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课时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课时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课时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2.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理论基石、诞生标志,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进程。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产生背景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__________,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
评价 ①进步性: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局限性:仅从________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__________,看不到广大__________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__________
                
2.历史前提——__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的兴起
(1)阶级基础: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__________开始作为________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__________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提醒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的创立
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________________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________
意义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________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________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②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创立 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意义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____________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__________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______________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诞生标志
(1)1848年2月,《____________》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揭示规律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无产阶级政党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__________政党的必要性
理想目标 阐述了未来______________的理想目标。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议一议: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确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生产关系。
(2)特点:劳动者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____________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产生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________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________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____________、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______
光明前途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__________的
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______________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提醒 有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三次飞跃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3)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1.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支持。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1: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
[情境1]
2022年8月,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展示了出版于不同年份的《纯粹理性批判》《乌托邦》《原富》《新社会观》等理论书籍。这些书籍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有人类社会前期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在这些思想渊源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这两个伟大的发现,把社会主义的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任务1 独立思考:材料中“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哪些?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的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2]
该展览展示了全球各语种共计300多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但都标题醒目、色彩热烈,镰刀斧头标志充溢着超越时空的力量。《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说明《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归纳 区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类别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阶级 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 斗争 反对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人民 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社会 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
理想 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源头
议题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情境1]
五百年来,在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棘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30多年前,苏联解体。西方学者惊呼:“历史终结了。”即资本主义已取得历史终结性胜利。但是,“历史终结论”错了。
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的历史不会终结”,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任务1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历史不会终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被实践证明和人民肯定的正确道路。如今,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等取得重大成果,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面对霸凌和打压,我们从未屈服,敢于斗争,全国上下攒成一股劲、拧成一股绳……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极大彰显。
任务2 独立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归纳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1)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都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2)在当今社会,新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3)社会主义国家因多种主客观因素在经济文化上还比较落后。因此,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的结晶,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是当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当代内涵和当代特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现代文明优秀成分的积极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其合理因素,赋予其中国特质和中国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性”,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考向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1 (2023·河北高一期中)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历史前提
②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拥有了科学的思想指导
③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有所缓和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二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2 (2023·南阳高一期中)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都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揭露,不同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因而找不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和正确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指导,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和正确途径。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历史前提,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③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关键是要寻找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
④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唯心主义思想桎梏相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向三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发表的意义[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3 (2023·淄博高一期末)“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  )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③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
④阐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四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学科素养:政治认同]
例4 (2023·湖北高一阶段练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社会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④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进程以及趋势是不可预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时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一、
1.矛盾 思想来源 理性、正义 阶级斗争
人民群众 正确途径
2.资本主义 工人运动 (1)工人阶级 独立
(2)科学理论
二、
1.(1)德国古典哲学 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
阶级斗争 (2)剩余价值 无产阶级
(3)人类社会发展
2.(1)共产党宣言 (2)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 性质
特点 任务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社会
议一议: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三、
1.(1)无产阶级政权 社会主义
(2)共同 互助合作 按劳分配
2.第一个 实践 制度 多国 苏联解体 曲折 不可逆转 不可动摇 科学社会主义
易错矫正
1.空想社会主义者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得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支持。
2.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但并没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3.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4.《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5.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着各种困难和挫折。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 任务1 (1)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任务2 (1)《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理论。
(2)《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议题2 任务1 (1)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过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因此,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就会感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历史不会终结。
任务2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积极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具体国情、实际相结合,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走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例1 B [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历史前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④符合题意。“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拥有了科学的思想指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②排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有所缓和”与材料无关,③排除。]
例2 A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指导,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和正确途径。这告诉我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理论基石,但不是历史前提,①③正确,②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一定坚持唯心主义思想,④错误。]
例3 B [材料中《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从实践和理论方面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②排除。材料不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排除。]
例4 B [材料启示我们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①③正确。社会主义已经实现,应是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②错误。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进程以及趋势是可以预知的,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