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解读: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与永恒运动之中。世界及其万事万物,始终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之中,唯物辩证法是从总体上研究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的学说,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作为哲学范畴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课的第一框题。本框题包含“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目。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引导学生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第二目“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理解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引导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学会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生活。这两目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喉系,第一目侧重于从世界观的角度讲联系,第二目制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联系。通过本框的学习,帮助我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对联系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科学精神:用联系的观点看间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恩主义的联系观分析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联系的特点和方法论的要求。【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论。【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本开闸排核污染水,炸翻了朋友圈。8月24日,日本政府实施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随着海水呈现两种颜色,大家再次陷入深深的恐慌。有人说吃盐可以防辐射,有人说今后的盐可能会受到日本的核污染,这些传言让大家都感到紧张,部分海外市场出现了食盐抢购现象,而在国内,一些微信群也刮起了所谓的“抢盐潮”。对此,专家们呼吁大家保持冷静,中国碘盐储备充足,完全无需“抢购”,吃盐防辐射更是无稽之谈。8月24日成了全球海洋环境的灾难日。陆地和海洋是个共同体,无法完全切割开来,通过大气环流和水循环,海洋和陆地不断地产生着联系。从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独善其身,也意味着这必须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本节课,让我们将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来了解这个世界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新课讲授: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阅读与思考1】播放视频央视公益广告《万物共生篇》山峦的脉搏,被江河听见;江河的心跳,被泥土听见;泥土的呼吸,被种子听见;种子的新生,被生灵听见;生灵的步伐,被飞鸟听见;飞鸟的啼鸣,被天空听见;天空的细语,被我们听见;我们的行动,被自然听见;听万物之声,与万物共生。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教师点拨:联系中的依赖、影响、制约、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这四个“相互”的关系,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2.联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追问: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比如你与日本海鲜市场的一条鱼有联系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当中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有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阅读与思考2】播放视频《核污染水的危害》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森林、海洋、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当地时间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动作的后果,绝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对全球海洋生态链的威胁。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后,将将长期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存。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当前的,更会延续到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人类能当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类的影响不存在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面对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的影响,人类不能当它不存在,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类:①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师点拨: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联系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才能建立。联系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3)联系客观性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提示: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与思考3】8月24日成了全球海洋环境的灾难日。东京电力公司决定,日本核污染水24日下午排入海洋。据日媒消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思考,日本核污染水持续排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会对食品安全以及海洋生态带来怎样的影响?它是通过哪些环节影响人类健康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核污水直接排海,海洋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从环境中吸收和积累放射性物质,成为放射性物质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核污染海域的生物也可能通过洄游或漂流的方式将污染物质带入非污染海域,且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的餐桌上。此次核污水排放,最直接影响的是日本福岛县周边水域,对我国东海也可能有较大影响。德国一海洋机构数据显示,日核污水将在57天内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三年后将扩散到美国和加拿大。国内的研究机构预测240天后或将影响我国沿岸海域。4.联系的多样性(1)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提示: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2)要求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阅读与思考4】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放入海,尽管此举遭到了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和质疑,但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于2023年8月24日启动了排海计划。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各国人民共同行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关爱生态环境,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并肩同行,才能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倡导者,同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推广者,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请结合材料加以阐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更好地应对共同挑战,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②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项目 整体 部分区别 内涵 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地位 居于主导地位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功能 统率着部分 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 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1)系统的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教师点拨:整体与系统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阅读与思考5】生态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想让链条传动起来,就要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等重要论断,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方法论。同时,党领导人民将系统思维落实在行动上,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各项建设协同共进。我们还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合力,促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使政府和社会组织、公众形成新的合作关系。同时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联动、相互配合。生态环境保护从各自为战转为全域治理,从多头管理转为统筹协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为亮眼的成绩。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亮眼的“绿色成绩单”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东方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中国是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万物共生,看中国生态答卷。(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教师点拨:①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②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阅读与思考6】结合课本,完成下表。原理(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强调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强调部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学生看课本填表: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4.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原理(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强调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部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本课小结:课堂巩固 这题我会1.随着APP应用的发展,早上在手机上一键下单点外卖,中午可以参加在线办公远程会议,晚上智能语音遥控进行影视点播,各类APP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优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④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详解】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各有特点,而不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优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②错误。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不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故④错误。①③:各类APP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故①③正确。故本题选C。2.费孝通在《乡村中国》中写道:“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下列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是互相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C.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答案】D【详解】A: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件事物是孤立存在的,ABC理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D:联系具有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故本题选D。3.世界聚焦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着兼善天下优秀传统的中国,必将在自身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和平发展尽力,为团结进步担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一观点说明( )①要用整体的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③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④系统的功能是各要素功能的集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强调的是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发展,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①不选。②③:“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必将在自身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和平发展尽力,为团结进步担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②③入选。④: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但系统的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简单“集合”,而且材料强调的是部分的作用,④不选。故本题选B。结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