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时 间:100分钟 分 值:100分一.(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其中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0小题题为多选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选得0分)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裁判们可以将运动员看做质点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研究“玉兔”号从“嫦娥”的怀抱中“走”出来的“慢动作”时不能把“玉兔”看成质点2.为保证出行安全,消除汽车高速行驶引发的安全隐患,杭长高速公路某些路段经常进行“区间测速”。已知某“区间测速”路段限速80km/h,且该路段长度为20km,监测发现某轿车经过这一路段用时12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限速8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B.20km指的是位移大小C.12min指的是时刻D.在该测速区间,该轿车已超速3.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位移逐渐减小 B.速度逐渐减小C.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小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4.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m/sC.前4s内的平均速率为0.5m/s D.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m/s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A. B. C. D.6.如图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16m,BC=24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8m/s,12m/s,16m/s B.10m/s,14m/s,18m/sC.6m/s,10m/s,14m/s D.12m/s,13m/s,18m/s7.如图所示,物体沿abcd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个点。已知物体经ab、bc、cd的时间之比为1:2:3,且ab=x1,cd=x2,则bc段的距离为( )A. B. C. D.8.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m/s2的加速度大于﹣10m/s2的加速度B.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D.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可能不断增大9.某同学推一物块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设物块在这条直线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到某参考点的距离为x,物块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关于该物块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块运动到x=2.0m处时的速度大小为0.25m/sB.该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0m/s2C.该物块从x=1.0m处运动到x=2.0m处所用的时间为4 sD.该物块从x=1.0m处运动到x=2.0m处所用的时间为3s10.“奋斗者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之一。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奋斗者号”从距海面深H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浮,并从此时刻开始计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浮时的初速度为 B.在()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C.上浮时的初速度为 D.在()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计15分)11.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工作的仪器,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为由A→B打点所得到的一条纸带。(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s;(2)从A→B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cm;12.(1)在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再接通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一定时,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2)在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次实验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第3个计数点没有画出。由图中数据可求得:(以下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a.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b.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约为 cm。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4m/s2,求:(1)汽车刹车到停止运动的时间t;(2)汽车刹车后8s内行驶的距离x。14.(11分)如图,小球沿光滑轨道A→B→C运动,其中B是最低点.小球沿直线 AB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沿BC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2.若小球从A点出发时的速度为零,到达C点时的速度又变为零,设球通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无能量损失),A→B→C总路程为 s,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t是多少?15.(12分)在疫情期间,智能送餐机器人可以尽量减少人员的接触。某次机器人给8.5m远处的顾客送菜,机器人从静止开始加速,1s后速度达到1m/s,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距离顾客2m时开始减速,到达顾客身边恰能停止,机器人加速、减速阶段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求机器人:(1)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2)匀减速阶段的时间;(3)匀速运动阶段所用的时间。16.(12分)在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先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位置,紧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C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间的距离为L,匀速速度为v,从A运动到C的时间为t,求:(1)加速的时间;(2)速度为v的M位置(图中未画出)到C位置的距离。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答】解:A.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因为要根据运动员的动作打分的,所以裁判们不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故A错误;B.物体能否视为质点与物体的体积无关,要分析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如地球很大,但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可以看为质点,故B错误;C.根据能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在所研究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程度来看的,不是看物体的本身大小轻重,故C错误;D.