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 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2)已知泉路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3)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4)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5)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读书使人充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文使人准确。(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7)古诗词中,关心百姓疾苦的作品随处可见。《十五从军征》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出乱世中百姓生活的艰辛。(8)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语段,完成2、3题。(4分)数字技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如今,借助数字技术激活丰厚文化资源,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zhǐ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数字艺术实践的又一重要方向。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中华美学彰显独特吸引力和强大感染力,为中外沟通架起新桥liáng。2. 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1)数字技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A. zài B. zǎi)体。 ( )(2)在数字技术的辅(A. bǔ B. fǔ)助下,中华美学彰显独特吸引力和强大感染力。 ( )3.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的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1)zhǐ___________趣 (2)桥liáng___________4. [2023·兰州改编]班级开展了“赏析简·爱形象之美”专题阅读。你所在的小组准备以“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为话题,梳理作品中的关联情节,请根据提示,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话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人物 引发的冲突里德舅妈 简·爱童年时期成长中的冲突布罗克赫斯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备选人物:A. 海伦B. 伯莎 C. 坦普尔) 简·爱青年时期婚恋生活中的冲突结论:一个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简·爱。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②我们常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③缅怀英烈,是从精神的高度出发,洗礼我们的精神世界,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过程。④精神的伟力,经常总是催人奋进,让无数人有激情、有动力争做英雄群体中的一员。⑤唯其如此,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生生不息,我们的信仰光芒才能光辉闪耀。(1)第②句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第①句是一个递进复句。B. “崇尚英雄”“英雄辈出”“民族精神”的短语类型各不相同。C. 第③句的宾语中心语是“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过程”。D. 第④⑤句中两个“精神”的词性不相同。二、综合性学习(7分)6. 为了促进学生加强体育运动,学校开展了“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一:书写笔顺】请将“身”字的笔顺正确、规范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活动二:探究材料】资料搜集组的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阅读材料,简要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材料一:生命在于运动,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进而促进身体发育,达到强健体魄的作用。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有利于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机能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锻炼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中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某些自主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材料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活动三:设计提纲】活动调查组的同学将在校内进行“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度”话题采访,下面是他们的采访提纲,请你再设计两个问题,将提纲补充完整。(2分)采访时间:4月18日 采访地点:校园内采访对象 体育老师 学生采访问题 您认为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哪些?(1)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2)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发表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体育精神的认识,和同学们进行探讨。(2分)亮亮: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2023·西安曲江一中四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材料一: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种类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我国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提升人们应对灾害的能力,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已经成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关口前移,防灾减灾“提前亮”。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注定要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防灾减灾,重在预防。2022年2月份,我国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其中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其目的就是把防灾的关口前移,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依法防治,防灾减灾“法治化”。中国作为法治社会,要有效减轻灾害风险、提升减灾能力,就必须运用法治思维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各地要将依法应对灾害作为一切防灾减灾措施的前提,构建统筹管理、协调联动、社会参与、信息共享、创新救助的“一体化”模式。同时,还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真正以“法治的名义”守护人民安全。人人参与,防灾减灾“全民化”。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的就是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共同守护美好家园。