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课标要求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必备知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P17-21
2.物质的概念 P18
3.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19-2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运动的概念P21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21-22
3.规律的概念、原理及方法论P23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P23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24-26
三、命题预测
1.高频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选择题多以体现类、依据类居多;非选择题多以意义类、措施类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在复习备考中,应重点关注冬奥精神、北斗精神、建党精神、党史学习等社会热点话题。特别是要二十大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学会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我们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构建体系
五、精讲点拨
必备知识一 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概念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名师点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特别提醒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的说法是错误的,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不是人脑自生的。
小结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必备知识二 运动的规律性
1.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①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理解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 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离不开物质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2)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c.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还能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必备知识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要求: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六、易混辨析
1.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
2.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来源于人脑。( )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
4.“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即古水”,强调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5.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6.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7.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
8.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
9.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
10.“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
七、典型习题
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湖南·一模)“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同志(《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乐观主义精神、英雄豪气、必胜信心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虫二”是泰山刻石中的字谜之一,它是繁体字“風”和“月”的一部分。繁体字“風”去掉里边的一撇和部首,就剩个“虫”字;“月”字去掉外面的边儿就剩下个“二”字。该刻石的寓意为“风月无边”,表现了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构思可谓精深独特,别出心裁。材料表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外界作出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特定的主客观因素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为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河南·模拟预测)2022年12月4日,在太空旅行了100多天的农作物种子,跟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空间站内没有阳光、重力微小,种子如何发芽生长呢?原来,科学家们在问天实验舱内为植物提供了一个人造环境——“生命生态实验柜”。实验柜里有人工光源,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还可以浇水、进行气体控制,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求。这说明( )
①人类可根据需要改造规律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23·天津校考模拟)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征服自然的气概
B.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7.(2023·浙江·模拟预测)人工智能是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重视人工智能是全球共识,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时代潮流。
材料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在与世界围棋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机器人索菲亚不仅可以模仿人的一举一动和面部表情,甚至拥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人工智能正默默地填充、改变人类学习娱乐和生产生活。
材料二 我国十分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并确立了“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有人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超越甚至取代人类智慧。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8.(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 ”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八、巩固练习
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
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
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1·广东·高考真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19世纪欧洲一些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对这些“超意识能力”评价正确的是( )
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肯定了人类具有穿越到神灵世界的能力
③无视了物质的决定性 ④说明人类意识具有不受限制的创造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校考二模)从2016年开始,中国启动“出水工程”,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已部署实施了44个山水工程项目,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约537万公顷。修复后的美丽生态,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这一工程说明( )
①可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特征
②正确的规律可以造福人类,错误的规律会危害人类
③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④中国山水工程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安徽安庆·安庆一中校考三模)漫画往往给人许多启迪。下面漫画《寻路》启示我们要懂得( )
A.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积极投身实践
5.(2024·湖北·模拟预测)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不仅能流畅地与用户对话,甚至能写诗、撰文、编码,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了便利。这说明( )
①人们可以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造福人类
②人能够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③人工智能可以植入意识发挥思考的作用
④人工智能成果源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河南许昌·鄢陵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党校学习旨在(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助于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并践行党的路线
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
③探索真理,坚持把群众观点作为党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认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典型习题:
参考答案:
六、易混辨析
1.错误【详解】尊重客观规律是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故题目观点错误。
2.错误【详解】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故题中说法错误。
3.正确【详解】本题属于判断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作答即可,详解略。
4.错误【详解】本题强调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故本题观点错误。
5.错误【详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故本题观点错误。
6.错误【详解】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该说法错误。
7.错误【详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规律是客观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故该说法错误。
8.错误【详解】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故该观点错误。
9.正确【详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故本题说法正确。
10.正确【详解】规律具有客观性,“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故题中观点正确。
典型习题:
1.A
【详解】A: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大致的意思是,人们看到壮丽山水,会说像画一样美;看到美丽的画画,会说,画的跟真的一样棒,可见“如画”与“逼真”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对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A正确。
B:错误,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B错误。
C:错误,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C排除。
D:材料讲的山水和丹青都是客观事物,不涉及山水与丹青的联系,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
2.D
【详解】①:设问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苏轼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人过度挤压了水的生态空间,主张通过减省堤防让地与水来根治水患,以恢复、保护为原则,激发河流生命活力。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
3.C
【详解】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该词的创作源于娄山关战斗的情况而不是来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①错误。
②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蕴含着乐观主义精神、英雄豪气、必胜信心,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走好今天的长征路,②④正确。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一定完全真实展现客观存在的情况,③错误。
故本题选C。
4.C
【详解】②③:字谜“虫二”别出心裁,寓意为“风月无边",是对泰山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的风景的能动反映,说明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特定的主客观因素,②③符合题意。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①说法错误。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③④:科学家们在问天实验舱内为植物提供了一个人造环境——“生命生态实验柜”,给种子光照和水分,体现了人们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和利用规律,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③④正确。
①:“改造规律”说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①错误。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
故本题选D。
6.B
【详解】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侧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非发挥征服自然的气概,A表述错误。
B: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结果,B正确。
C:材料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了成功,不是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C不合题意。
D:材料并没有体现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1)该观点是错误的。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无法取代人类智慧。
②人类智慧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这些特点,不能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人类智慧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的意识,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不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分析】背景素材:人工智能的发展
考点考查: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评析“未来人工智能将超越甚至取代人类智慧。”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可联系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人类智慧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人工智能并不具备意识的特征。
关键词②:未来人工智能将超越甚至取代人类智慧→可联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工智能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无法取代人类智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8.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起就创办了3个课程群,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等实践体验课程。这些都体现了该校坚持唯物主义立场。
②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该校正是因为树立了正确的意识,从而让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开设各类劳动教育课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分析】背景素材:开展劳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
考点考查: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等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主体是该小学。需要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属于原因依据类主观题。
第二步:读材料。通过标点符号,特色句式或段落等,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起就创办了3个课程群,墙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等实践体验课程→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有效信息②: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可联系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
有效信息③:该学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开设各类劳动教育课程→可联系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材料分析。
得分点②: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材料分析。
得分点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分析。
【巩固练习】
1.B
【详解】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做到实事求是,习近平强调要去深入调研,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①符合题意。
②: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未必是正确的决策,只有正确的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②排除。
③:不能把产业决策作为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这样会陷入唯心主义,③排除。
④:通过调研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研是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B
【详解】①③: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说明了他们是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无视物质的决定性,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①③正确。
②:神灵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②错误。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由物质决定的,而不是不受限制的,人的意识活动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D
【详解】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真理具有客观性,并不是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特征,且材料中未体现真理性的认识,①说法错误。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遵循规律、正确利用规律可以造福人类,②错误。
③④:我国启动山水工程项目,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几百万公顷。修复后的美丽生态,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这一工程说明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国山水工程是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C
【详解】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的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漫画中,正确意识指导下找到了正路的道路,错误意识指导下导致失败,我们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符合题意。
A:选项强调的是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漫画没有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漫画主要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涉及矛盾的特殊性,B不符合题意。
D:选项强调要投身实践,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而漫画体现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意识,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A
【详解】①②:人工智能ChatGPT不仅能流畅地与用户对话,甚至能写诗、撰文、编码,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了便利。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造福人类,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人工智能成果源于社会实践,离不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的模拟,本身并没有意识,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B
【详解】①③: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党校学习旨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帮助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并践行党的路线,探索真理,把群众观点作为党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①③符合题意。
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党校学习的做法,不是目的,排除②。
④:认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树立正确的思维不是党校学习的目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