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
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主要学习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的情况,同时还要学习整数除法中含有余数,能够继续除的问题。针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使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并以此来解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较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赞许。同学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也有一定的默契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自主去感受,自己探索,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让他们的个体自我潜能得到真正意义的开发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
2、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添0继续除的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 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板块二、探究新知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列竖式计算
66÷4 39÷12 43.25÷5 610÷16
2.连一连
3.修改下面各题的错误。
4. 小明家九月份的电费是91.45元,平均每天的电费多少元?
答案:1. 16.5 3.25 8.65 38.125
2.
3.
4. 91.45÷31=2.95(元)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教师是整个课堂实施的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用实验法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认识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让数学更富有现实性和生活化,从而让数学成为大众化的数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