一方面,各地要充分利用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广大公民也要将防灾减灾的意识筑牢筑强,积极参与防灾救灾的群众演练,丰富防灾减灾知识、提升避灾自救技能。(摘编自《你我同行,构筑防灾减灾“人民防线”》,有删改)材料二:“地震可预警,预警能救命”,以下是关于地震预警的科普:预警时间与减少伤亡的理论结果预警时间与推荐的避险方式:预警时间 推荐的避险方式3秒 室内:避险到坚固物体旁(如桌子下、床边)室外:远离建筑5秒 平房:疏散至空旷地带10秒 楼内:一、二层疏散至楼外20秒 低楼层疏散至楼外、高楼层就近避险材料三: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2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通过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培养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形状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材料四:“十四五”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节选)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完成量 完成全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基础数据库建设,数据入库检测通过率95%以上;完成全国1∶100万和31个省级1∶25万的地震构造图、地震危险性图、地震灾害风险图;完成全国地震易发区地震灾害重点隐患分布图,初步完成第六代区划图编制。(摘编自《“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7. 如何构筑防灾减灾“人民防线”?请你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说明。(3分)8. 小曲认为地震难以预测,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意义不大,请你结合材料三对他进行劝导。(3分)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根据“预警时间与减少伤亡的理论结果”可知,地震预警效果不是很明显,有待提升。B. 应根据不同的预警时间采取不同的避险方式,预警时间为10秒时,所有楼层的人都应疏散至楼外。C. “十四五”时期预期完成全国所有地区地震灾害重点隐患分布图,初步完成第六代区划图编制。D.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能使我们体会到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二)[2023·广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远行李森祥①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②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让自己的儿子离开那么久吗?③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了她一声,她的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④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⑤从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我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不认识,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⑥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一直在往弟弟妹妹们的脸上瞟。⑦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了,在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⑧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卡其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被我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了,却要走了。⑨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的。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她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⑩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娘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了,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后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了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亲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 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有删改)10. “我”征兵体检合格后,准备离家远行,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补充完整。(4分)第一件事:母亲常做儿子最爱吃的菜,还杀了家里唯一的鸡给儿子吃。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第 段画线的句子。(4分)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12. 文章题目是《远行》,文中却多次写“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多次写“门”的作用。(4分)13. 第 段中说:“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你认为门离“我”近了还是远了?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4分)14. <新考向>班里准备举办“李森祥作品朗诵会”,有同学打算朗读本文中的第⑨—15段,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朗读基调?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陈述理由。(5分)A. 高亢激昂 B. 平缓深情 C. 悲痛婉转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①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②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③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④。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⑤伏,莫敢起。 (节选自《项羽本纪》)【注释】①泽:湖泽。②诫:告诉,叮嘱。③眴:使眼色。④印绶:指郡守的官印。⑤慑:害怕。1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尉果笞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至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佩其印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令辱之 何陋之有B. 收而攻蕲 人不知而不愠C. 人莫知其处 门人弟子填其室D. 梁乃出 乃重修岳阳楼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分)(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2分)18. 【甲】【乙】两文中,陈胜、吴广和项梁、项籍共同具备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2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9. 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2分)20. 