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第1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第1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第1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填空题。
1.1368年,   
(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   ,即现在的   。
【答案】朱元璋;应天;江苏南京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即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故答案为:朱元璋;应天;江苏南京。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明朝建立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建立的史实。
2.明末先后发生了   、
张献忠、   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1644年,     (称"李闯王")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并于同年攻入北京,推翻   朝。
【答案】高迎祥;李自成;李自成;明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明末先后发生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1644年, “闯王”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同年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故答案为:高迎祥;李自成;李自成;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明末农民起义的史实。
3.17世纪初,   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   。   改女真族名为   ,1636年在   称帝,改国号   。
【答案】努尔哈赤;大金;皇太极;满洲;盛京;清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 1616年, 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故答案为:努尔哈赤;大金;皇太极;满洲;盛京;清。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明朝   在位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清朝   在位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答案】朱元璋及明成祖;康熙、雍正、乾隆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明朝朱元璋及明成祖在位时期,国力强盛,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故答案为:朱元璋及明成祖;康熙、雍正、乾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强盛时期的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内容。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5.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答案】B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明清帝国的兴替考点的掌握。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校牌群雄,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南京)。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明朝的建立。
6.明朝初年政治上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
①废丞相、创内阁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④改革赋役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明初统治者为了加强政治上的巩固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丞相、创内阁、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础,所以①②选项符合题意。③④是经济上的措施。
A项①②是明朝初年政治上巩固统治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为切入点,考查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君权加强措施的相关知识。
7.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是在(  )
A.1351年 B.1368年 C.1636年 D.1644年
【答案】B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攻占应天,1368年,以应天为都(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B项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元朝灭亡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朝灭亡的标志。
8.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初年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D项清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9.“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被百姓呼之为闯王的是(  )
A.张献忠 B.李自成 C.高迎祥 D.努尔哈赤
【答案】B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B项李自成被百姓呼之为闯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以明朝末年曾流行这样的歌谣为依托,考查学生对李自成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闯王”指的是李自成。
10.“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这时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答案】D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从乾隆统治后期开始,清朝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财政亏空,清朝开始由强盛转入衰落。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盛世”。
D项道光帝不是康乾盛世时期的在位皇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
11.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努尔哈赤有关系的是(  )
A.建立后金政权 B.迁都沈阳,改名盛京
C.改女真族名为满州 D.改国号为清
【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A项建立后金政权的是努尔哈赤,不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为皇太极的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努尔哈赤的事迹。需要准确识记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明朝建立 ②元朝统治结束 ③明前完成统一 ④李自成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秋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明朝经过20年的战争,于1388年最终实现统一大业。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的统治。 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A项①②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朝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三、简答题。
13.明朝兴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君权加强表现: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②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对外交流的密切
表现:郑和下西洋④市镇经济的繁荣表现:赋役制度改革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明朝兴盛表现在政治、经济、对外交流、商业等方面,依据课本内容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①君权加强表现: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②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对外交流的密切:表现:郑和下西洋。④市镇经济的繁荣表现:赋役制度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兴盛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明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人为原因: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创内阁,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常年用兵,兵役繁重,自然原因:连年天灾。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衰亡都有其必然性,所有朝代的衰亡都有其规律性,其原因大都无外于内忧与外息诸力所致,明朝衰亡的原因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人为原因: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创内阁,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常年用兵,兵役繁重,自然原因:连年天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衰亡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1)清初的统治为什么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2)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因为清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內迁、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
(2)清政府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3)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1)清初的二三十年间, 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 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 梳辫等弊政。这些政策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2)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故答案为:(1)因为清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
(2)清政府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3)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初的统治的了解。掌握课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四、材料分析
16.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谁。
(2)在这段材料中,找出他“罢丞相”的直接原因。(引用原文回答)
(3)依据这段材料,指出“颉颃”的含义。
(4)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1)明太祖或朱元璋
(2)“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3)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
(4)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罢丞相”的直接原因是“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颉颃” 的含义是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1)明太祖或朱元璋。
(2)“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3)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
