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司马光课件 (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司马光课件 (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人物素材——司马光
高考作文专题
学习目标
1.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2.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
3.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
4.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
5.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生平经历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人物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
人物成就
司马光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如此端劲的书风,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也是相似的。
司马光是以正书和隶书为主要书体的,且正多于隶。其正书的特点是: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时常带有隶意蚕头凤尾的意图和造型,明显融入了隶书传统。而隶书的特点则是: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其隶法之外兼带楷意,无一般唐隶多见的肥满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风致。
人物成就
人物评价
张轼:司马温公改新法,或劝其防后患,公曰:“天若祚宋,必无此事!”更不论一己利害。虽圣人,不过如此说。近于“终条理者”矣。
赵顼:司马光方直。未论别者,即辞枢密一节,自朕即位以来,唯见此人。
赵逵: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倪谦:公之在宋朝正声劲气,天下共知。
从司马光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能够捕捉到哪些关键词?
1.崇尚俭朴
2.脚踏实地
3.刚正不阿
4.心怀抱负
5.勤奋刻苦
6.夙兴夜寐
7.才华横溢
8.珍惜时间
9.客观评价
10.注重细节
11.酷爱读书
12.把握当下
作文素材
崇尚俭朴
他为人温良谦恭,崇尚简朴、不事奢华。在谏院任职期间,他除了关注国家大事,还十分注意体察民情,经常在奏章当中发出关心人民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的呼声。他认为“天下最苦的乃是农民”,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利民措施。除此之外,他还反对宫中宴饮和赏赐之风,恳请皇帝为民着想。
司马光淡泊名利,对身外之物不甚在意。在他的妻子过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拿不出钱给妻子料理后事,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他为官四十余年,位高权重却两袖清风,品行之高令人景仰。
作文素材
脚踏实地
司马光幼时聪敏好学,7岁就能熟背《左氏春秋》,还能讲清其中的要义。父亲非常疼爱他,不论是出游还是访友,总是把他带在身边。司马光对历史兴趣浓厚,认为贤明之君必得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他退居洛阳时,就开始着手编写《资治通鉴》。在此期间,他翻阅了大量书籍作参考,每日勤于笔耕,日日秉烛到深夜。他修改过的书稿堆满了整整两间屋子,每个字都十分工整。
司马光这份脚踏实地的态度成就了他在史学上的地位,为了编写《资治通鉴》,他前后用了15年。宋神宗在看到这部长达300万字的鸿篇巨著时,由衷地称赞他“博学多闻,贯穿今心密古”。
作文素材
刚正不阿
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为底层百姓的命运奔走呼号。然而面对北宋“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现实,他却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对新法举起了“屠刀”。宋神宗崩逝后,司马光重新掌权,他立刻废除了全部新法。自此之后,北宋再无敢于变法的志士。
新法被废,变法期间积累的财富不足以支撑国家巨大的开销,国库日渐空虚。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固执而迂腐,宁肯抱残守缺也不思进取,使得维新派十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从此北宋王朝的繁华逐渐走向末路。
作文素材
心怀抱负
司马光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从地方判官,到州府幕僚,再到学官言官,直至首辅幸相,在他长达49载为官生涯中,一直坚守着忠君之心、报国之志。
从其“砸缸救友”一事中,便可看出幼年的司马光就聪慧过人、机智勇敢。1038年,20岁时一举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林。但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说道:“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足可见其不图虚荣、心怀抱负。
作文素材
勤奋刻苦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 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作文素材
夙兴夜寐
司马光主持编拟了史书《资治通鉴》。这部恢弘巨著记载了古典中国时代的王朝兴衰与治世得失,是中华历史研究中的瑰宝!可谁又曾知道,典藏的背后,是司马光年复一年的夙兴夜寐,日复一日的奋笔疾书。
司马光用警枕明志:一撇一捺写历史,一言一行报家国!什么点:这是一个史学家对事业热爱的最高体现!
作文素材
才华横溢
司马光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潜心读书,七岁便熟读《左传》,并做出了“砸缸救友”之举。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他耿直的为人令满朝文武刮目相看,就连在皇帝面前,他也耿直进言,不卑不亢,丝毫不会畏惧。司马光在史学上的贡献颇丰,他酷爱史学,尤其喜欢《左传》,还将自己的抱负倾注于史学当中,花了19年的时间编纂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将国家运作的奥妙和千年的历史智慧融入其中。
梁启超这样评价《资治通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司马光为人可以说是后人的典范,他对父兄恭谨谦和,对妻子用情专一,对朋友仁义忠信,行事端正,是为君子。朱熹赞他:“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
作文素材
珍惜时间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孙敬苏秦“悬梁刺股”、刘琨祖逖“闻鸡起舞”、司马光“圆木警枕”......
古之成大事者,无不珍惜时间、珍惜光阴。白驹过隙﹒韶华易逝,珍惜时光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少年青春勃发﹐当珍惜光阴,把握读书好时节,莫待白首之时方叹“读书迟”。
作文素材
客观评价
北宋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司马光和苏轼表示强烈反对,把新政批得体无完肤。王安石也不退让,也对二人予以排挤。后来苏轼摊上“乌台诗案”的官司,面临被处死的危险,王安石却为其求情。
王安石和司马光虽为政治死敌,但王安石评司马光:“司马君实,君子人也!”司马光论王安石:“介甫文章节义,皆有过人之处。”王安石被罢相,与苏轼同游后,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病逝,司马光请求朝廷对其厚加礼赠,苏轼为其起草制书,提笔评价:“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作文素材
注重细节
成大事者,必先成于细节。“神州七号”之所以成功顺利发射,亚是因为航天人细心严谨,认真抓住飞船发射的每一个细节。
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言:“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成功由细节连接铺垫,注重小细节,才能造就大辉煌。
作文素材
酷爱读书
司马光从小聪明机智,稳重老成。他长到七岁的时候,严肃庄重的样子像个大人一样。一次,他在大街上听到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到家后,就缠着家里人讲给他听,而且他立即理解了《左氏春秋》的大意。
从此,司马光酷爱读书,无论在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天,他忘记了饥饿和口渴。总是书不离手,从未停息过。
作文素材
把握当下
司马光曾说:“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古希腊哲学家也曾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些语言闪烁着先人古老的智慧,揭示了世界普遍变化的规律,其背后深层次的哲学思想闪烁至今。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已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利用这一变化规律,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摆在无数人面前的难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唯有尊重规律,拥抱变化,才能拥有未来。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