这首诗与《赤壁》同是杜牧的作品,请分析两者在情感上的不同。(2分)四、作文(50分)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即便无人欣赏,兰花也会肆意盛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哪怕避居山野,也能自在优雅盛放;国之脊梁屹立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中国文化盛放在世界的舞台上……盛放的背后,是苦难,是坚守,是抗争,是探索!请以《盛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积累和运用1. (1)惶恐滩头说惶恐(2)欲别故乡难(3)饿死真吾志(4)半竿斜日旧关城(5)狐裘不暖锦衾薄(6)讨论使人机智(7)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8)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2. (1)A (2)B3. (1)旨 (2)梁4. (1)简·爱少年时期洛伍德学校生活中的冲突(2)B 【点拨】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洛伍德学校的司库兼总管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是个伪善的人,他采取一系列的非人道做法压抑孩子们的天性。故第(1)空应填简·爱少年时期洛伍德学校生活中的冲突。第(2)空,海伦是简·爱在孤儿院最好的朋友;伯莎是罗切斯特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她与简·爱之间的冲突为简·爱青年时期婚恋生活中的冲突;坦普尔是简·爱在洛伍德学校时的教师,是简·爱的良师益友。故第(2)空应选B。5. (1)将句号放在双引号外。【点拨】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是不完全引用,应将句号放在双引号外。(2)删去“经常”。【点拨】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第④句中,“经常”和“总是”语义重复,可删去“经常”。(3)B 【点拨】A项有误,第①句是一个并列复句;C项有误,第③句的宾语中心语是“过程”;D项有误,第④⑤句中两个“精神”都是名词。二、综合性学习6. 【活动一】【活动二】①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心理和学习都有积极作用;②国家重视体育,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一主要从强健体魄、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三个方面写了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材料二主要写了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作答时,可从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国家的体育政策这两方面概括总结。【活动三】示例:(1)您将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2)你觉得学校应该延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吗?【活动四】示例: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支柱和内涵,它既是不懈追求的奋斗之志,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无数体育健儿在赛场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的姿态,正是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三、阅读(一)7. ①关口前移,防灾减灾“提前亮”。②依法防治,防灾减灾“法治化”。③人人参与,防灾减灾“全民化”。【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材料一的第二段“关口前移……重在预防”可以概括出:关口前移,防灾减灾“提前亮”。结合材料一的第三段“依法防治……就必须运用法治思维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概括出:依法防治,防灾减灾“法治化”。结合材料一的第四段“人人参与……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可以概括出:人人参与,防灾减灾“全民化”。8. 小曲,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培养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所以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很有必要的。【点拨】本题考查拟写劝说词。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材料三的第二段“通过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进行作答。9. D 【点拨】A项由材料二中“预警时间与减少伤亡的理论结果”可知,预警时间为3秒时,能减少14%的伤亡;预警时间为10秒时,能减少39%的伤亡;预警时间为20秒时,能减少63%的伤亡。因此预警时间每一秒都无比珍贵,选项中“地震预警效果不是很明显”表述有误。B项由材料二中“预警时间与推荐的避险方式”可知,应根据不同的预警时间采取不同的避险方式,预警时间为10秒时,楼内一、二层的人应疏散至楼外,选项中“所有楼层的人都应疏散至楼外”表述有误。C项由材料四中“完成全国地震易发区地震灾害重点隐患分布图,初步完成第六代区划图编制”可知,选项中“全国所有地区”表述有误。(二)10. 母亲为儿子准备新衣。 母亲梳妆,体面地送儿子去当兵。【点拨】本题考查梳理情节,概括事件内容。根据“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卡其布中山装”可知,母亲为儿子准备新衣;根据“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她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可知,母亲梳妆,体面地送儿子去当兵。11. 该句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送“我”时的穿着打扮和动作,表现了母亲对“我”当兵的重视以及看“我”走后的无助。【点拨】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是外貌描写,“倚”是动作描写。“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写出了母亲送“我”时的穿着打扮,表现了母亲对“我”当兵的重视,“倚在木门上”写出了母亲送“我”时的动作,表现了母亲看“我”走后的无助。12. “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开头结尾都写了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同时借助“门”这一意象,表达了“我”对家的眷恋之情。【点拨】本题考查意象的作用。此题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答。从结构上看,由首段“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以及尾段的内容可知,“门”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出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从内容上看,“门”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我”的家,通过描写“门”表现出作者对家的眷恋,结合第13段中的“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了我心里”,为何木门的声音刻进了“我”心里?其实不是木门的声音,而是“我”对家的爱与不舍刻进了“我”心里。13. 远的感觉来自空间距离,离家参军,岂能不远?但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对家的深爱,对父母的眷恋,将萦绕心头,无论何时何地都将伴随着“我”,这些情感使“我”觉得其实是更贴近了。【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联系文章第②段中的“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可知,作者将要背井离乡去参军,所以他与家人分隔的距离会很远。