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掌握什么是参照物;(3)知道运动的绝对性。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三、教学分析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我们把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在运动,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看几个片段:河道中行驶的船、立交桥和行驶的汽车、火车。 2.讲解归纳法的定义与应用。 3.归纳运动的定义,定义什么是参照物。二、授新课1.四个问题:(8’)A.分析河道中行驶的船、立交桥和行驶的汽车、火车运动的参照物。B.看到的玩具、茶杯、饮料瓶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坐在石块上的小女孩看来,编号为多少的小孩运动了?D.分析飞机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得出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分析飞行员能用手抓子弹的原因。4.根据画面:重看缆车的运动,说明没有参照物,就无法判断运动和静止。(三)、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实际运用(5’)问题1:讨论:为什么树林、建筑好象动了起来?再现《闪闪的红星》中歌词中的物理原理。问题2:分析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人们所讨论的相对运动(换参照物来观察运动)。问题3:在天空进行的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换参照物来观察运动)。(四)、实验与习题再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0’)1.学生完成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实验。2.课堂练习:讨论题目中警察、绅士、游客与树的相对运动,并分析答案。(五)、与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相关的物理学史(5’)1.分析“日心说”与“地心说”的原因。2.分析同步卫星的同步原理,播放神八对接视频。3.总结有关参照物的几点说明,并说明参照物也在运动。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