研究“玉兔”号从“嫦娥”的怀抱中“走”出来,即两者分离过程中“玉兔”一连串技术含量极高的“慢动作”时不能把“玉兔”看成质点,故D正确。故选:D。2.【解答】解:A、在“区间测速”路段限速80km/h指的是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B、20km指的是路程,有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并非一定相等,故B错误;C、12min指的是时间间隔,故C错误;D、区间测速路段长度为s=20km,监测发现某轿车经过这一路段用时t=12min=0.2h,故该轿车的平均速率为:===100km/h,该轿车存在超速现象,故D正确。故选:D。3、【解答】解:A.雨滴一直在下降,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故A错误;BC.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故BC均错误;D.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大小,加速度逐渐减小,即速度变化率逐渐减小。故D正确。故选:D。4、【解答】解:AB.前2 s内,物体从A经过c到B,由几何关系可知,位移为x=m,故平均速度为:==m/s,故A错误,B正确;C.前4 s内路程为s=4m,故平均速率为v==m/s=1m/s,故C错误;D.第2s,物体从c到B,位移为x'=1m,故平均速度为==m/s=1m/s,故D错误。故选:B。5、【解答】解:AC、由a﹣t图像可知,0~2T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即为a﹣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之差,不为0,故AC错误;BD、T~2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a0T,为0~时间内的两倍,故B错误,D正确。故选:D。6、【解答】解:由匀变速运动推论:BC﹣AB=aT2,代入数据可得:a=,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该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可得:v由匀变速运动速度公式得:vC=vB+aT=10+2×2m/s=14m/s,vA=vB﹣aT=10﹣2×2m/s=6m/s故C正确,ABD错误。7、【解答】解:将bc段分成时间相等的两段,位移分别为x'2,x'3,将cd段分成时间相等的三段,位移分别为x'4,x'5,x'6。设每一段时间为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可知可知联立解得故选:A。8.【解答】解:A、加速度是矢量,其正负表示方向,5m/s2的加速度大小小于﹣10m/s2的加速度大小,故A错误;B、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如果所需时间很长,加速度可能很小,即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C、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故C正确;D、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加速度即使减小,速度也不断增大,故D正确。故选:CD。9、【解答】解:A、根据图象知=2x,当x=2.0m处时的速度大小为0.25m/s,故A正确;B、对比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v2﹣v=2ax知该物体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D、由图知纵横坐标乘积为,即为时间,可知图象与横轴所夹的面积为时间,该物块从x=1.0m处运动到x=2.0m处所用的时间为:t=﹣=3s,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0、【解答】解:AB、“奋斗者号”上浮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由平均速度求位移,即H=,解得上浮时的初速度为v0=,故A错误,C正确;CD、上浮的加速度为a==,则在t0(t0<t)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h=H﹣(v0t0﹣at02)=H﹣()=,故B正确,D错误。故选:BC。二.实验题(共2小题)11.【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即为T==0.02s,所以每隔0.02s打一个点。(2)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一位,由图可知,A点的位置为0.00cm,B点的读数为3.68cm,所以A→B发生的位移大小为3.68cm。故答案为:0.02;3.68。12.【解答】解:(1)A、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交流电源,工作电压为4﹣6V,故A错误;B、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尽量多打点,同时为了使打点更稳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是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故B错误;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打点周期决定的:T=,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故C正确;D、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一定时,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故D正确。故选:CD。(2)a.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根据xm﹣xn=(m﹣n)aT2知a==m/s2=0.74m/s2。b.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x2,根据x2﹣x1=(x4﹣x1),代入数据解得x2=4.36cm。故答案为:(1)CD;(2)a.0.740;b.4.36.三.计算题(共4小题)13.【解答】解:(1)由题意,此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0=20m/s,末速度vt=0,加速度a=﹣4m/s2,带入速度﹣时间公式:vt=v0+at,解得时间:;(2)由(1)问可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最大为5s<8s,所以汽车在5s后静止,8s内行驶的距离即为5s内行驶的距离。将初速度v0=20m/s,加速度a=﹣4m/s2,时间t'=5s,带入位移﹣时间公式:,解得位移:;答:(1)汽车刹车到停止运动的时间t=5s;(2)汽车刹车后8s内行驶的距离x=50m。14、【解答】解:设B点速度为v由2ax=对AB段有:2a1x1=v2﹣0,可得x1=;对BC段有:﹣2a2x2=0﹣v2;可得x2=;由ABC总路程s=x1+x2;解得:v=故AB段小球的运动时间:t==;答: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是.15.【解答】解:(1)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初速度v0=0,末速度v1=1m/s,时间t1=1s,利用速度﹣时间公式:vt=v0+at,带入相关数据,即可解得此阶段加速度:;(2)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初速度v2=1m/s,末速度v3=0,位移x3=2m,利用位移公式:,带入相关数据,即可解得此阶段时间:;(3)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位移;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位移x3=2m;总位移x=8.5m;所以,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位移x2=x﹣x1﹣x3=(8.5﹣0.5﹣2)=6m;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的关系,解得时间:答:(1)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2)匀减速阶段的时间为4s;(3)匀速运动阶段所用的时间为6s。16、【解答】解:(1)设加速时间为t1,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t1+v(t﹣t1)=L整理可得t1=(2)设AM间距离为x,则由v=at可知加速到速度为v的M位置所需时间为t2=t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x=t2=××=此时M位置到C位置的距离为L﹣x=L﹣=答:(1)加速的时间为;(2)速度为v的M位置(图中未画出)到C位置的距离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