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规律性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运动的规律性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编号:05 使用时间:2023、09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别: 姓名: 小组: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课时:运动的规律性
导学案类型:①预习案+练习案 ②探究案+练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运动、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概念.
2.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3.能够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重点、难点)
上课流程:
二次备课: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和_____。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的物质。
(2)运动是_____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的、必然的、_____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既不能被_____,也不能被_____。
(3)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_____,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_________,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_____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_把观念的东西变成_____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尊重客观规律: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_________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_____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_________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_____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_________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_____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___________,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_______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_________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_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 判断题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普遍性。( )
2. 所有的美好注定都有时限,所有的花颜注定终会枯萎。因为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
3.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
五、【归纳·释疑】
1.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简言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关于规律要注意的易错点:
(1)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发明、改造、改变和消灭规律。
(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3)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都是现象,规律只能凭借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4)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
3.区分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角度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依据原理 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 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具体要求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逐步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侧重点和各自的对立面 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其对立面是从主观出发 强调研究和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其对立面是违背规律
联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要求主观符合客观,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规律的客观性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因为规律是客观的,遵循客观存在的规律实际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练习一
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
①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④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020年,一只蝙蝠的自述在互联网上火了,“人类所做的一切,大自然可都记得”。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 ②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在根本上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
③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 ④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8个节气24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规律是事物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探究案
探究一:2023年2月23日至24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会议强调,发展改革环资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履行“双碳”工作牵头职责。与会同志介绍了本地的“双碳”工作进展及经验成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这是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客观原因。当前,要在长期碳中和愿景导向下,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转型升级,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在制定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练习案二(能力提升练)
1.(2019·江苏卷)近几年,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项目既充满活力又新鲜刺激,既放松精神又锻炼身体,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 B.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
C.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 D.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
2.(2018·浙江卷)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16万余株珊瑚,在海底“造林”,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 )
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 D.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3.(2018·天津卷)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 )
A.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
D.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
课堂小结、反思:
高二政治2.2参考答案(05导学案)
预习案:
一、规律是客观的
1.变化 过程
2.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运动 物质
3.本质 稳定 人的意志 创造 消灭 规律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目的性 自主选择性 能动创造性 外部现象 尚未认识
2. 能动 实践 现实
3. 客观规律 正确 改造世界 阻碍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客观存在 固有
2.主观能动性 求真务实 客观规律 科学态度 唯意志主义
易混易错:
1.答案:×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客观性。
2.答案:√
3.答案:√
4.答案:×解析: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5.答案:×解析: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本身,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练习(一)
1.答案:D
解析:从哲学角度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③④符合题意。人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①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说法错误。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在根本上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①②符合题意。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永恒的,③错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错误。
3.答案:D
解析: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8个节气24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稳定的、必然的联系,②④入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排除。
探究一:提示: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国坚持新发展理念,低碳减排,走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达成之路。②坚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碳排放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努力实现。③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坚持改革创新,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练习案(二)
1.【点拨】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违背了客观规律,A错误;“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说明要坚持矛盾观点、全面认识自身缺点与长处,遵循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说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从体育旅游项目的特点出发,又要从自身的身体特点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符合题意;“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参与者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D有一定道理;比较B、D,设问要求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B“理性评估自身状况”与“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直接关联,是最佳选项。答案B
2.【点拨】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这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故B符合题意;A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错误,改造世界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仅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难以达到预期目标;D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消灭、改造和突破规律。答案B
3.【点拨】该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D符合题意;A错误,村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专家是重要力量;B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错误,自然条件是重要资源,但对经济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