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
【课程标准】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体系导学】
【新知导学】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__________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_____、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都与_____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_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__的联系和__________的联系。
(3)要求:从事物__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
4.联系的多样性
(1)形式:联系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________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________联系等。
(2)要求:
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_____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_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_____________的辩证关系,掌握____________的方法。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______或发展的______;
部分:是事物的______或发展的______。
②地位、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______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__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联系:
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______整体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__。
4.方法论要求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_________的方法,用______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阅读导思】
【阅读与思考1】播放视频央视公益广告《万物共生篇》
山峦的脉搏,被江河听见;江河的心跳,被泥土听见;泥土的呼吸,被种子听见;
种子的新生,被生灵听见;生灵的步伐,被飞鸟听见;飞鸟的啼鸣,被天空听见;
天空的细语,被我们听见;我们的行动,被自然听见;听万物之声,与万物共生。
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
【阅读与思考2】播放视频《核污染水的危害》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森林、海洋、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当地时间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动作的后果,绝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对全球海洋生态链的威胁。
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后,将将长期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存。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当前的,更会延续到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人类能当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类的影响不存在吗?
【阅读与思考3】
8月24日成了全球海洋环境的灾难日。
东京电力公司决定,日本核污染水24日下午排入海洋。据日媒消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
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思考,日本核污染水持续排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会对食品安全以及海洋生态带来怎样的影响?它是通过哪些环节影响人类健康的?
【阅读与思考4】
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放入海,尽管此举遭到了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和质疑,但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于2023年8月24日启动了排海计划。
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各国人民共同行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关爱生态环境,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并肩同行,才能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倡导者,同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推广者,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请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阅读与思考5】
生态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想让链条传动起来,就要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等重要论断,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方法论。
同时,党领导人民将系统思维落实在行动上,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各项建设协同共进。
我们还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合力,促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使政府和社会组织、公众形成新的合作关系。同时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联动、相互配合。生态环境保护从各自为战转为全域治理,从多头管理转为统筹协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为亮眼的成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亮眼的“绿色成绩单”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东方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中国是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
【阅读与思考6】
结合课本,完成下表。
原理(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强调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强调部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习题导练】
1.随着APP应用的发展,早上在手机上一键下单点外卖,中午可以参加在线办公远程会议,晚上智能语音遥控进行影视点播,各类APP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优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④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费孝通在《乡村中国》中写道:“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下列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
C.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世界聚焦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着兼善天下优秀传统的中国,必将在自身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和平发展尽力,为团结进步担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一观点说明( )
①要用整体的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④系统的功能是各要素功能的集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