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5 “基本”粒子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五章 原子核问题与思考:图中显示的是质子对质子碰撞后粒子的轨迹。20世纪,人们通过对粒子碰撞和宇宙线的观测,发现了很多新粒子。这些新发现的粒子分为哪几类?彼此间有什么关系?新课引入一、发现新粒子1.发现历史: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后来发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并且知道了原子核和电子组成了原子,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于是许多人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并把它们叫作“基本粒子”。然而,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认识到这些粒子并不“基本”。新课讲授道尔顿(原子)汤姆孙(电子)卢瑟福(质子)查德威克(中子)一、发现新粒子2.发现新粒子:从20 世纪30 年代以来,人们在对宇宙线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大型强子对撞机二、粒子的分类1.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强子。4.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场的量子激发。基本粒子因与希格斯场耦合而获得质量。2.轻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最早发现的轻子是电子,后来发现的轻子有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以及τ子和τ子中微子。3.规范玻色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中间玻色子(W和Z玻色子)、胶子。新课讲授拓展学习:原子核的结构夸克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新课讲授拓展学习:标准模型中最基本的粒子类型夸克规范玻色子轻子希格斯玻色子夸克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在粒子物理学领域杰出的华人科学家:王淦昌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赵忠尧谢玉铭吴健雄ABC课堂练习课堂练习AB课堂练习课堂练习C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