但是从文章讲述的日常事例,如根据第⑦段“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了,在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可知,作者与母亲及家人的感情颇为深厚,所以这种感情不会因为距离而被隔断,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深厚,作者对家的思念会更浓,家人对他的挂念也会更深。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4. B。内容上,第⑨—15段写的是母亲梳妆,全家人穿新衣送“我”去当兵。“平缓深情”的朗读基调与这几段的内容相吻合;情感上,第⑨—15段表达了家人对“我”将要远行的不舍,不宜使用“高亢激昂”的朗读基调。儿子远行当兵,虽有流泪不舍,却无悲痛,因此不宜使用“悲痛婉转”的朗读基调。【点拨】本题考查选择朗读基调的能力。第⑨—15段写乡亲们和家人给“我”送行,重点写了“我”远行当天,母亲把自己的头梳得很光鲜,全家人穿新衣,体面地送“我”去当兵,表达了家人对“我”将要远行的不舍。故朗读基调应是“平缓深情”的。(三)15. (1)用鞭、杖或竹板打(2)等到(3)逃亡(4)佩挂,系上16. D 【点拨】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指吴广,后一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不译,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却。C项,前一个“其”是代词,代指桓楚,后一个“其”也是代词,代指《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乡之先达”。D项,两个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17. (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2)我听说做事抢先一步就能压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压制。【点拨】句(1)中的重点词:宁,难道。句(2)中的重点词:制,压制;为,表被动。18. ①英勇果敢:【甲】文中陈胜、吴广用计引起众怒,抓住时机杀死两尉,足以见得二人英勇果敢,【乙】文中项梁、项籍敢在郡府杀死郡守,可以看出两人英勇果敢;②富有谋略:【甲】文中陈胜、吴广为起义做准备,用计激怒将尉,得以顺利杀死两尉,可见二人富有谋略,【乙】文中项梁和项籍里应外合,足以见得他们富有谋略。【点拨】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甲】文中的“广故数言欲亡……并杀两尉”可知,陈胜、吴广用计引起众怒,抓住时机杀死两尉,足以见得二人英勇果敢。结合【乙】文可知,项梁、项籍敢在郡府杀死郡守,可以看出两人英勇果敢。【甲】文中陈胜、吴广为起义做准备,用计激怒将尉,得以顺利杀死两尉,可见二人富有谋略,从【乙】文中的“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可知,项梁和项籍里应外合,足以见得他们富有谋略。【乙参考译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的人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使秦朝灭亡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抢先一步就能压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压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湖泽之中。项梁说:“桓楚逃亡在外,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叮嘱项籍持剑在外面等候。项梁又进来跟郡守殷通坐在一起,说:“请叫项籍进来,让他奉命去召回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了进来。没过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着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百十来人。整个郡府的人都害怕得趴在地上,没有一个人敢起来。(四)19. 示例:薄薄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冒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点拨】本题考查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写景,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朦胧美,结合诗句的意思作答即可。20. 本诗表面上表达了对歌女不顾时局安危,依旧演奏靡靡之音的埋怨,实则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对不知亡国之恨的统治者的愤慨。《赤壁》一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点拨】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本诗写商女唱有“亡国之音”之称的《后庭花》,表面上是讽刺商女,实际上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对不知亡国之恨的统治者的愤慨。《赤壁》一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四、作文21.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盛放,是个动词,是“盛情绽放”的意思,字面上是指花朵尽情开放,但根据题中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盛放”这一词语可以引申的内容有很多:花朵可以盛放,人的梦想也可以。所以,我们可以写自己正在为梦想而努力拼搏,这属于“个人的盛放”,即表达自己追梦的历程;也可以写“他人的盛放”,记叙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其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阳光的心态;还可以写“某项艺术文化的盛放”,如对高雅艺术的继承与发扬,抑或是对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尽情诠释亦可;还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盛放,比如我们也可以写北京冬奥会带着中国文化盛放在世界舞台上,写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业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等。例文:盛放烈日炎炎,蝉鸣悠悠,此时正是波浪谷最美的时候。万物经历了一秋的休养、一冬的沉寂、一春的喧闹,千呼万唤中,终于等来了——夏天的盛放。前往波浪谷的路上,只见得一派荒凉:路边黑沉沉的树干上满是干枝,竟没有一片叶子,就这样以可怖的姿态狠狠地扎向天空,像是在抱怨自己命运可悲、天道不公。一路上毫无盛放之象,我心下不禁感慨:“是谁在这种地方开出了这条路?”“俺不久前开推土机开的!”前面开车的师傅扭过头,得意地说。那表情让我心中一动,但却说不出“奇”在哪里。到了波浪谷,我不由得心头大震:大概只有这里才能完美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艳红、橘黄、乳白……各色岩石被自然的巨力挤到一起,形成一片石山,这片经由风沙打磨而变得圆润的石山,见证了多少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方能盛放自我?开始攀登了!我的脚刚一踏上那橙黄的地面,沙子便不遗余力地将我的双脚包裹住,我只好手脚并用,艰难地向上挪移。太阳无疑是个凶狠的家伙。光线带着温度,像灼灼逼人的巨棍,又如闪闪的金针,扫在人身上,想把人推倒,钉入岩石里。行不多久,汗水便已淋漓而下,没带水上来的我渐渐体力不支。“要不,下去?”我想。我正欲退缩,一扭头,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靠在车上,神情淡定地直面毒辣的阳光,是他,开越野车的师傅!他见我扭头,向我招招手,露出和暖的微笑。这一招手、一微笑,如同一瓶清凉的水,于烈日下给了我力量,我突然明白了他的那个表情奇在何处:那是无与伦比的自豪,是劳动者们内在精神的盛放!想到这里,我脚下加快,向山顶冲去。峰顶,阵阵凉风吹散了阳光的灼热,脚下五彩的圆石山如缎似锦。面对美景,我心中有什么东西爆开了,我知道,这是青春的盛放!人,总要有点坚持,多历经一些风沙的磨砺而生成的温润,方能盛放成波浪谷独有的自然奇景;多一些开车师傅那样的拓荒精神,才能不负瑰丽人生;任岁月粉了白墙、湿了黛瓦,白驹过隙间逝了年华,总有一份美好的青春,在时间长河中盛放!返回途中,我将头伸出车窗,忽然有一抹绿闪过,回首再看,才发现:路边的石头缝里生长着一丛小草,细长的绿叶正在风中摇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