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二、滑轮2(滑轮组)复习1、单个滑轮使用时有哪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2、什么叫定滑轮?什么叫动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复习3、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缺点:不省力。4、定滑轮实质是什么杠杆?支点在轴心处的等臂杠杆。5、使用动滑轮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可以省一半力。缺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竖直提物体时,动力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复习6、动滑轮实质是什么杠杆?省力杠杆。当动力与阻力平行时,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动滑轮的支点远离动力一端的滑轮边缘上。思考题: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来,使它们既省力又方便呢?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三、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F1甲如图甲测出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G和拉力F1、找出F1与G的关系。图甲装置实验次数 承担力的绳数 拉动方式 钩码和动滑轮总重G/N 拉力F/N1 n=3 静止拉力向上2 n=3 静止拉力向上3 n=3 静止拉力向上2.30.754.31.46.32.1结论:图甲装置中,动滑和重物的总重由3根绳子承担,拉力是总重的三分之一。即:F1=G/3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F2乙如图乙测出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G和拉力F2、找出F2与G的关系。F2=G/22.3图乙装置实验次数 承担力的绳数 拉动方式 钩码和动滑轮总重G/N 拉力F/N1 n=2 静止拉力向下2 n=2 静止拉力向下3 n=2 静止拉力向下1.154.32.26.33.2结论:图甲装置中,动滑和重物的总重由2根绳子承担,拉力是总重的二分之一。即:F1=G/2改变了用力的方向F1甲F2乙在甲图中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是 根。即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由 根绳子承担。33在乙图中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是 根。即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由 根绳子承担。22n=3F1=G/3n=2F2=G/2根据分析与讨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滑轮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即:1nF=(G物+G动)n是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根数(包括动滑轮钩子上的一根)。小结: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FFFGGG实验结果:12F=G13F=G12F=G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n=2n=2n=3G/GF思考题: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15F=G15F=(G+G/)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图11-21(a)小明用滑轮组吊起摩托车(b)起重机用到滑轮组F=?GF=?GF=G/6F=G/4滑轮组的组装(即绕线方法)FF组装方法:先确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即绳子的段数n,再进行绕线。口诀:“奇动 偶定”,即奇数段绳子就从动滑轮开始绕线,偶数段绳子就从定滑轮开始绕线。n=2n=3F1甲F2乙各点力的大小分析设物体重为G,动滑轮重不计。分析甲乙两图中A、B、C、D各点的受力大小。n=3 n=2F1=G/3 F2=G/2ABCDFA =GFB=GA、B两点的受力显然都等于G。C、D两点的受力要对上面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F B=2F1=2G/3F2F D=3F2=3G/2生活和生产中还有许多其他简单机械请阅读课本第12至13页内容。了解轮轴和斜面的优点和应用。轮轴:可以看成不等臂杠杆.由于轮半径大于轴半径,若动力在轮上,阻力就是轴上.可以省力。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巩固练习思考: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F/3巩固练习1、如下图(a)所示,物体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N。(不计摩擦)1002、 如上图(b)所示,物体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N(动滑轮自重不计)10050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可省一半力,图__最费力,图___和图__用力大小一样。(b)(c)(a)(d)4、如图所示,物体重G=800N,在F=60N拉力下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120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动滑轮和物总重的几分之一1nF=(G物+G动)2.轮轴可以看成不等臂杠杆.由于轮半径大于轴半径,若动力在轮上,阻力就是轴上.可以省力。3.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作业1、课本13页第 2 题上作业本。第3题家庭作业。2、完成补充习题本节练习(第3、8、9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课时 总课时:第6课时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二、滑轮2(滑轮组)教案(附课件)一、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组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2、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教学重点 使用滑轮组时动力与阻力的关系判定。三、教学难点 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四、教学方法 实验指导与讨论结合五、教具 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一盒、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六、教学过程(一)、复习1、单个滑轮使用时有哪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2、什么叫定滑轮?什么叫动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3、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缺点:不省力。4、定滑轮实质是什么杠杆?支点在轴心处的等臂杠杆。5、使用动滑轮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可以省一半力。缺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竖直提物体时,动力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6、动滑轮实质是什么杠杆?是省力杠杆。当动力与阻力平行时,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动滑轮的支点远离动力一端的滑轮边缘上。(二)引入新课思考: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讨论后回答: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即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三)学习新课内容2、滑轮组(1)概念: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2)特点: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如图11-20甲测出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G和拉力F1、找出F1与G的关系。如图11-20乙测出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G和拉力F2、找出F2与G的关系。引导分析:在甲图中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是 根。即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由 根绳子承担。在乙图中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是 根。即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由 根绳子承担。对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分析与讨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特点: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即:n是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根数(包括动滑轮钩子上的一根)。(3)讨论:根据上图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判定F与G的关系(图投影出)思考题: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中,(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F=G/5(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F=(G+ G’)/5确定课本图11-21拉力与物重的关系。(略)(4)滑轮组的组装(即绕线方法)举例讨论小结。组装方法:先确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即绳子的段数n,再进行绕线。口诀:“奇动 偶定”,即奇数段绳子就从动滑轮开始绕线,偶数段绳子就从定滑轮开始绕线。(5)各点力的大小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图1-20中各钩子上的力与物重的关系。(投影图)设物体重为G,动滑轮重不计。分析甲乙两图中A、B、C、D各点的受力大小。A、B两点的受力显然都等于G。C、D两点的受力要对上面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强调:关键是对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力的关系。3、轮轴和斜面生活和生产中还有许多其他简单机械请阅读课本第12至13页内容。了解轮轴和斜面的优点和应用。讨论小结:轮轴:可以看成不等臂杠杆.由于轮半径大于轴半径,若动力在轮上,阻力就是轴上.可以省力。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四)本节学习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1. 滑轮组:(1)概念:(2)特点: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动滑轮和物总重的几分之一2.轮轴可以看成不等臂杠杆.由于轮半径大于轴半径,若动力在轮上,阻力就是轴上.可以省力。3.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五)巩固练习思考: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引导分析:紧扣物体和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受力图。(投影出略)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N。(不计摩擦)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N(动滑轮自重不计)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可省一半力,图__最费力,图___和图__用力大小一样。4、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0N,在F=60N拉力下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五)、作业:1、课本13页第 2 题上作业本。第3题家庭作业。2、完成补充习题本节练习(第3、8、9题)。七、板书设计,见本节学习小结八、教后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二、滑轮2(滑轮组)教案(附课件).doc 二、滑轮2(滑轮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