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基础会计》(高教版·2022) 3、项目按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同步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基础会计》(高教版·2022) 3、项目按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同步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项目三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8 学时)
任务 1:划分会计要素(2学时)
授课题目 任务 1.1:划分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 课时 2
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分类 2.资产负债表要素的特征及项目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 2.掌握静态三要素的特征 3.了解各资产负债表要素的构成项目
技能 目标 能够判断经纪业务中涉及的资产负债表要素
思政目标 会计要素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正确区分会计要素有助于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学情分析 上一项目中学生通过原始凭证的学习已经对企业的六大经济业务有所了解。将经济业务具体化,进而引出会计要素,可以使学生形成整体观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课前导入 资金的运动 复习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内容类别进行划分的类型
理论讲授 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 分类 资产负债表要素 (一)资产 1.资产要素的定义及特征 2.资产要素的分类及构成项目 负债 1.负债要素的定义及特征 2.负债要素的分类及构成项目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定义及特征 2.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分类及构成项目 3.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教学方法: PPT、讲授为主 理论讲解 例题列举并分析 分组游戏——3组同学分别扮演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准备若干个小球,代表企业经济业务;教师唱球,由3组同学抢答得球。得球正确+1,错误-1,得分最高组为获胜者 教师游戏总结 补充知识: 1.会计假设1——会计主体(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会计核算原则1——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 3.会计假设2——持续经营(时间范围)。 4.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的区别。
课堂练习 习题册习题 课堂完成习题,是学生能够准确判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课堂总结 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定义及特征、包含项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别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任务 1:划分会计要素(1学时)
授课题目 任务 1.2:划分会计要素——利润表要素 课时 1
教学内容 利润表要素的特征及项目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掌握动态三要素的特征 3.了解各利润表要素的构成项目
技能 目标 能够判断经纪业务中涉及的利润表要素
思政目标 会计要素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正确区分会计要素有助于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学情分析 上一项目中学生通过原始凭证的学习已经对企业的六大经济业务有所了解。将经济业务具体化,进而引出会计要素,可以使学生形成整体观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课前导入 静态三要素
理论讲授 收入 1.收入要素的定义和特征 2.收入要素的分类及构成项目 费用 1.费用要素的定义和特征 2.费用要素的分类及构成项目 利润 1.利润要素的定义和特征 2.利润要素的分类及构成项目 教学方法: PPT、讲授为主 1.理论讲解 2.例题列举并分析 3.分组游戏——3组同学分别扮演收入、费用、利润;准备若干个小球,代表企业经济业务;教师唱球,由3组同学抢答得球。得球正确+1,错误-1,得分最高组为获胜者 4.教师游戏总结 补充知识: 1.会计假设3——会计分期。 2.狭义收入和广义的收入 3.利得和损失 4.扫描二维码“理解费用要素的一些准备” 5.扫描二维码“理解费用要素几个名词的含义” 6.狭义费用和广义的费用 7.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重要性
课堂练习 习题册习题 课堂完成习题,是学生能够准确判断收入、费用、利润。
课堂总结 利润表要素的定义及特征、包含项目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任务 1:划分会计要素(2学时)
授课题目 任务 1.3:划分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课时 2
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确认 2.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了解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2.掌握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3.了解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技能 目标 能够确认会计要素并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下正确计量所发生的的经济业务
思政目标 正确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有助于财务报告的编制,反应企业真实面貌。
学情分析 上一项目中学生通过原始凭证的学习已经对企业的六大经济业务有所了解。将经济业务具体化,进而引出会计要素,可以使学生形成整体观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课前导入
理论讲授 一、会计要素确认 1.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 2.会计确认基础 ①权责发生制 ②收付实现制 ③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二、例题分析 1.会计要素确认【例3-6】-【例3-8】 2.确认基础【例3-9】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教学方法: PPT、讲授为主 1.理论讲解 2.例题列举并分析 3.抢答答题: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4.教师总结分析错题 补充知识: 1.会计假设4——货币计量。
课堂练习 习题册习题 课堂完成习题,重点巩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基础
课堂总结 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会计确认基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会计假设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任务 2 :建立会计等式(3学时)
授课题目 任务 2:建立会计等式 课时 3
教学内容 1.会计等式的概念及种类 2.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掌握会计基本等式和动态等式 2.了解会计扩展等式 3.了解各项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像
技能 目标 能够利用会计解释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日后的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打下基础
思政目标 会计等式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六大要素,在此基础上学习会计等式,可以借此阐述六大要素的关系。完善会计知识体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课前导入 静态三要素和动态三要素 以复习的形式做题,请学生将题中的六大要素找出后。分析是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理论讲授 会计等式的概念与种类 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静态等式的进一步理解 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对动态等式的进一步理解 扩展会计等会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对扩展等式的进一步理解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对基本等式的影响 初始投入资本——(资产+,所有者权益+) 购买商品——(资产+,资产-) 3.银行货款与赊购商品——(资产+,资产+) 4.偿还欠款——(资产-,负债-) 5.向银行贷款还欠货款——(负债+,负债-) 6.将债务转为投资——(负债-,所有者权益+) 7.抽出资本、付出现金——(资产+,所有者权益+) 8.抽出资本、款项暂欠——(负债+,所有者权益-) 9.售出商品、获得利润——(资产+,所有者权益-) 10.留存收益转增资本——(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11.预付货款——(资产+,资产+) 12.预收货款——(资产+,负债+) 以上经济业务对基本等式影响的总结 根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 或 + - 或 + - 或 + -或- 或 - +或+ 结论:等式永远保持平衡 经济业务对扩展等式的影响 取得收入 发生费用 利润的影响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规律与结论性总结 规律 结论性总结 ①两方面的变动 ②等式一方变动 ③等式两方变动 教学方法: PPT推理演示、理论讲授 结合例题加强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练习,表现良好者适量增加平时成绩 课堂总结 教学手段: 基础会计实训平台 优慕课 大学慕课 其他资源 趣味知识: 扫描“日常生活与会计专业术语”二维码 思政故事: 阅读“贪婪的猴子——会计工作谨防贪婪” 扫描“与华尔街狼共舞,小米上市艰难艰难历程”二维码
课堂练习 习题册习题 完成第三章练习题,巩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知识点
课堂总结 会计要素是具体化的会计对象,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