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试卷(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危机)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1.(2017八下·杭州月考)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的政策是( )A.以农为本 B.“重农抑商”C.鼓励官办工商业 D.严格限制商品出口2.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画中的文字为“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A.专制统治加强 B.对外闭关锁国C.频遭列强入侵 D.政治腐败3.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 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4.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新局面。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的评价,错误的是( )A.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在向中国传播B.东方思想文化逐渐被西方所了解C.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逐渐加大D.中国富强、发达的科学技术影响整个世界5.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 “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 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6.(2019八下·天台期中)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 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读《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清朝中后期的危机表现为(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 1.84 735.22 4.001766 2.08 780.73 3.751784 2.86 760.57 2.661812 3.34 788.93 2.361822 3.73 756.21 2.03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8.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18 ,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B.中西方人种差异C.中国文人的偏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C.抑制工商业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二、阅读表格,回答相关内容11.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比较表 明清时期的中国 同时期欧美国家政治 史实 ① 完成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结论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欧美国家落后经济 史实 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 经历工业革命, 经济迅速发展结论 ②思想 文化 史实 ③ 文艺复兴、宗教运动、 启蒙运动结论 文化专制,愚昧无知 倡导自由、民主、科学对外 政策 史实 嘉庆皇帝宣称:“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英国建立广阔的殖民地结论 ④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1)联系上述表格相关内容,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2)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写出一个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三、材料分析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当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他还颇为自豪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当时的清政府只允许哪一地方能同外国商人做生意?(2)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有哪些?(3)乾隆皇帝的话是什么意思?(4)清朝统治者的这种想法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四、论述题。14.资料1: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请完成: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识记。2.【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危机的理解。漫画中的笼子表示封闭,而清朝统治者认为闭关锁国就能防范外夷侵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点评】要求学生理解闭关锁国政策。3.【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把海外贸易限制广州一带,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限制等。闭关政策虽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和侵扰东南沿海时起过积极作用,但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的萌芽和发展,阻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实行闭关锁国符合题干材料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本题要注意分析题干信息,注意准确识记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4.【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的影响。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新局面,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逐渐加大。本题选择错误的,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的理解。5.【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郑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ABC三项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初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答案】C【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题干反映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倭寇之祸主要在明朝,清朝闭关锁国目的之一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者侵略,①错误;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农业经济的恢复,②错误;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理解。7.【答案】A【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前夜危机的构成因素。从表格数据的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中后期的人口总量越来越大,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反映了人多地少,谋生困难的社会状况。正确答案为A。【点评】知道近代前夜清王朝面临的危机。8.【答案】C【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明清时期,在农业方面,农业精耕细作继续发展,多熟制的种植制度,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解决了粮食紧张问题;在手工业方面,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 产量上超过前代,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在商业方面,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 徽商,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但是中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重农抑商的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所以③项表述不正确。18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经济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大量白银流入中国。C项①②④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相关史实。9.【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危机考点的理解。从本段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愚昧、落后。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要求学生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10.【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材料“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主要是对商业征收重税,说明推行的是抑商政策;根据所学可知海禁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通商,有谓“尺板不得出海”,也限制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实行的是海禁政策。AC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B项抑商、海禁是题干材料反映出的清朝推行的政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经济政策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该题相关的海禁政策的影响也要注意掌握。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进行思考。11.【答案】(1)①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或设厂卫特务机构;或清设立军机处。②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④闭关锁国政策(2)论从史出【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中西方力量对比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清朝则设立军机处;同时期西方欧美国家完成了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经济方面,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经历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统治者加强对思想的控制,文化专制,民众变得愚昧无知。在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同时期的西方欧美国家实行殖民扩张政策。(2)本题考查的是论从史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即论从史出。故答案为:(1)①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或设厂卫特务机构;或清设立军机处。②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④闭关锁国政策。(2)论从史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中西方力量对比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1)“重农抑商”(2)清朝鄙薄科学技术(3)这些做法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会矛盾加剧,科学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面临近代前夜的危机。【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清朝统治者对科学技术持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态度,他们弃用新科技,打压发明者。(3)清朝的这些政策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答案为:(1)“重农抑商”。(2)清朝鄙薄科学技术。(3)这些做法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会矛盾加剧,科学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面临近代前夜的危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统治。清朝实行以农为本、不重视科技发展、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掌握清朝的经济外交政策,理解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13.【答案】(1)广州(2)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3)乾隆皇帝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4)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关键材料中的“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可见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是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3)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是说我国(指当时的清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外国人的货物,也不需要与国外进行贸易。反映出乾隆皇帝存在狂妄自大,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等心态。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4)由于乾隆帝的夜郎自大,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不能看到世界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故答案为:(1)广州。(2)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3)乾隆皇帝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4)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4.【答案】清朝实现闭关锁国政策实行有三个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生要原因是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须与外国通商买卖。(统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卫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装等。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积极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的一面: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解答应结合教材知识,并抓住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职居密勿、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故答案为:清朝实现闭关锁国政策实行有三个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生要原因是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须与外国通商买卖。(统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卫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装等。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积极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的一面: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闭关锁国的相关知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试卷(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危机)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1.