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人文地理 6.2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读我国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方出现了汽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有些城市的出租车因买不到汽油而停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存在( )
A.资源问题 B.环境问题 C.污染问题 D.人口问题
3.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 )
①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②严格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
③抓好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 ④引导人们节约能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下图为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 )
A.10% B.20% C.25% D.30%
2020年12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编纂过程中先后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并公示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反映我国积极实施的基本国策有( )
①节约资源 ②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该条例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
①公民参与,促进决策科学 ②公正司法,法律彰显民意
③国家制定,建设法治中国 ④深化改革,多谋民生之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行为我们倡导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向河道中排放大量工业污水
C.生活中大量使用洗涤剂 D.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
8.下列对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C.由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所以不需要保护和培育
D.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9.下表是浙江省某市人口的数据(2011年)。该表反映出该市人口的特点是( )
户籍人口(万人)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每十万人中不同教育程度比重(%)
1—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大学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344.52 11.93 73.07 15.00 8.68 16.81 39.71 29.16
①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
②已经出现老龄化
③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小
④该城市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图漫画《姜太公钓鱼新编》启示我们( )
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矛盾的,必须先保护环境
B.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缺乏,必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C.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1.2012年11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十大最热年份之一,这表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刻不容缓.下列行为加剧气候变暖的是( )
A. 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B.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C.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能源
D.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能源
1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以下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区分布悬殊 B.时间分配不均
C.年际变化大 D.冬春多,夏秋少
13.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调水顺利结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8座大中城市,4000多万居民喝上了长江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
A.地区分布不均衡 B.季节分布不均衡
C.年际变化大 D.总量大,人均少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
B.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
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14.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B.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
C.我国人均资源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
15.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观点是错误的( )
材料一:从《侍经·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内的黄河水还是清澈的,两岸长满高大的檀树,可谓山清水秀。
材料二:杜牧的《阿房宫赋》讲,建起阿房宫的代价是砍光四川山区的树木,可见当时长安城建设耗材惊人,估计是把邻近的吕粱山砍秃后,才远去四川砍伐的。
A.黄河水由清变黄,显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所造成的
B.古今事实证明,人类只要随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态恶化的问题就会出现
C.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小,种类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
D.以史为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6.千岛湖配水工程使杭州城市供水格局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 )
A.缓解了杭州城区供水的多重压力
B.践行了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C.解决了杭州城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D.改变了杭州水资源空间分布
17.乡愁是后院沿着泥瓦飘飘的炊烟,是十八弯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妈妈手里的糯米团,是后院那棵永不结果的龙眼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反映了我国( )
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②目前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我们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18.如图,分析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青壮年比例降低,劳动力减少
②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③人口出生率降低,出现负增长
④人口总数量急剧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
自然资源 总量排名 人均占有量世界排名
耕地面积 4 126
森林面积 6 107
淡水资源 6 121
矿产资源 3 80
材料二: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四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1)分析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2)党和政府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你认为原因何在?
(3)你认为应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能打赢这三场战?
20.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均衡,我国耕地资源北方地区多,南方地区少;我国水资源南方地区多,北方地区少;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不合理,北方在农业发展中会遇到水资源缺乏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多,但是耕地面积少,所以南方地区人地矛盾较为突出,故本题选D。
【点评】知道我国资源分布概况。
【答案】2.A
3.C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点评】资源短缺已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共重要问题,出现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消耗资源资源、不合理的分配以及环境污染严重;
2.汽油属于资源当中的之中,城市出租车出现因为买不到汽油而停运的现象,说明我国现在已经存在资源都短缺的问题,因此排除B/C/D,A正确;
3.汽车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汽车工业是高度综合的产业,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因此不能严格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排除②,想要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到开源节流,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其次节流,节约现有资源,培养节能意识,因此排除A/B/D,C正确;
4.【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基本情况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10%(中国25%,世界15%)。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产生老龄化的原因有三个:1.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答案】5.A
6.B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点评】基本国策,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保障。中国的基本国策包括: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男女平等、水土保持、一国两制、科教兴国。
5.《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没有反映出计划生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排除③④,排除B/C/D,A正确;
6.从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可以看出公民参与,促进决策科学,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真实有效,体现出该条例的制定过程国家制定,建设法治中国;因此排除②④,排除A/C/D,B正确;
7.【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向河道中排放大量工业污水、生活中大量使用洗涤剂,会造成水污染,或使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保护环境;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有利于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所以选D。故选:D。
【点评】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8.【答案】B
【知识点】世界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合理、科学地使用,否则会导致资源枯竭;对非可再生资源要更加珍惜地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保护和培育,否则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既然是自然资源,那就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 表格中的数字表明该市人口的特点是人口素质低,但是已经出现老龄化,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大,④错误,该城市人口未出现负增长。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10.【答案】D
【知识点】全球环境问题;世界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漫画中姜太公树立“这里有清水”,河里的鱼纷纷上钩,说明了水污染严重,环境形势严峻,启示我们要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不是矛盾的,可以协调发展;
B说法错误,没有认识到问题实质;
C不涉及能源消耗,不合题意 。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题目,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地反映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引发资源危机;同时不断向大自然排放废气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
11.【答案】B
【知识点】全球环境问题;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出汗了”指全球的气侯变暖,又称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面对该问题,人类应该: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故选:B.
