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2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2.2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延伸思考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该如何应对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

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部编人教版八上第二课 第二框
合理利用网络
目录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01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
03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
02
01
合理利用网络
课堂小调查
1、你一般使用手机或者电脑做什么?
2、你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有依赖性吗?
3、你如何看待网上发布信息真假性?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合理利用网络
一个网络 两种态度
“一个网络,两种态度”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合理利用网络
是否浏览?
是否合适?
是否正确?
是否有用?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自重、自律,文明健康上网。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发现不良信息及违法、违规网站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中学生的媒介素养
①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P17
课堂笔记
合理利用网络
上网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②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P18
无限
信息
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课堂笔记
相关链接
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判断真假
传闻称“白头发只要扯下一根,就会长出来十根”?
有传言称:拍牙片有辐射,不能多拍,会致癌。
传言"指甲长倒刺是缺少维生素B2、维生素A等导致的"。
课堂笔记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P18
造谣触法
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方法与技能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2)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5)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
02
合理利用网络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恶意宣泄负面情绪。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P19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01
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不可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前面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应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课堂笔记
02
传播网络正能量
用一分钟时间独立思考,用以下句式:
传播网络正能量,我可以…………
讨论规则:
1.每组派出1位代表参与飞花令,交流”传播网络正能量,我可以怎么做?”
2.从第1小组开始依次发言,其余小组不能重复,过程保持安静。
小组飞花令
传播正能量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P19
传播正能量
蚂蚁森林
微信捐步
宝贝回家
水滴筹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P20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
03
①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② 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课堂笔记
合理利用网络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传播网络正能量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积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积极利用互联网完善自我
使用网络要节制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使用网络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1.网上有传言:只要结清逾期账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某明星回应:“征信报告反映个人及企业社会信用的基本情况,非常有用,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征信蒙上污点。”网上跟帖回应并积极加入征信修复的人有了,骂这骂那的也有了……看完这些信息后,理性的做法是(  )
A.明星的话都可相信,赶紧点击网上链接修复征信
B.现在有欠款很正常,征信报告有无污点毫无意义
C.抱怨失信问题很严重,谩骂、曝光欠钱不还的人
D.登录辟谣平台查询信息真假,确定后再发表评论
D
随堂演练
2.网络时代,合理利用网络应成为青少年必备素养之一。青少年要合理利用网络,就应该( )
①学会“信息节食”,不过多关注无聊信息
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③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远离网络,不使用网络,避免受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随堂演练
3.(2023·广州一模)2023年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两高”报告亮相。“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名誉案、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这些被报告点名的标志性案件,记录了中国法治进程的点点滴滴。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对此,我们要( )
①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②为避免沉迷网络上当受骗,拒绝上网
③遵守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准则,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④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
一、教材解析 在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现代文明、网络时代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应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及优劣。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意在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学会“信息节食”,在网络世界中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度高,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分别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和“传播网络正能量”,着重阐述的核心观点有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节食”,避免沉溺于网络;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传播网络正能量。通过经验分享、交流辨析、观点争锋、素材分析等方式推进学习进程,逐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更理性地面对网络生活,更智慧地处理网络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身心处于特殊的青春转折期,具有思维独立性、叛逆性和情绪的易感性等心理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八年级的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长大并逐渐成熟的一代,网络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他们日常的学习、交友、娱乐,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可以说,现在的中学生,对网络有天生的亲近感。“亲近感”不意味着“理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世界充满诱惑,这对自控力、辨别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是实际问题与现实挑战。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个人素质。 3.法治观念:了解网络交往的规则,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4.健全人格:掌握网络交往自我保护的知识,理解网络的价值与作用,善用网络带来的正向价值,合理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和社会的发展。 5.责任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合理利用网络,做一名负责的网络生活参与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信息节食”,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传播网络正能量。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信息化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延伸思考 1.提问: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该如何应对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 1.思考教师问题 2.辨识网络的利与弊。
环节一: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内容: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小调查: 提问: 1、你一般使用手机或者电脑做什么? 2、你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有依赖性吗? 3、你如何看待网上发布信息真假性? 呈现学生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学习、交流网络资源平台,引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的知识点。 一个网络 两种态度 手机游戏VS手机学习、造谣VS辟谣、浏览不良信息VS自觉过滤不良信息 提问:“一个网络,两种态度”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播放视频“你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 提问:上网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相关链接:补充网瘾的含义及表现 判断真假 提问:传闻称“白头发只要扯下一根,就会长出来十根”?有传言称:拍牙片有辐射,不能多拍,会致癌。传言“指甲长倒刺是缺少维生素B2、维生素A等导致的”。有传闻称“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催出来的有害健康”。 造谣触发:播放案例视频,普及相关法律条文。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辨别网络谣言以及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深刻领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网络资源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联系生活实际,深刻感受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观看视频,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使用情况。 积极思考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在老师的点拨中,结合自身理解,明确如何辨别网络谣言以及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环节二:传播网络正能量
教学内容: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预设过程(1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小组飞花令 要求:用一分钟时间独立思考,用以下句式: 传播网络正能量,我可以…… 呈现相关材料:利用互联网参与政治生活;蚂蚁森林、微信捐步、宝贝回家、水滴筹等网上传播正能量途径。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认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并踊跃分享探究成果。 仔细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历,进一步理解传播正能量的途径。 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识记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网上有传言:只要结清逾期账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某明星回应:“征信报告反映个人及企业社会信用的基本情况,非常有用,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征信蒙上污点。”网上跟帖回应并积极加入征信修复的人有了,骂这骂那的也有了……看完这些信息后,理性的做法是(D) A.明星的话都可相信,赶紧点击网上链接修复征信 B.现在有欠款很正常,征信报告有无污点毫无意义 C.抱怨失信问题很严重,谩骂、曝光欠钱不还的人 D.登录辟谣平台查询信息真假,确定后再发表评论 2.网络时代,合理利用网络应成为青少年必备素养之一。青少年要合理利用网络,就应该(A) ①学会“信息节食”,不过多关注无聊信息 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③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远离网络,不使用网络,避免受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广州一模)2023年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两高”报告亮相。“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名誉案、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这些被报告点名的标志性案件,记录了中国法治进程的点点滴滴。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对此,我们要(B) ①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②为避免沉迷网络上当受骗,拒绝上网 ③遵守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准则,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④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