(4)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第1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填空题。
1.1368年,   
(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   ,即现在的   。
2.明末先后发生了   、
张献忠、   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1644年,     (称"李闯王")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并于同年攻入北京,推翻   朝。
3.17世纪初,   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   。   改女真族名为   ,1636年在   称帝,改国号   。
4.明朝   在位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清朝   在位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5.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6.明朝初年政治上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
①废丞相、创内阁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④改革赋役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是在(  )
A.1351年 B.1368年 C.1636年 D.1644年
8.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被百姓呼之为闯王的是(  )
A.张献忠 B.李自成 C.高迎祥 D.努尔哈赤
10.“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这时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11.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努尔哈赤有关系的是(  )
A.建立后金政权 B.迁都沈阳,改名盛京
C.改女真族名为满州 D.改国号为清
1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明朝建立 ②元朝统治结束 ③明前完成统一 ④李自成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三、简答题。
13.明朝兴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14.明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15.(1)清初的统治为什么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2)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四、材料分析
16.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谁。
(2)在这段材料中,找出他“罢丞相”的直接原因。(引用原文回答)
(3)依据这段材料,指出“颉颃”的含义。
(4)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朱元璋;应天;江苏南京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即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故答案为:朱元璋;应天;江苏南京。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明朝建立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建立的史实。
2.【答案】高迎祥;李自成;李自成;明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明末先后发生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1644年, “闯王”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同年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故答案为:高迎祥;李自成;李自成;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明末农民起义的史实。
3.【答案】努尔哈赤;大金;皇太极;满洲;盛京;清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 1616年, 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故答案为:努尔哈赤;大金;皇太极;满洲;盛京;清。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朱元璋及明成祖;康熙、雍正、乾隆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明朝朱元璋及明成祖在位时期,国力强盛,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故答案为:朱元璋及明成祖;康熙、雍正、乾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强盛时期的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内容。
5.【答案】B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明清帝国的兴替考点的掌握。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校牌群雄,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南京)。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明朝的建立。
6.【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明初统治者为了加强政治上的巩固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丞相、创内阁、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础,所以①②选项符合题意。③④是经济上的措施。
A项①②是明朝初年政治上巩固统治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为切入点,考查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君权加强措施的相关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攻占应天,1368年,以应天为都(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B项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元朝灭亡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朝灭亡的标志。
8.【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初年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D项清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9.【答案】B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B项李自成被百姓呼之为闯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以明朝末年曾流行这样的歌谣为依托,考查学生对李自成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闯王”指的是李自成。
10.【答案】D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从乾隆统治后期开始,清朝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财政亏空,清朝开始由强盛转入衰落。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盛世”。
D项道光帝不是康乾盛世时期的在位皇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A项建立后金政权的是努尔哈赤,不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为皇太极的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努尔哈赤的事迹。需要准确识记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2.【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秋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明朝经过20年的战争,于1388年最终实现统一大业。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的统治。 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A项①②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朝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13.【答案】①君权加强表现: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②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对外交流的密切
表现:郑和下西洋④市镇经济的繁荣表现:赋役制度改革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明朝兴盛表现在政治、经济、对外交流、商业等方面,依据课本内容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①君权加强表现: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②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对外交流的密切:表现:郑和下西洋。④市镇经济的繁荣表现:赋役制度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兴盛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人为原因: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创内阁,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常年用兵,兵役繁重,自然原因:连年天灾。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衰亡都有其必然性,所有朝代的衰亡都有其规律性,其原因大都无外于内忧与外息诸力所致,明朝衰亡的原因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人为原因: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创内阁,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常年用兵,兵役繁重,自然原因:连年天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衰亡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1)因为清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內迁、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
(2)清政府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3)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1)清初的二三十年间, 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 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 梳辫等弊政。这些政策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2)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故答案为:(1)因为清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
(2)清政府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3)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初的统治的了解。掌握课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1)明太祖或朱元璋
(2)“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3)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
(4)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罢丞相”的直接原因是“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颉颃” 的含义是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1)明太祖或朱元璋。
(2)“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3)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
(4)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