(2017八下·杭州月考)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的政策是( )A.以农为本 B.“重农抑商”C.鼓励官办工商业 D.严格限制商品出口【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识记。2.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画中的文字为“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A.专制统治加强 B.对外闭关锁国C.频遭列强入侵 D.政治腐败【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危机的理解。漫画中的笼子表示封闭,而清朝统治者认为闭关锁国就能防范外夷侵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点评】要求学生理解闭关锁国政策。3.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 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把海外贸易限制广州一带,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限制等。闭关政策虽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和侵扰东南沿海时起过积极作用,但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的萌芽和发展,阻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实行闭关锁国符合题干材料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本题要注意分析题干信息,注意准确识记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4.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新局面。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的评价,错误的是( )A.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在向中国传播B.东方思想文化逐渐被西方所了解C.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逐渐加大D.中国富强、发达的科学技术影响整个世界【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的影响。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新局面,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逐渐加大。本题选择错误的,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的理解。5.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 “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 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郑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ABC三项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初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2019八下·天台期中)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 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题干反映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倭寇之祸主要在明朝,清朝闭关锁国目的之一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者侵略,①错误;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农业经济的恢复,②错误;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理解。7.读《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清朝中后期的危机表现为(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 1.84 735.22 4.001766 2.08 780.73 3.751784 2.86 760.57 2.661812 3.34 788.93 2.361822 3.73 756.21 2.03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答案】A【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前夜危机的构成因素。从表格数据的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中后期的人口总量越来越大,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反映了人多地少,谋生困难的社会状况。正确答案为A。【点评】知道近代前夜清王朝面临的危机。8.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18 ,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明清时期,在农业方面,农业精耕细作继续发展,多熟制的种植制度,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解决了粮食紧张问题;在手工业方面,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 产量上超过前代,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在商业方面,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 徽商,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但是中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重农抑商的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所以③项表述不正确。18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经济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大量白银流入中国。C项①②④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相关史实。9.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B.中西方人种差异C.中国文人的偏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危机考点的理解。从本段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愚昧、落后。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要求学生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1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C.抑制工商业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材料“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主要是对商业征收重税,说明推行的是抑商政策;根据所学可知海禁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通商,有谓“尺板不得出海”,也限制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实行的是海禁政策。AC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B项抑商、海禁是题干材料反映出的清朝推行的政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经济政策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该题相关的海禁政策的影响也要注意掌握。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进行思考。二、阅读表格,回答相关内容11.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比较表 明清时期的中国 同时期欧美国家政治 史实 ① 完成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结论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欧美国家落后经济 史实 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 经历工业革命, 经济迅速发展结论 ②思想 文化 史实 ③ 文艺复兴、宗教运动、 启蒙运动结论 文化专制,愚昧无知 倡导自由、民主、科学对外 政策 史实 嘉庆皇帝宣称:“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英国建立广阔的殖民地结论 ④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1)联系上述表格相关内容,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2)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写出一个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答案】(1)①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或设厂卫特务机构;或清设立军机处。②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④闭关锁国政策(2)论从史出【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中西方力量对比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清朝则设立军机处;同时期西方欧美国家完成了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经济方面,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经历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统治者加强对思想的控制,文化专制,民众变得愚昧无知。在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同时期的西方欧美国家实行殖民扩张政策。(2)本题考查的是论从史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即论从史出。故答案为:(1)①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或设厂卫特务机构;或清设立军机处。②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④闭关锁国政策。(2)论从史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中西方力量对比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三、材料分析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重农抑商”(2)清朝鄙薄科学技术(3)这些做法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会矛盾加剧,科学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面临近代前夜的危机。【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清朝统治者对科学技术持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态度,他们弃用新科技,打压发明者。(3)清朝的这些政策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答案为:(1)“重农抑商”。(2)清朝鄙薄科学技术。(3)这些做法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会矛盾加剧,科学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面临近代前夜的危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统治。清朝实行以农为本、不重视科技发展、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掌握清朝的经济外交政策,理解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当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他还颇为自豪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当时的清政府只允许哪一地方能同外国商人做生意?(2)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有哪些?(3)乾隆皇帝的话是什么意思?(4)清朝统治者的这种想法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答案】(1)广州(2)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3)乾隆皇帝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4)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关键材料中的“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可见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是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3)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是说我国(指当时的清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外国人的货物,也不需要与国外进行贸易。反映出乾隆皇帝存在狂妄自大,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等心态。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4)由于乾隆帝的夜郎自大,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不能看到世界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故答案为:(1)广州。(2)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3)乾隆皇帝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4)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四、论述题。14.资料1: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请完成: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答案】清朝实现闭关锁国政策实行有三个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生要原因是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须与外国通商买卖。(统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卫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装等。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积极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的一面: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本题解答应结合教材知识,并抓住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职居密勿、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故答案为:清朝实现闭关锁国政策实行有三个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生要原因是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须与外国通商买卖。(统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卫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装等。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积极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的一面: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闭关锁国的相关知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试卷(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危机)(学生版).docx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试卷(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