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素养目标1.了解聂荣臻及文章相关背景,了解回忆录。2.分析“大战中的插曲”的内容与叙述特点。3.鉴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4.分析作者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1.了解聂荣臻及文章相关背景,了解回忆录。聂荣臻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聂荣臻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32年起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1937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参与指挥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1956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1958年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年轻时的聂荣臻聂荣臻“大战”指的是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开始,出动兵力从二十余团发展到一百零五个团,在群众的配合下,向华北敌后主要的交通线和沿线据点发动攻击,取得重大胜利。在八路军抗战史中,百团大战有极特殊的历史地位。“大战”“百团大战”百团大战 名字由来 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三个阶段 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性质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xíng]煤矿。战斗结束后,井陉煤矿日籍站长加藤清利和妻子在战斗中死亡,留下2个女儿:6岁的加藤美惠子和还在吃奶的加藤琉美子。虽然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国人的重大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穷凶极恶的日军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中国军民面对2个日本幼儿,绝不可能像日军一样残忍。最终加藤美惠子和妹妹被八路军战士救助。聂荣臻元帅听说后,随即命令将两个孩子送到晋察冀军区指挥部,细心照顾收养2个日本孤儿。由于加藤琉美子年纪尚小,聂荣臻元帅特地下令找到附近村庄还在哺乳期的妇女,帮忙喂养加藤琉美子。姐妹二人在聂荣臻元帅照顾下逐渐稳定,加藤美惠子也慢慢熟悉了聂荣臻元帅,把他当作父亲一般,天天跟在身后。背景回忆录分类 特点根据文字记录方式 真实、广泛、突出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 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事件要典型,其他人物要有个性。本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该书以口述的形式,全面回顾了作者聂荣臻的人生历程,其中内容主要集中于革命这一段。通过本书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了解《聂荣臻回忆录》2.分析“大战中的插曲”的内容与叙述特点。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兵荒马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来龙去脉: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兵戎相见: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解释词语1、概述这篇回忆录的主要内容?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胜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2、初读文章,说一说这篇回忆录回忆了哪几件事?救助日本小女孩的背景和原因和小女孩相处的情形把日本幼女交给日军并给日本军队写信美穗子来中国探访聂帅3、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 引述战争中的“插曲”。第二部分(第2-3段) 交代照顾两个日本小女孩的起因。第三部分(第4-6段) 照顾两个小女孩,随后妥善护送返乡,并交代了一封写给日本军官的信。第四部分(第7-10段) 说明写信的原因。第五部分(第11-15段) 交代这件事儿的结果和影响。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4、聂元帅听闻日本小姑娘的情况后,都做了哪些事?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内涵?要求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抱起受伤的婴儿嘱咐医生和警卫员洗梨子给孩子吃用勺子给孩子喂稀饭询问孩子姓名安排挑子送她们担心她们在路上哭,堆了许多梨子对日本孩子的关爱,细心周到,无微不至。这种爱不仅有始有终,而且是善始善终。体现了八路军指战员的胸怀与智慧,体现了人民军队强烈的人道主义关爱之情。3、鉴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①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他们请示我如何处理,我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2)“立刻”表明聂荣臻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大爱之心。1、鉴赏语段至于究竟怎样办,我考虑,或是由我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我想,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应吧。(3)这是作者在日本小姑娘到指挥所前的心理活动。很真实,从战争实际和成长角度出发考虑她们的安置问题,可以看出我党我军的善良,为后文革命人道主义的阐述作了铺垫。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的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她1980年来我国探望的时候,对我说,在日本话中,“兴子”的发音和“死了”的发音相近,当时她很小,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知道怎么回答,只知道说“妈妈死了”,翻译就由此认为她叫“兴子”了。(5)有关名字的问答,真实再现了一个战乱中父母双亡的伤心日本小姑娘形象。富有感染力,吸引读者。两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聂荣臻对孩子的关爱,给了孩子安全感,让孩子对他产生了依赖感,这为下文写孩子从日本来中国探亲谢恩做了铺垫。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4)……这个大一点儿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6)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8)在这里“决不”写出了聂荣臻的坚定,将中国战士正义的形象和人道主义光辉展现的淋漓尽致。⑥今天的美穗子,纯朴善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4)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情感充沛。