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标要求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学习目标 1.描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比较它们的差异。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2.阐释社会基本矛盾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表现,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3.列举实例,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证实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地位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______阶段,也是______阶段生产力 ①旧石器时代:主要以__________为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______生产关系 人们______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____________劳动产品基本单位 在原始社会,按照______关系结成的______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人们通过氏族________管理集体事务解体 原因 ________发展过程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____________逐渐盛行,逐渐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______,________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______________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________→逐渐解体想一想:原始社会人们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阶级的产生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________阶级与________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______占有奴隶 ②奴隶______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______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______限度的生活资料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______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__________不可调和的产物,是__________的工具历史进步性 ______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想一想:使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封建社会1.封建制生产关系(1)特点①地主占有________土地,通过收取______等方式,占有农民______劳动成果。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______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______归自己支配。(2)进步性: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______,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______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____________逐渐发展起来。3.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统治(1)经济剥削①基础:__________________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____________和货币地租。③其他方式:高利贷、______________、各种徭役等。(2)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思想钳制: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____________”,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想一想:封建制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理想社会。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应当看其是否存在剥削。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封建社会里,农民一无所有,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1:为什么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情境1]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愚昧、野蛮和困苦之中,穿的是树叶、兽皮,住的是山洞、窝棚;疾病、自然灾害和战争,使人们的寿命相当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任务1 独立思考: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解尽管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但仍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2]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目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奴隶当牛做马,奴隶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但在奴隶社会,人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历法,建立了数学、医学等学科。任务2 小组讨论:有人认为,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倒退。请结合材料评析此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归纳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对比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原始社会 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结论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议题2:为什么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必然?[情境1]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等,依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但他们又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任务1 小组讨论: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在哪些方面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2]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在正常年景下,农民交租后其劳动成果已所剩无几;遇上灾年,租额不减,农民处境更加艰难。此外,地主收取实物地租时,使用大斗、大秤计量,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常常逼得农民家破人亡。任务2 独立思考:收取地租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基础吗?封建制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归纳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点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区别 生产资料归属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可以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处境有一定改善,但没有真正的自由产品分配方式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相同点 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尽管农民受剥削的程度比奴隶有所减轻,但他们仍然受着残酷的剥削2.正确评价封建制生产关系历史进步性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历史的进步。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历史必然性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历史的必然。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会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阶级局限性 农民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自由,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农民为了生存,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封建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发展 趋势 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最终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考向一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3·盐城高一期末)某校学生参观博物馆,讲解员说:“从大约一万年前开始,一件件陶坯上记录了人类文明初期的信息,也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关于新石器时代,同学们可能还会听到的解说是( )A.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时代”B.私有制的确立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C.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国家事务D.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考向二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末)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先有国家,后有阶级冲突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先有国家政权,后有阶级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④国家是统治阶级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考向三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2022·汕头高一期末)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中国社会形态在夏商时期步入了奴隶社会。下列关于奴隶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①收取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③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仅有劳动自由④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考向四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进步性[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2·济南高一期末)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剥削替代了平等,专政替代了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①私有制使奴隶主成为文化的创造主体,让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推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促进了社会分化和分工的出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五 封建制生产关系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5 (2022·北京大兴高一期末)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由此可以判断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地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在地主的强制下劳动②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③铁制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④农民被迫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最初 最低 采集天然食物 生产者 共同 平均分配 血缘 氏族 议事会 生产力个体劳动 私有 土地 贫富分化 不平等想一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只有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才能维持人的生存和种族的发展。二、奴隶主 奴隶 完全 毫无 全部 最低 奴隶阶级矛盾 阶级统治 金属 生产力想一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三、1.(1)①绝大部分 地租 大部分 ②一定 一部分(2)积极性2.铁制 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3.(1)①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实物地租 ③苛捐杂税(2)君主专制 等级森严 (3)君权神授4.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想一想:奴隶制生产关系被封建制生产关系所代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易错矫正1.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因此,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2.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3.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应当看其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5.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任务1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3)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处于极为野蛮的状态。因此,原始社会尽管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观念,但绝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任务2 (1)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遭受残酷的剥削,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仅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因此,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剥削制度。(2)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主要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奴隶制下,能够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3)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议题2 任务1 (1)从生产资料占有上看,在奴隶制中,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奴隶完全不占有生产资料并且被奴隶主所占有。在封建制中,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2)从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来看,在奴隶制中,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在封建制中,尽管农民依附于地主,但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3)从产品的分配来看,在奴隶制中,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在封建制中,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使农民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注重改进工具,努力发展生产。任务2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遭受地主的剥削。(2)根本原因:封建制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建立以后,封建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D [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D正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时代”,A错误。私有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发展,B错误。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集体事务,那时国家还没有形成,C错误。]例2 D [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先有阶级冲突,在阶级冲突中阶级矛盾逐渐调和,从而成立国家,①错误。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先有阶级,进而产生国家政权,②错误。]例3 D [收取地租是封建社会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①说法错误。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没有劳动自由,③说法错误。]例4 C [进入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让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③正确,①错误。在国家出现之前,社会的分化和分工就已经存在了,④错误。]例5 C [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①说法错误。③为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