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了解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做好防灾预案。(区域认知) 2.结合具体自然灾害,分析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综合思维)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在防灾减灾过程中,灾害的监测和预防非常重要。1.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许多国家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灾前预警、灾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2.灾害防御指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1)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抗灾性能等措施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思考1] “防灾减灾就是从根本上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该说法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可以减少灾害,减轻灾情。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灾区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保障灾区人民生存、发展的政府和社会行动,主要包括救灾准备、灾中救援和灾后恢复三个环节。1.救灾准备主要包括救灾物资和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两个方面。我国把救灾物资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我国已建有20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别位于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福州、郑州、武汉、长沙、南宁、重庆等地。2.灾中救援指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救灾是一场动员全社会力量对抗自然灾害的战斗,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3.灾后恢复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对灾民的救助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三、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1.地震灾害的避防“预防为主”是我国防治地震灾害的基本方针。(1)家庭: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应急包要放在固定、易拿取的地方;应急卡片应放在家人衣服口袋里。(2)室内避震。①不同位置的防避: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迅速跑到室外的空旷区;其他情况: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之地躲避。②注意事项:用被子、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手帕等捂住口鼻;迅速关闭家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在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思考2] “室内避震以跑为主,一定要跑出建筑物,以防不测。”这句话正确吗 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地震来临时,人们一般有十几秒的反应时间,是跑还是躲要因地制宜。①如果在平房或一楼室内,并且在12秒的预警时间内能安全逃到室外空地,就应该选择跑。②如果不能在预警时间内逃离,应就地躲避到牢固的床下、桌下或三角空间处,应选择空间小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③高层建筑不能跳楼,应就地躲避、伏而待定。④震后尽快设法离开室内,以防余震。(3)室外避震。①迅速向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②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③山区的居民应注意山崩、滚石、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④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保持呼吸畅通,自己设法脱离险境或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⑤如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尽量寻找食物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2.滑坡灾害的避防(1)沉着冷静,不要慌乱。(2)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3)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4)滑坡发生后,在确认居住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全安全时,才可进入屋内。[思考3] 在泥石流多发地,要避免和减轻泥石流危害,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和村落应避开泥石流易发的沟谷地带。3.旱灾的避防旱灾的避防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方面,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扩大抗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旱后及时改种或补种。(2)选育抗旱作物,选择早熟的品种,避开干旱的危害。(3)采用稻草、麦秆、树枝、树叶、地膜等覆盖物,盖在地上,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防旱的作用。4.台风的避防(1)在台风到达之前,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应给予加固。(2)台风来临时,要采取相应的防御和躲避措施。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海上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若不能及时靠岸,应采取“停”“绕”“穿”三种躲避办法。(3)台风来袭,出门在外时应该尽快躲到室内。身居室内时切勿靠近窗户。强风过后不久,“台风眼”过境控制地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会再度到来。5.洪涝灾害的避防(1)防洪准备:首先要以防灾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洪水多发区的人们还应该做以下三方面的准备:一是关注天气预报;二是注意自身技能的培训;三是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2)洪水中的自救:洪水发生时,要尽快撤到较高的地方避洪。如果不能安全撤离,可以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避免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要特别警惕被毒蛇、害虫咬伤的危险,并注意淹没在水中的电线,以防触电或被电线缠住。(3)洪水中的互救:一种是采用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等救人方法,把落水人员抢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另一种是对溺水人员采用正确控水和人工呼吸等救助方法。[思考4] 发现有人落水,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 提示:抛救生圈、救生衣、划船,并大声呼救等。6.风暴潮的避防(1)要关注天气和海浪预报信息,特别是有关警报,提前做好各种防灾准备。(2)低洼地区、海边的人员要及时安全撤离。(3)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4)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风暴潮的袭击时,要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7.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2)人工防治: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生物天敌等,通过放养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4)化学防治:喷洒农药等。探究一 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据统计,2022年7月至8月,长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45.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1.0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中旱及以上等级站数涉及667个站,占全流域的96%,影响范围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大。