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章 认识电路3.1 电现象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2.科学思维: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与观察,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物体带电的实质。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和动手做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自制水果电池得出实验结论。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探究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节能习惯(2)查阅资料,了解静电防止和利用的常用方法。(新增)教学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水果、铜片、铁皮、发光二极管。教学互动设计: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天上的闪电是什么?这是富兰克林研究的课题。电可以来自你的手电筒,也可以像闪电那样充满神秘。电使你的房间充满光明,使你的计算机工作,也使你的心脏跳动。关于电,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静电现象2500年前,古希腊人发现,用丝绸擦拭过的琥珀,竟能吸引羽毛。这是一种电现象。观察 摩擦起电让橡胶棒带上电荷很容易,只需要用橡胶棒摩擦动物的皮毛就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靠近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观察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然后靠近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现象:玻璃棒吸引纸屑。观察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靠近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现象:橡胶棒吸引纸屑。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上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electrification by friction)。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1747年,美国人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positive charge)。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negative charge)。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带电呢?直到人们弄清楚了原子结构后,才对电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由原子组成的物体呈中性。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毛皮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二)电荷间相互作用实验探究 电荷间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分别将带有正负不同电荷的小球悬挂起来,慢慢靠近,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实验表明,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如图所示的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就会张开。根据它的结构,你能分析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吗?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们之间发生电子转移,金属箔带上了与电棒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金属箔张开。(三)电流1746年,在巴黎圣母院前,700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队。排头的修道士一只手拉着第二个修道士的首,另一手摸着一个储存着大量电荷的莱顿瓶的的金属外壳。排尾的用手去触摸另一导线的一刹那,整个队伍突然跳起来!原来,是电流通过了他们的身体。这说明电荷有了定向移动。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current)。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莱顿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是一种电荷的容器,它不能产生持续电流。而实际使用的电流常常是持续的,那么人们是怎样得到持续电流的呢?这要从一只青蛙说起 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发现,用连接起来的两个不同金属接触一只死青蛙的腿,蛙腿会就像触电一样抽动。在这个现象的启发下,1800年,伏打(Alessandro volta1745-1827)用锌片和铜片夹上盐水浸湿的纸片,发明了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持续的电流。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动手做 自制水果电池把铜丝和铁丝插入橘子中,就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铜丝和铁丝就是电池的正、负极。请你试着做一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电池种类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利用了伏打电池的原理,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三、总结反思,超越自我1. 静电现象: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正电荷:丝绸摩擦过得玻璃棒所带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所带电荷。摩擦起电原因: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电子从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能力强的物体。失去电子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3.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四、板书设计,整合提升1. 静电现象: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正电荷:丝绸摩擦过得玻璃棒所带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所带电荷。摩擦起电原因: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电子从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能力强的物体。失去电子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3.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五、大海扬帆,尝试远航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B.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C.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D.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的电子组成B.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上,毛皮多余电子带负电D.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两个小绝缘球,可以相互吸引,判断错误的是( )A.两个小球一定都带同电荷B.有一个小球带电荷C.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D.可能一个带电荷或两个带异种电荷4.三个小绝缘球,两两之间都可以相互吸引,则( )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B.只有两个小球带电,且带异种电荷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D.只有两个小球带电,且带同种电荷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电荷的定向移动为电流的方向B.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电荷运动形成电流D.电流是从电池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参考答案1.D;2.C;3.A;4.B;5.C。六、作业:P37.T2课外作业P37T1。P37家庭实验室 制作塑料花查阅资料,了解静电防止和利用的常用方法。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