【点评】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
12.【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
【解析】【分析】 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时间上来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导致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来说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导致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是受夏季风带来降水的影响。每年,夏季风登陆的时间早晚不同,强弱不同,退出大陆的时间早晚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雨季时间的长短,降水的强弱不同。所以,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
13.【答案】(1)A
(2)C
【知识点】水资源
【解析】【分析】(1)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选项A正确。(2)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故A叙述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故B叙述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东线借用原有河道,故C叙述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故D叙述正确。
故选:(1)A(2)C
【点评】(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我国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14.【答案】D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地大物博,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
故选:D.
【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15.【答案】C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 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黄河水由清变黄,显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人类如果过度开发利用自然,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BC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说法错误,我国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是因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才少,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6.【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 千岛湖配水工程使杭州城市供水格局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缓解了杭州地区供水的多重压力。 解决了杭州城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错误,只能是缓解,没有彻底解决。 杭州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不会改变。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这标志着,杭州城市供水格局从以钱塘江为主的单一水源供应,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东苕溪等多水源供水,杭城市民用水安全和饮水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17.【答案】C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 题干中,“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就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重视经济建设不得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②③说法正确;①错误,从材料中没有体现;④错误,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三大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多维的发展。
18.【答案】A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 根据图表分析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青壮年的比例下降,劳动力减少,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问题严重,①②符合题意;但是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减少,从图中看不出来,③④排除。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19.【答案】(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②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党和政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3)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资源问题。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和政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所以党和政府要求必须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 。
(3)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故答案为:(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②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党和政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3)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答案】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人均资源不足.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另一方面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渔业上出现了过度捕捞的现象,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要认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探索新能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更新,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故答案为: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1 / 1浙江省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人文地理 6.2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读我国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均衡,我国耕地资源北方地区多,南方地区少;我国水资源南方地区多,北方地区少;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不合理,北方在农业发展中会遇到水资源缺乏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多,但是耕地面积少,所以南方地区人地矛盾较为突出,故本题选D。
【点评】知道我国资源分布概况。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方出现了汽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有些城市的出租车因买不到汽油而停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存在( )
A.资源问题 B.环境问题 C.污染问题 D.人口问题
3.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 )
①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②严格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
③抓好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 ④引导人们节约能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A
3.C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点评】资源短缺已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共重要问题,出现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消耗资源资源、不合理的分配以及环境污染严重;
2.汽油属于资源当中的之中,城市出租车出现因为买不到汽油而停运的现象,说明我国现在已经存在资源都短缺的问题,因此排除B/C/D,A正确;
3.汽车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汽车工业是高度综合的产业,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因此不能严格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排除②,想要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到开源节流,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其次节流,节约现有资源,培养节能意识,因此排除A/B/D,C正确;
4.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下图为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 )
A.10% B.20% C.25% D.30%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基本情况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10%(中国25%,世界15%)。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产生老龄化的原因有三个:1.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2020年12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编纂过程中先后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并公示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反映我国积极实施的基本国策有( )
①节约资源 ②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该条例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
①公民参与,促进决策科学 ②公正司法,法律彰显民意
③国家制定,建设法治中国 ④深化改革,多谋民生之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A
6.B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点评】基本国策,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保障。中国的基本国策包括: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男女平等、水土保持、一国两制、科教兴国。
5.《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没有反映出计划生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排除③④,排除B/C/D,A正确;
6.从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可以看出公民参与,促进决策科学,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真实有效,体现出该条例的制定过程国家制定,建设法治中国;因此排除②④,排除A/C/D,B正确;
7.下列行为我们倡导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向河道中排放大量工业污水
C.生活中大量使用洗涤剂 D.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向河道中排放大量工业污水、生活中大量使用洗涤剂,会造成水污染,或使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保护环境;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有利于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所以选D。故选:D。
【点评】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8.下列对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C.由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所以不需要保护和培育
D.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答案】B
【知识点】世界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合理、科学地使用,否则会导致资源枯竭;对非可再生资源要更加珍惜地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保护和培育,否则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既然是自然资源,那就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下表是浙江省某市人口的数据(2011年)。该表反映出该市人口的特点是( )
户籍人口(万人)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每十万人中不同教育程度比重(%)
1—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大学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344.52 11.93 73.07 15.00 8.68 16.81 39.71 29.16
①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
②已经出现老龄化
③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小
④该城市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 表格中的数字表明该市人口的特点是人口素质低,但是已经出现老龄化,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大,④错误,该城市人口未出现负增长。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10.下图漫画《姜太公钓鱼新编》启示我们( )
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矛盾的,必须先保护环境
B.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缺乏,必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C.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全球环境问题;世界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漫画中姜太公树立“这里有清水”,河里的鱼纷纷上钩,说明了水污染严重,环境形势严峻,启示我们要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不是矛盾的,可以协调发展;
B说法错误,没有认识到问题实质;
C不涉及能源消耗,不合题意 。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题目,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地反映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引发资源危机;同时不断向大自然排放废气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
11.2012年11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十大最热年份之一,这表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刻不容缓.下列行为加剧气候变暖的是( )
A. 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B.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C.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能源
D.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能源
【答案】B
【知识点】全球环境问题;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出汗了”指全球的气侯变暖,又称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面对该问题,人类应该: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故选:B.
