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学习目标 1.认识和比较各种社会形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2.了解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3.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2.社会形态的更替(1)判断是否进步的标准: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多样性关系: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议题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情境]任务1 小组讨论:以上图片反映了哪几种社会形态?按时间顺序排序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 小组商议: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2: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情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英国特殊国情决定的。首先在于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之间有一种长期的相互利用关系,这是英国确立这种政体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在英国历史上,绝对君主制一直不够强大,议会始终保持着较多的权力。英国民众对君主有着强烈的感情。再次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是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是英国革命本身发展的结果。◆美国民主共和制形成的原因:第一,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人民渴望自由的政治基因。第二,移民的到来形成了不同的州,拥有了高度自治权。第三,殖民的历史造就了美国的民主、自由的思想。◆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任务 小组讨论: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模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3: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情境]◆毛泽东指出:“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硬搬苏联经验是错误的。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农业的合作化是跟苏联不同的。”◆邓小平指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际的政策。”◆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任务 小组讨论:“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运用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A.阶级的产生B.一部分首领将氏族财产据为己有C.生产力的发展D.人们生活的不平等2.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由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历史事实说明( )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更替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C.它们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统一性,又有多样性3.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阶段,人们对社会竞争加剧、财富差距拉大的不安和焦虑并不矫情,政府应该通过制度建设培育公众的心理归属感和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这些都呼唤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要加速向纵深推进。对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②遵循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③遵循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议题探究议题1 任务1 (1)依次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2)①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任务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议题2 (1)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历史可依据生产关系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3)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国家经历了形态的依次更替,而有的国家则跨越式地前进。(4)所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又必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规律。议题3 (1)从历史视角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都强调了这一点。(2)从世界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与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相比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可能是资本主义道路。(3)展望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握新时代,踏上艰苦奋斗新征程。站在新时代的重要关口,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基础,全面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需要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树立新的路标,指引人民开启美好未来的新征程。(4)回看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肩负伟大历史使命,笃定目标、接续前行,不断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比较别人的路,我们既不照抄照搬也不闭门造车,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典题训练1.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C正确。A、B、D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2.D [材料体现的是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统一性,又有多样性,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3.B [要对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进行改革,就必须遵循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②④正确;①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4.B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当时没有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且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借鉴了苏联的经验,②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④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①③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