及
科学探究 动物一生的共同特
生的共同特点,能根 哺乳动物一生的
点,能根据动物的
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 共同特点,了解动
共同特征区分部分
分更多的动物。 物的共同特征。
动物。
对更多的动物的一生 对更多的动物的一
产生持续的探究兴 生产生持续的探究 对更多的动物的
科学态度 趣,乐于尝试用不同 兴趣,乐于了解更 一生产生持续的
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动 多的动物,体会探 探究兴趣。
物,体会探究的乐趣。 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 体会到珍爱生命、健 体会到珍爱生命、 体会到珍爱生命、
健康生活的重要 健康生活的重要
与环境 康生活的重要性。
性。 性。
6.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
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1.小轩想把自己的生物卡片分类收藏,以下卡片应该分到昆虫组的是( )。
A. B. C. D.
蜻蜓 蜂鸟 壁虎 蚯蚓
14
2.下列动物中,与蚕繁殖后代方式相同的是( )。
A. B. C. D.
蝴蝶 狗 大熊猫 猫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长短是相同的。
B.动物与其所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C.动物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D.所有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变态的过程。
4.三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人一生中的的生长发育过程,为了更健康的成长应
该要做到( )。
A.只吃肉来让身体更强壮
B.早睡早起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C.每天喝碳酸饮料来补充水分
D.每天努力学习到半夜三点
5.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先后序号填入对应的表中。
( ) ( ) ( )
( ) ( )
6.请小朋友说一说养蚕结出的蚕茧,一般都被制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
品?(至少写出两种)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
作业目标 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 6 √ 容易 原创
2 选择 9 √ 中等 原创
15 分钟
3 选择 7 √ 容易 原创
4 选择 12 √ 容易 原创
5 排序 1、5 √ 容易 原创
15
6 简答 8 √ 中等 原创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A (2)A (3)C (4)B(5)
( 4 ) ( 2 ) ( 1 )
( 5 ) ( 3 )
(6)丝巾、被子、衣服、面膜、手术缝合线等。
(四)评分规则
维度 水平及标准
优秀 良好 加油
像蚕一样,动物都要 像蚕一样,动物都
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
要经历从生到死的 像蚕一样,动物都
过程。不同动物从生
生命过程。不同动 要经历从生到死
到死经历的时间不
物从生到死经历的 的生命过程。动物
同,具体过程也不同。
时间不同,具体过 可以分为昆虫、鱼
动物可以分为昆虫、
科学概念 程也不同。动物可 类、鸟类、哺乳类
鱼类、鸟类、哺乳类
以分为昆虫、鱼类、 等不同的类群。人
等不同的类群。每类
鸟类、哺乳类等不 在不同的年龄阶
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
同的类群。人在不 段身体特点各不
动物的共同特征。人
同的年龄阶段身体 相同。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
特点各不相同。
体特点各不相同。
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 能根据观察计划进
长期观察,研究蚕的 行长期观察,研究 能根据观察计划
一生。能基于证据描 蚕的一生。能基于
进行长期观察,研
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 证据描述蚕一生的
究蚕的一生。能基
过程。能根据观察所 生长发育过程。能
于证据描述蚕一
科学探究 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 根据观察所获得的
生的生长发育过
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 信息对蚕的生长发
程。能抓住主要特
测,并对方法进行反 育的趋势进行预
征对动物及动物
思和评价。能抓住主 测。能抓住主要特
卵进行分类。
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 征对动物及动物卵
卵进行分类。 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 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 对饲养蚕以及观察 对饲养蚕以及观
16
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 蚕的生长变化表现 察蚕的生长变化
厚兴趣。能客观记录 出浓厚兴趣。能客 表现出浓厚兴趣。
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 观记录蚕生长过程 能客观记录蚕生
各种现象,愿意与人 中出现的各种现 长过程中出现的
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 象,愿意与人分享 各种现象。
的观察记录结果。 自己的观察记录结
果。
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 意识到先进的技术 意识到先进的技
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
有利于人类进行有 术有利于人类进
科学研究,了解人类
效的科学研究,了 行有效的科学研
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
解人类生活可能对 究,了解人类生活
造成破环。初步具有
生物环境造成破 可能对生物环境
科学、技术社会 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环。初步具有热爱 造成破环。初步具
与环境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
自然、热爱生命、 有热爱自然、热爱
会责任感。知道蚕丝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 生命、保护环境的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
社会责任感。知道 意识。知道蚕丝在
用,进一步体会到人
蚕丝在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的运
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
的运用。 用。
关。
(五)评价方法:根据评分规则,采取等级制,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综合评价 16 星以上为优秀,12-15 星为良好,12 星以下为加油。
维度 自评 小组互评 师评
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综合评价
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