【点评】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
1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以下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区分布悬殊 B.时间分配不均
C.年际变化大 D.冬春多,夏秋少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
【解析】【分析】 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时间上来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导致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来说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导致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是受夏季风带来降水的影响。每年,夏季风登陆的时间早晚不同,强弱不同,退出大陆的时间早晚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雨季时间的长短,降水的强弱不同。所以,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
13.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调水顺利结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8座大中城市,4000多万居民喝上了长江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
A.地区分布不均衡 B.季节分布不均衡
C.年际变化大 D.总量大,人均少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
B.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
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答案】(1)A
(2)C
【知识点】水资源
【解析】【分析】(1)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选项A正确。(2)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故A叙述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故B叙述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东线借用原有河道,故C叙述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故D叙述正确。
故选:(1)A(2)C
【点评】(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我国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14.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B.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
C.我国人均资源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
【答案】D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地大物博,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
故选:D.
【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15.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观点是错误的( )
材料一:从《侍经·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内的黄河水还是清澈的,两岸长满高大的檀树,可谓山清水秀。
材料二:杜牧的《阿房宫赋》讲,建起阿房宫的代价是砍光四川山区的树木,可见当时长安城建设耗材惊人,估计是把邻近的吕粱山砍秃后,才远去四川砍伐的。
A.黄河水由清变黄,显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所造成的
B.古今事实证明,人类只要随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态恶化的问题就会出现
C.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小,种类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
D.以史为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C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 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黄河水由清变黄,显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人类如果过度开发利用自然,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BC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说法错误,我国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是因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才少,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6.千岛湖配水工程使杭州城市供水格局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 )
A.缓解了杭州城区供水的多重压力
B.践行了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C.解决了杭州城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D.改变了杭州水资源空间分布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 千岛湖配水工程使杭州城市供水格局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缓解了杭州地区供水的多重压力。 解决了杭州城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错误,只能是缓解,没有彻底解决。 杭州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不会改变。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这标志着,杭州城市供水格局从以钱塘江为主的单一水源供应,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东苕溪等多水源供水,杭城市民用水安全和饮水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17.乡愁是后院沿着泥瓦飘飘的炊烟,是十八弯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妈妈手里的糯米团,是后院那棵永不结果的龙眼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反映了我国( )
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②目前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我们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 题干中,“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就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重视经济建设不得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②③说法正确;①错误,从材料中没有体现;④错误,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三大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多维的发展。
18.如图,分析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青壮年比例降低,劳动力减少
②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③人口出生率降低,出现负增长
④人口总数量急剧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 根据图表分析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青壮年的比例下降,劳动力减少,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问题严重,①②符合题意;但是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减少,从图中看不出来,③④排除。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
自然资源 总量排名 人均占有量世界排名
耕地面积 4 126
森林面积 6 107
淡水资源 6 121
矿产资源 3 80
材料二: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四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1)分析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2)党和政府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你认为原因何在?
(3)你认为应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能打赢这三场战?
【答案】(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②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党和政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3)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资源问题。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和政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所以党和政府要求必须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 。
(3)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故答案为:(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②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党和政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3)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答案】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人均资源不足.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另一方面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渔业上出现了过度捕捞的现象,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要认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探索新能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更新,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故答案为: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