进入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仍持续少雨,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遭受夏秋连旱,其中浙江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湖南中部至南部、江西大部、福建大部等地有特旱。10月,华中、华东旱区降水仍将偏少,气温偏高。因此,目前的南方地区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的重旱、特旱等旱情在短时间内无明显缓解趋势。受干旱影响的作物有5 868万亩,其中1 458万亩受干旱影响严重。[思考](1)(综合思维)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可以分为哪两类 提示: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2)(地理实践力)防御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旱灾多发区种植耐旱作物和品种;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进行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植树造林。1.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时间段 防灾减 灾工作 主要内容 手段或形式灾害 发生前 灾害 监测 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 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灾害 预报 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行动的科学依据 根据灾害发生前的各种先兆和监测获得的各种资料防灾 灾前减少灾害损失的防避措施 准备好救灾物资,确定储备地点抗灾 抵抗自然灾害的手段 大江大河流域修建防洪工程、抗旱工程,沿海岸线修建防护工程灾害 发生后 救灾 对灾民进行的救护和救济 形成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的完备系统灾后 重建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活动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2.自然灾害的防御 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题: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例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据图判断自然灾害类型与地形类型的关系;二是从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两方面说明防灾减灾措施。答案:甲为平原,乙为山地。甲地区:修建排水、蓄水、堤坝等水利工程,疏浚湖泊,加强灾害预警预报工作等。乙地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修建护坡工程,加强灾害预警预报工作等。探究二 自然灾害的避防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8日,随着影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的低气压系统持续向南移动,强降雨天气进一步影响到新南威尔士州北部。靠近昆士兰州边境的新南威尔士州城市利斯莫尔迎来该地最大降雨,河流水位上涨,引发洪水,多处房屋被淹,受灾居民被迫疏散。截至3月2日,洪水造成至少12人死亡。[思考](1)(地理实践力)当遭遇突发洪水时,个人应怎样做才能获得逃生的机会 提示:尽快撤到较高处避洪;若不慎落水,抓紧能漂浮的物体,避免下沉,等待救援;警惕毒蛇、毒虫咬伤,远离电线。(2)(地理实践力)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提示:关注天气预报;进行划船、游泳、人工呼吸等的技能培训;熟悉逃生路线,储备逃生物资。1.地震灾害的避防(1)室内避震。位置 正确的避震方法 注意事项门口或 平房的 窗口 附近 能逃 应充分利用10多秒的时间,跑到室外的空旷区 能跑则跑,要掌握时机,但不能乱跑不能 逃 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镇静,就地躲避,躲避要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室内 应蹲坐在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这样的地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利于避震 不能乱跑,更不能跳楼续表位置 正确的避震方法 注意事项单元 楼房里 卫生间和厨房由于承重墙性能较好,是比较安全的地方 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能跳楼,这些都是很危险的行为家中 用被子、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手帕等捂住口鼻。如有可能,迅速关闭家中的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能跑则跑,要掌握时机,但不能乱跑车站、 商场等 公共场 所 就地躲避 切忌涌向出口,以避免踩伤、挤伤,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2)家庭防震措施。准备 具体物品 具体措施应急包 水、食品、电源、高频哨、手电筒、药品等 放在固定、易拿取的地方,如遇地震,可以拿起来就走应急 卡片 姓名、住址、单位、血型、电话、联系人姓名等 放在家人衣服口袋里清理家 中物品 纸箱等杂物 清理在门口、楼道、走廊等处堆放的杂物,以保持通道畅通(3)正确逃生。避开了第 一次震动 有了生存的希望,应当抓紧时间撤离没有避 开第一 次地震 被埋压在 废墟下 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避开身体上方容易掉落的物体,稳定和扩大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周边断壁,然后设法脱离险境找不到脱离 险境的通道 要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被埋在废墟下 的时间比较长 要尽量寻找食物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震后自救与互救(1)自救:①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②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尽快想办法摆脱困境;③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并想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联系;④鼓足生存的勇气,要有顽强的毅力,在缺水、断粮的环境下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2)互救。2.台风灾害的防避措施在台风到来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措施。时间段 防避措施台风 来临前 收听天气预报,还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台风 来临时 在岸上 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在海上 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不能及 时靠岸 “停” 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绕”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航,绕道而行“穿” 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台风 袭击时 外出 的人 应该尽快躲到室内待在室 内的人 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窗户碎片划伤强风过 后不久 “台风眼”过境控制的地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会再度到来洪水和滑坡、泥石流的自救与互救(1)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②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③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震后,90%的受灾者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据此回答(1)—(2)题:(1)与洪涝灾害相比,地震的特殊性主要是其具有( )①不可预知性 ②突发性 ③可预测性 ④渐发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简述地震专业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在救援时应注意的问题。思路点拨:第(1)题,与洪涝灾害相比,地震的特殊性是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知性,A正确。地震灾害目前不能准确预测。第(2)题,地震专业救援人员施救时,要注意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意外伤亡,突出地震搜救的专业性;被困人员自救时,要注意保护支撑物,防止垮塌,以免造成更大伤害等。答案:(1)A(2)救援人员要仔细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意外伤亡;被困人员要注意保护支撑物,防止垮塌等。