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课型】活动课【教材分析】本节课处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一个部分,是整本教材的归宿。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引出综合探究二的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真理性,进一步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学目标】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去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立足点: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政治认同:1.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公共参与:激发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学重点】新中国能取得成就的原因坚持和点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教学难点】坚信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真理性,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学方法】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探究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活动巩固知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课前按照任务单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活动,课后自我总结与反思。合作探究法:对教学重难点可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解决。【教学环节】一、课前自主预习:教师发送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自学任务。【活动任务】1、自主学习探究一 聚焦中国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完成任务一、二任务一:查阅建国方略,了解孙中山为振兴中华提出怎样的建设计划?探究对中国建设宏伟蓝图的美好构想没有能实现的原因。任务二:搜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成就”的相关资料,探究成就背后的经验,讨论取得“中国成就”的原因。自主学习探究四 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完成任务三任务三:针对中国在防控新冠疫情中的表现,探讨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知识准备】复习已学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掌握相应的历史史实。重点知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5、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内容、重要性6、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二、课堂活动实施:同学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1.学生查阅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一书,进行主要内容的介绍和讲解。2.学生讨论: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建设宏伟蓝图的美好构想没有能实现的原因。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有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原因,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注定无法实现。探究活动二:1.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成就”的相关资料。2.学生讨论:取得“中国成就”的原因。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国家独立,民族团结,综合国力日益提升;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探究活动三:1.学生展示中国在防控新冠疫情中的表现。2.学生讨论:中国防控新冠疫情中的举措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主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政治;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我们青年学生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今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三、布置课后活动总结: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应该怎样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四、板书设计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