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资源简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3)刻度尺的读数分析,几种测量长度的方法。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其国际单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正确使用和换算
三、教学分析
学生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创设情景:实验演示: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眼睛判断物体大小、长短。出示书本(P10)图1,图中的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
出示图2,中心的圆哪个较大 先看看再用尺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学生观察测量工具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2、长度的测量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学生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验。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秒(s)小时(h)分(min)
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古代:日晷、沙漏
3、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分度值。
4、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
(1)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s;
(2)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s;
(3)人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约是6s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看书第4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归纳误差的相关知识 ,学生理解记忆。
2、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