中国防灾减灾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出通知,安排部署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通知强调,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是保障群众迅速安全疏散和火灾现场救援的生命通道,必须确保畅通无阻。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涉及的防灾减灾防御措施属于( )A.工程性防御措施B.非工程性防御措施C.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D.以上选项都不对(2)有关中国自然灾害特点及防灾减灾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发生频率高的特点B.防灾减灾工作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群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C.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主要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援和灾后恢复三个环节D.建立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解题思路:第(1)题,“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是保障群众迅速安全疏散和火灾现场救援的生命通道”,是通知的内容,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故选B。第(2)题,中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发生频率高的特点,A正确。“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方针,B错误。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主要包括救灾准备、灾中救援和灾后恢复三个环节,C错误。建立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D错误。答案:(1)B (2)A一、选择题 某年6月特大暴雨袭击江西,鄱阳湖水位暴涨。江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 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有关救灾应急预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②主要是在灾中应急时发挥作用 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救灾应急预案毫无用处 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1.B 2.C 第1题,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属于灾后恢复工作。第2题,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在灾中应急时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2021年7月20日起,郑州由于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这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此回答3—4题:3.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地势平坦,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强度大C.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D.路面硬化多,下渗慢4.当个人面对洪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B.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下安全的地方逃生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D.落入洪水时,抓住漂浮物体向高处逃生解析:3.C 4.D 第3题,只有河口地区,才会受海水倒灌的影响,郑州距海较远,C关联性最小,符合题意。第4题,当发生洪水时,地下室是最容易被淹没的,紧闭门窗不能阻挡洪水,A错误;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上地势高的地方逃生,B错误;被洪水包围时要积极寻求救援,而不是留在原地等待救援,C错误;落入洪水时应抓住漂浮物体向高处逃生,D正确。 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据此回答第5题:5.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是( )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测B.退耕还林及建坝筑堤C.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解析:D 完善法律法规和灾害管理体系,进行减灾知识教育、技能培训等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二、非选择题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3月19日,印度尼西亚抗灾署称,印度尼西亚东部巴布亚省日前发生的洪涝灾害已导致89人死亡,至少74人失踪。此外,洪灾还造成不少房屋被淹,桥梁、机场以及多所医院损毁。当地救灾相关部门人员介绍说,4 000余名当地居民已被紧急撤离至临时避难场所。另据报道,在森塔尼镇附近还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的泥石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此后堰塞体崩塌引发了洪灾。巴布亚省已宣布当地进入长达两周的紧急状态。(1)根据图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突发洪水时,如何获得逃生机会 (2)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因此具有 性。 (3)野外遇到突发泥石流,应如何选择逃生方向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洪水来临时,要逃向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高处地带,如不能逃脱,则要依靠水中漂浮的木制家具或树木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洪水一般与降雨量多有关,气象灾害具有可预报性。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转移。答案:(1)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物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如不能逃脱,则借助于漂浮物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2)可预报(3)应向垂直于泥石流的前进方向的高处转移。三、优选题7.山东烟台、威海背山面海,冬天有着不逊于东北的降雪量,是中国著名“雪窝”,形成了独特的海滨雪城。2022年2月15日晚,暴风雪突袭山东烟台和威海,市区地面积雪20多厘米,造成海上航线停航、机场关闭、高速公路封闭。据此回答下题:分析烟台和威海成为“雪窝”的原因,并指出交通运输部门收到暴风雪天气预警后应做的应急准备工作。解析:由材料可知,“雪窝”指烟台、威海地区冬季降雪量大。降水形成需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和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的气温两个条件。山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烟台、威海北临渤海,南靠山东丘陵。偏北风经过渤海后挟带大量水汽,在烟台、威海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雪,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提前做好旅客疏散工作;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指挥船舶到避风场所避风;做好航空线路的调度与机场管理工作等。答案:原因:冬季寒冷干燥的偏北风,经过渤海后,挟带大量水汽,在胶东半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水,使该地区冬季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措施:提前做好旅客疏散工作;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指挥船舶到避风场所避风;做好航空线路的调度与机场管理工作。测控导航知识点 题号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2、3、9、10、11、12、13自然灾害的避防 4、5、6、7、8[基础达标] 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回答1—2题: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下列有关我国防灾减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须统一行动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解析:1.C 2.B 第1题,目前人类无法完全战胜自然灾害,②错误。自然灾害目前也无法完全杜绝,③错误。故选C。