一方面,聂帅对美穗子几十年后来探望自己的行为表示欣慰;另一方面,这句话也蕴含着“言外之意”,美穗子实际是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士的缩影,聂帅对美穗子的赞美,反映出他对中日两国和平相处的希望,对中日友情的珍惜。2、分析形象1、开篇点题,所谓插曲是指什么?明确百团大战中,我们的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情。2、理解“插曲”?常用内涵文本理解比喻事情发展过程中临时发生的小事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拯救日本小姑娘对于残酷的战争来说,就是“插曲”。这是插曲,却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源于作者的善良,更是源于作者以及共产党八路军身上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这插曲本应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正常现象,却因为战争而显得弥足珍贵。3、文章开头说“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句中的“很有意义”指什么?①八路军在战斗中救治两个日本小女孩,拯救了两条鲜活的生命。②以送还日本小女孩为契机,向日本侵略军展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践行的革命的人道主义,针对日本军队开展了一次有效的政治工作。③拯救日本小女孩的事情,战争结束后在中日两国引起巨大反响,促进了日本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认识,也促进了日本旧军人对侵华战争的反省与认识,对中日友好产生了积极影响。4、作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包含几层含义?初衷和目的是什么?三层含义 初衷和目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目的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用实际行动表明态度:绝不姑息侵略者,也对同时受害者的日本人民给予人道主义的救助和关怀。5、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①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6、文章写日军接收到两个小女孩后的回信、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应,从这些内容中,你读出了什么?①日军接收到两个小女孩后回信表示感谢,表明日本部分军人被八路军拯救敌对国家儿童这一行为所折服,日本部分军人心中尚有感恩之心,也表明了聂荣臻对敌政治工作是有效的。②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等内容,表明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人民是淳朴和善良的,日本人民是向善、向美的,他们心中有着与中国人民友好的渴望和祝愿。③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知道美穗子被八路军拯救这件事之后的感慨、答谢、致歉与忏悔,表明部分日本人民有智慧、能自省的。他们受日本军阀的蒙蔽,参加侵略战争,同样也是受害者,闪烁着真善美光芒的“插曲”事件,擦去了蒙蔽他们眼睛的尘垢,让他们感受到了人性美好的力量。7、本文塑造了聂荣臻元帅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儿,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儿。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例如: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①重情义、有情怀②心思细腻、缜密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8、分析美穗子的形象。善良可爱,同时又知恩图报。4.分析作者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1、本文是如何体现中国军队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①救日本小姑娘。孩子是无罪的,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对日本人民尽最大力量进行爱护和关心。②通过一封写给日本官兵的信,表达去齐心合力共谋和平的愿望。③通过聂荣臻元帅的讲述。(1)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对待战争遗孤的救助,体现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证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实质就是不正义的战争,这一事件也促进了中日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2)从日本人民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的义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抗日战争实质上是维护和平和主权的战争,我们的战争只是针对那些入侵者而言的,而不是对全日本人民的,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而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民众的态度,更加体现了我们中日友好的主题。2、“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3)个人而言:美穗子回访更加证明了中日人民的友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是战争受害者的中日人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美穗子就是一个事实的例子,美穗子的回访以及日本人民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日友情。试分析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以回忆的形式,展开叙述,更有趣味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引发阅读兴趣。如:我考虑,或是有我把她们养起来。如“我牵着她的手”,“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拽着我的马裤腿”等。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对落难百姓的同情,对小女孩的关爱,还有对日军暴行的披露和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内容更加丰富,主旨更加深刻。聂帅的回忆录语言浅白,用口语的形式进行叙述,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叙述往日的故事,阅读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同时在文中,聂帅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慨和谴责,同时又表现对和平的向往。倒叙的方式大量的心理和动作描写用词精炼,富于变化夹叙夹议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语言浅白,情感充沛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总结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