第2题,我国防灾减灾过程中,一旦面临重大灾害,要由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全民参与,不应该各自为战,B符合题意。3.图1为2019年“十一”假期,北京平谷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谷“朱大路”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工程措施主要预防的自然灾害是( )图1A.地震 B.洪涝灾害C.滑坡灾害 D.泥石流灾害解析:C 北京平谷地处华北,降水量较少,洪涝灾害少,地震并不多发,排除A、B。图中的护坡工程采用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紧贴地表,使得土不离坡,主要作用是防止滑坡,C正确。泥石流多发生在沟谷、河谷地区,D错误。 2021年7月6日10时03分,海南省白沙县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未来24小时,我县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阵风8—9级,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工作。据此回答4—5题:4.台风除带来大风之外,还会带来( )A.干旱 B.巨浪C.火山爆发 D.森林火灾5.对台风的防灾减灾措施,正确的是( )A.打开窗户,避免强风破坏B.遇强风时,可在大树下避风C.可趴在洼地,避免强风影响D.防止雷击,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解析:4.B 5.D 第4题,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是强风、暴雨、巨浪,B正确。第5题,台风到来时,关紧窗户,避免强风破坏;遇强风时,不能在大树下避风,以防树木被刮倒,产生不必要的伤害;不可趴在洼地,以防出现积水被淹;防止雷击,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故选D。6.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图2(1)该图反映的救助措施主要包括: 和 。 (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ABC(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 进行,其中 更为重要。 解析:第(1)题,该图A反映的救助措施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B是对溺水者的科学控水;C是对昏迷者的人工呼吸急救方法。第(2)题,结合图示内容分析,其中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图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第(3)题,同地震相比,洪水发生时间长,发生时危害大,故洪水时的救助主要是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进行,其中就近互救最为及时有效,是更为重要的途径。答案:(1)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2)如下表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A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C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3)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能力提升] 2022年暑期,我国南方某地理兴趣小组野外考察后,绘制了某地区等高线图(图3)。据图回答7—8题:图37.图中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在图示山区野营游玩,保障安全的做法是( )A.沿河谷向山上行进B.遇雷雨在大树下躲避C.选择河道弯曲或汇合处露营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处露营解析:7.A 8.D 第7题,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势陡峻、有丰富松散物质和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由图可知,①处为河流沟谷地带且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易发生泥石流。第8题,图示地区地形崎岖,暑假期间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故野营游玩时应避开河谷地带;遇雷雨时不要躲在大树底下;露营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的地方,避开河道弯曲或汇合处。 图4为我国某时期旱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图49.关于图中旱涝灾害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旱灾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B.涝灾分布范围广C.北方地区以旱灾为主D.南方地区以涝灾为主10.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减少涝灾的影响,可采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有( )①加固堤坝 ②植树造林 ③河流截弯 ④退田还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9.A 10.B 第9题,根据图示可知,旱灾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A符合题意。第10题,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且应在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故选B。 新华社海口2022年9月27日电 记者从海南省气象局获悉,2022年第16号台风“奥鹿”已于27日凌晨2时在南海中部海面上再次加强为超强台风级,早晨6时其中心位于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南偏东方向大约145千米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据此回答11—12题:11.台风过境前后,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①关注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弱情况 ②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③台风中心刚过,外出进行潜水活动 ④台风来临前及时从低洼地区转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2.台风来临时,可以减少当地人员伤亡的有效举措是( )A.向低平地区疏散B.开车到海边空旷地区集结C.在大树下躲避D.在坚固建筑及庇护站躲避解析:11.C 12.D 第11题,台风过境前后应关注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弱情况,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台风来临前及时从低洼地区转移,确保安全。台风中心刚过,旋涡风雨区将会到达,有大风和强降水,不适宜外出进行潜水活动,故③项错误,①②④项正确。第12题,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低平地区容易出现洪水灾害,A项错误;台风来临时,空旷的海边风力大,而且有可能出现风暴潮,B项错误;台风带来的大风可能会使大树倒伏,C项错误;在坚固建筑及庇护站躲避比较安全,D项正确。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从2022年8月17晚10时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县遭遇暴雨袭击,暴雨造成了该地区近些年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该县大部分地区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响,众多房屋被毁,多人死亡和十几人失联。青海省大通县地形较为特殊,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图5为大通县该月8日至19日的降水曲线图。图5(1)分析此次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2)说明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危害较重的原因。(3)结合实际,针对暴雨带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提出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解析:第(1)题,此次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角度分析。第(2)题,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危害较重的原因主要从影响范围、人口等角度分析。第(3)题,防灾减灾措施主要从监测预警、宣传教育及修建防御工程等角度分析。答案:(1)降水强度大且降水次数多,山坡受水的冲刷作用,发生泥石流;该地区位于山谷,降水汇聚,引发山洪。(2)影响范围大,影响范围内人口较多,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大。(3)做好监测预警;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修建固坡工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